1930年,红军曾在两个月内两次攻打长沙。第一次是7月,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万余人攻克长沙,九天后在敌人重兵的攻击下失败撤出。
第二次是8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会师后成立了红一方面军,全军近4万人再次攻打长沙,历经16天却未能奏凯,在毛泽东的强烈主张下结束战斗。红军改打吉安,胜利攻克吉安后,将赣西南根据地连成一片。
那么,同样一座城,间隔不到一个月,为什么红三军团万余人能取得成功,两个军团近4万人反而遭遇失败?这还要从1930年国内形势说起。
19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内的经济萧条和政治动荡进一步加剧,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在经济上,由于外贸收入锐减,国内市场萎缩,工商业遭受重创,失业人口急增,造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在政治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离间,国民政府同地方军阀间的矛盾加剧,内部派系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在军事上,国民政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先后发动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军事行动。这些内战消耗了国军实力,减轻了红军面临的军事压力。
可以这么说,1930年是红军自成立以来最有利于发展的一年。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全国红军迅速发展到近10万人。
如果红军在这一年能抓住国民党中原大战的契机,放手发动群众,加快土地改革,在军事上攻打中小城镇,扩大根据地。那么,红军的形势将会一片大好。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以李立三为首的党中央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全国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1930年6月,李立三等人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幻想能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在此基调上,中共中央指示位于福建长汀的红三军、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由朱德、毛泽东率领进攻南昌、九江。
指示位于湖北大冶的红五军、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由彭德怀、藤代远率领进攻武昌,配合湘鄂西的红二军团夺取汉口和汉阳。
接到命令后,彭德怀和藤代远一合计,认为武汉国民党军有近10万精兵防守,进攻武汉必将遭遇失败。而固守长沙的薛岳主力此时已调往中原,城内虽有万余守军,但只有李觉一个旅稍微有些战斗力,其它都是杂牌部队,攻打长沙的胜率远大于武汉。
但由于李立三上台后,已将红军的最高指挥权集中于中央军委,彭德怀不能违抗军令,怎么办呢?经过深思熟虑,彭致电中央,恳请中央同意红三军团先打长沙,然后等红一军团打下南昌后合兵一处,再集中三个军团的力量进攻武汉。
彭德怀的建议具有诱惑力,李立三当即同意红三军团先打长沙,这下彭德怀放心了。
确定攻打长沙后,彭德怀派出两路疑兵,第一路进攻大冶县城,控制长江水上要道;第二路进攻保安、金牛,造成围攻武昌的态势,并声称要打武昌,自己则率领主力悄然南下,威逼岳州。
彭德怀声东击西,蒋介石果然上当,急调驻岳州钱大钧2个师4万余人星夜增援武汉,造成岳州兵力空虚。
兵贵神速!7月2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主力,趁机占领岳州,缴枪500余支,机枪18挺,然后挥军直指长沙。
7月27日拂晓,彭德怀指挥部队架设浮桥渡过浏阳河,直扑长沙城下,猛攻长沙城。长沙守敌虽然拒城颃抗,但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最终全面溃败,红三军团于当晚9时占领了长沙。
红三军团一打长沙,俘敌4000余人,缴获步枪3000余支以及大量武器弹药。这一战是红军时期唯一攻下省会城市的战例,对全国革命所产生的反响非常巨大。
红三军团占领长沙后,成立了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宣布了施政纲领,恢复和发展了各行各业的工会等等。
红军攻占长沙,蒋介石极为震惊!急命何键尽起湘军主力收复长沙,同时命何应钦组织中央军配合湘军作战,又请求美国军舰炮击长沙,造成数千平民伤亡。
在敌人重兵的围攻下,红三军团伤亡惨重,彭德怀不得不放弃长沙,率部退守浏阳一带。
再说红一军团接到中央指示后,毛泽东、朱德于7月9日在兴国召开了北上誓师大会。然后全军挥师北上,24日攻占清江县,26日渡过赣江,攻占高安、上高等地。
7月29日,李立三命令红一军团强攻南昌,毛泽东不得不发布《进占牛行车站的命令》。
但由于南昌城墙坚固,敌人援兵迫近,毛泽东遂主动反弃了强攻南昌的计划。刚好此时,红三军团攻占长沙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率部挺进湖南,与红三军团会师。
1930年8月,红三军团退守浏阳后,遭到何键10个团的追击,只得再退平江。何键追不上红三军团,他命令中央独立第七旅陈光中部进驻东乡永和,同时将十五师戴斗垣旅派驻文家市,构筑工事,扼险固守,以防红三军团入赣和红一军团合兵一处。
8月18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来到距文家市仅40里的万载黄茅镇。经过侦查了解形势后,遂决定攻打文家市,西进浏阳,支持红三军团。
文家市一战,红一军团击毙敌旅长戴斗垣,歼敌1000余人,俘敌1000余人,缴获机枪30余挺,步枪4000余支,子弹20余万发,取得了红一军团自成立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并成功与红三军团会师于浏阳。
两军会师后,按中央指示,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同时,中央强令红一方面军再攻长沙。
二打长沙,虽然红军兵力接近4万,但敌人防守的兵力却大大超过以前,达到6个师和1个旅,加上地方武装已超10万。并且修筑了3道防御工事,设置有高压电网,敌强我弱的态势更为明显。
毛泽东审时度势,坚决反对攻打长沙。但一打长沙的成功滋长了大多数人的骄气,他们完全赞同中央的决定,加上李立三严词驳回了毛泽东的意见。红一方面军只得下达了攻打长沙的命令。
9月2日,红一方面军兵分三路向长沙发起进攻,不克。毛泽东决定围城诱敌出击。9月3日,敌人开城出击,被红军歼灭5个团后再也不出,只龟缩在城内凭借工事负隅顽抗。
敌人10万之众,又加固了城墙,设置了电网,红军没有攻城炮火,只得连日组织敢死队强攻,但毫无进展且伤亡极大。前线战士又采用古老的火牛战术进攻,不想火牛碰到电网后反而回头冲撞自己人,造成了意外的伤亡。
9月中旬,毛泽东根据敌我力量悬殊以及敌援军日益集中所形成的不利局面,最终说服了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撤围长沙。自此,红军二打长沙宣告失败。
红三军团一打长沙成功,为什么两个军团二打长沙却反遭失败?这是因为一打长沙时,长沙兵力空虚,彭德怀声东击西的战术麻痹了敌人。但二打长沙时,敌人已集结重兵严正以待,以红军弱势的火力再想捡漏,无异于天方夜谭了。
红军二打长沙,损失兵力5000余人,这都是李立三“左倾”主义路线造成的后果,使红军丧失了最佳发展的机会。接下来,中央红军开启了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