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刘英从苏联回国,途经迪化(乌鲁木齐)的时候,就听说了毛主席结婚的消息。回到延安后她向人询问,证明确有其事。
第二天,刘英就去看了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了贺子珍的情况。因为1937年11月,她和贺子珍一起去苏联的时候,毛主席曾嘱咐刘英,让她到苏联后照顾贺子珍,“政治上要帮助贺子珍提高,要让她多读点书”。
来到毛主席的窑洞后,刘英看到江青也在,而且对客人“十分殷勤”。刘英向毛主席道歉说:“主席,你交给我的任务,我没有完成好。”她汇报了一年来贺子珍的情况,尤其是她因为失去爱子,悲痛欲绝,精神上没有安慰,学习和生活都无法好好进行。
谈话中,刘英随口说了一句:“你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顾,你同贺子珍也是在合不来。”毛主席听后拍了拍大腿,说道:“刘英同志,你才是真正理解我的人!你要给我向老同志做解释,做宣传!”
刘英是党内女同志中,为数不多的和毛主席有私人交情的人,另一位是曾志。她们都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好朋友,见证过他们的爱情。刘英当年读书的时候,是周以栗的学生,而周以栗则是毛主席的同班同学。刘英说:“由于这一层关系,所以毛主席对我更加爱护、关心…… 毛主席和人不大讲心里话,同我可以讲心里话。他觉得我是支持他、体贴他的。”
刘英晚年解释过,自己为什么说“你同贺子珍也是在合不来”。她说:我对贺子珍是爱怜的。她的文化素质确实低些,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脾气也比较冲。所以在他们的婚姻上,我觉得两人确实不大般配。
就拿生活习惯来说,1936年红军东征的时候,贺子珍和刘英住在一个老乡家里,贺子珍给毛主席带了一只干熏鸡,干熏鸡很硬,嚼不动,贺子珍要把鸡煮烂了给毛主席吃,但毛主席不让,认为硬点好吃,贺子珍不能理解,向刘英诉苦。刘英就劝她,这种事有什么好吵的,没什么大不了,依了他就行。毛主席牙利,诚征的时候一把炒麦粒就能充饥,煮烂了他反而不爱吃。
后来贺子珍去了苏联,毛主席给她写信:贺子珍同志,寄的相片收到。身体尚好。望好好学习。勿念。
贺子珍看后觉得信写的太简单了,不像张闻天给刘英写信,一些就写很长,于是就不给回信。后来苏德战争爆发了,贺子珍也没有选择回来。刘英认为,在这件事上“贺子珍是有责任的,毛主席还是想挽回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