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台后,儿子纵情声色英年早逝,儿媳却受尽两代皇帝恩宠

一更历史 2020-07-12 23:49:22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清朝有名的贪官,在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可谓是入木三分,这也几乎是观众对和珅最深印象的一大来源。

通过影视剧的传播,很多人便会觉得和珅身材短小,容貌并不出众。然而事实上,专家通过高科技高度还原了和珅画像,发现其长相俊秀帅气,且与史料相呼应,即“大清第一美男子”。

而这也是当年和珅从粘杆处候补侍卫一眼被乾隆相中,而后成为仪仗队侍从的直接原因,和珅也在此后,逐渐平步青云。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和珅发迹后,并非一心为朝为民,而是走上了腐败生涯。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更不用说和珅如此的高官贵爵了,在其把持朝政的多年间,清政府国库亏空,甚至一度要靠卖官爵来筹集银两,这也就是臭名昭著的“议罪银制度”。

和珅在朝中走狗众多,盘根错节,再加上乾隆皇帝的恩宠,以至于和珅被当时很多人称之为“二皇帝”。当时身为皇子的嘉庆,则韬光养晦,暗地里掌握了和珅劣迹斑斑的许多罪证,在其即位几十天后,便一举将其拿下,从此和珅的贪官生涯,就此落幕。

封建社会向来有荫庇制度,即父辈祖辈高官厚禄,子孙也可承袭爵位。那么换个角度,若父辈祖辈触犯法律被处以刑罚,那子女自然也就跟着遭殃。丰绅殷德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尽管嘉庆皇帝对和珅之子丰绅殷德颇有不满,欲除之而后快,但是碍于其妹——固伦和孝公主,也就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十公主,便放他一马。

这十公主是乾隆老来得女,从出生时便颇得宠爱,其母惇嫔也凭此而贵,甚至在触犯宫规时因为乾隆疼惜十公主而免受责罚,恢复往日荣耀,可见这十公主在清朝皇室中的地位。

《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

十公主13岁时,便被破格册封为固伦公主,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她的宠爱。清朝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按照祖制,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

嘉庆皇帝和十公主虽非一母同胞,但是也对她宠爱有加。乾隆在世时,因为宠爱和珅,便将十公主嫁于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为妻。因此在和珅这件事上,嘉庆对十公主的感觉是五味杂陈的。

一方面嘉庆想对和珅斩草除根,另一方面又不忍伤害他最小的妹妹。

于是下了一道谕旨:“丰绅殷德系固伦额驸,且公主平日最为皇考所钟爱。自应仰体恩慈,曲加体恤。若此时将丰绅殷德职衔斥革,齿于齐民,于体制亦觉未协。和珅公爵系因拏获王三槐所得,应照议革去,著加恩仍留伊伯爵,即令丰绅殷德承袭,在家闲住,不许出外滋事。”

意思就是说,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缘故,丰绅殷德是额驸,所以并未为难他。只是保留爵位,在家呆着,不能随意出门,实际上就是限制自由,软禁在家了。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日渐消沉,整天纵情声色犬马。自然也就连带着对十公主十分冷落,甚至在国丧期间娶妾生子,触犯礼法。

这本是大罪,理应赐死,但嘉庆却又一次因为十公主的求情,而最终饶恕丰绅殷德,只是将他革职禁足。

其实乾隆在位时就心知肚明,十公主若嫁给和珅之子,将来必定卷入朝堂漩涡,命运惨淡。只是如果不将她下嫁,乾隆也就没了牵制和珅的工具,朝廷也就难以风清气正。

有史料记载,嘉庆还是皇子时,听闻自己最偏爱的妹妹要嫁到和珅家中,“寝食不思,愤而难安。” 因此,在继位之后对十公主有求必应,百般呵护。

而这种态度也使得在十公主保护下的丰绅殷德,一次又一次地逃过惩罚。虽然如此,丰绅殷德却没有珍惜十公主的意思,无论是另娶,还是态度冷漠,都使得二人最初的感情产生裂痕,破镜难圆。

过了几年,嘉庆皇帝给丰绅殷德提了身份,升了官。当然,这背后有固伦和孝公主的因素。先后任命他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将其调往乌里雅苏台任职。

又加之丰绅殷德酒色伤神,在任职的恶劣条件催化下,终于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岁,充分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从此之后,十公主就成了守丧的寡妇。由于清朝礼治刻板严苛,十公主年纪轻轻却未再嫁,只得孤独终老。

嘉庆帝心疼这个妹妹,因此常常送来钱财,经济上帮助。除此之外,对这个妹妹的后人也十分照顾。到了道光皇帝时,也十分同情姑姑的遭遇,曾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最后在道光三年老去,享年四十九岁。

纵观丰绅殷德一生,早年有父亲庇佑,红袖添香,可谓人生得意,却在盛年零落致死。而十公主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朝公主,地位显贵的权臣家媳,却也有着悲惨凄凉的后半生。

不管怎么说,虽然结局并不是那么美好,但固伦和孝公主还是受尽了三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的恩宠。

封建时代的贵族女性,大多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他们最重的枷锁,着实让人无比唏嘘喟叹。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删除

1 阅读:154
一更历史

一更历史

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