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毙敌十七万到虎头要塞,退入苏联后,东北抗联继续抗日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10-14 19:44:36

在艰苦的东北抗联和日寇的斗争中,周保中将军带领部队逐步西征,于1940年秋,全部进入苏联境内。

而这个时候,苏联方面对待这只百战的部队,态度却很暧昧,这主要是和当时的国际形式有关。所以,苏联方面对抗联的态度也出现过几次转变。

在1939年,苏日诺门坎战役之前,苏联对东北抗联并没有给予什么支持,很多退入苏联的抗联队伍还被苏方长期扣留。

而诺门坎战役后,苏方开始大力支持抗联。周保中将军带领的这支队伍有一千五六百人,苏联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粮食、装备、补给,还派出教官指导训练。

休整半年后,本处于极度饥饿、伤病的部队已经恢复了战斗力,战士们摩拳擦掌,要返回祖国,坚持抗战。

周保中将军的日记中记录,1941年4月,抗联营地的宣传墙上贴出了一篇文章:舍不得黑面包吗

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说大家进入苏联生活好了。能吃上黑面包了,但是我们千万不要留恋黑面包,不要忘记在东北战场的光荣事业,不要忘记中国人民,不要忘记牺牲的先烈,也不要忘记仍在祖国肆虐残暴的敌人。

周保中将军知道这件事,十分欣慰,立刻与苏联方面协商,要率领抗联队伍重返祖国。

本来一切安排已经就绪,部队定在1941年5月1日过境回到东北。但是就在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抗联归国自然被搁浅。

在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如此一来,苏联更不愿在远东与日本交战,抗联这支大部队想回到东北抗战,当然也是不可能允许的。

从此一直到1945年苏军对日作战前,这支抗联部队的主力没能返回东北,但他们也绝非无所作为。很快,苏军将部队整编为独立步兵第88旅,这是苏军的番号,而在抗联内部,他们自称为抗联教导旅。

高强度、高水平的训练,包括女兵在内,人人都学会了滑雪、攀岩、跳伞,很多人还掌握了发报、测绘、爆破等侦查技能。

苏军把教导旅打造成一支特种部队,在与日本的停战期间,要靠教导旅得到日军的情报;一旦与日本开战,教导旅更是尖刀的刀刃。

这几年抗联教导旅(洛权、崔明锡、张光迪、信泰、杨清海、陶雨等)也高频次地派出小分队回到东北,有时是对日军侦察破坏,也有一些战士小队,他们的任务就是组织领导仍在东北的抗联力量,利用苏联提供的装备坚持抗日。

小分队的伤亡率非常高,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在这里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

周保中将军指挥的抗联主力虽然在苏联,但在东北还是有很多分散的抗联队伍,他们逐渐与主力建立联络,得到了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提升了战斗力,对敌人造成不小的打击。

比较著名的是1944年8月,抗联第四支队在伏击战中击毙了日军中将服部晓太郎。

另外,退入苏联境内的也不只是周保中将军直接领导的抗联教导旅,还有众多的抗联队伍、人员,直接接受苏军的指挥派遣。

他们的具体情况,周保中将军也无法掌握。

比如赵尚志将军,1941年也在苏联,后来赵尚志将军带着一支抗联小队重返东北组织抗日,又在1942年2月12日被汉奸偷袭牺牲。

1945年7月,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准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苏军从抗联教导旅抽调精兵强将,他们中的一部分被分散到各支苏军部队,作为向导、翻译、先锋;而精锐中的精锐又编为两批特遣队,率先返回东北。

他们的任务是侦察敌情,集结在东北的抗联力量,配合苏军进攻,并且对日军重要设施进行袭击破坏。

这其中,特遣队员取得的最大战果,就是瘫痪了日军虎头要塞的主炮。

虎头要塞修建在黑龙江虎林市,日军把它称为“东方马奇诺”。虎头要塞攻防战也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点。

要塞的规模、坚固程度不用多说,对苏军威胁最大的是一门410毫米口径巨炮,它发射的炮弹,单发重量超过一吨。

日军把这门巨炮作为虎头要塞的防御核心,本来它也会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

但在之后的要塞攻防战中,巨炮的炮管左右上下都不能转动,也就是只能射击固定点,而且巨炮的防空罩都关不上,在苏军战机的轰炸下,大炮很快就被彻底摧毁,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那怎么会这样呢?原来,这门大炮连同转台,重量超过三百吨,不可能靠人力驱动,要用电力驱动。

而就在苏军总攻前,抗联特遣队把要塞的电站炸毁了。

还原这个事件,要用中日双方留下的资料。

先是准备阶段,抗联的陶宇峰、刘雁来带领两支特遣小分队分别空降到虎林地区,任务就是侦察虎头要塞,如果有机会对主炮进行破坏。

小分队不是孤军作战,早在1942年,抗联教导旅的两位战士王亚东、冯淑艳夫妇受派遣从苏联先期返回东北,他们这三年一直在坚持抗日,还组织了一支四十多人的队伍。

特遣队与抗联小队会合,得到了重要情报。

虎头要塞的巨炮自然是日军防范的重中之重,实在无法靠近,况且单靠几个人携带的炸药对这样的大炮也造不成什么破坏。

大炮有软肋,就是提供动力的发电站,发电站的位置在后山。

那特遣队是怎么行动的呢?

当时虎头要塞有一个叫岗崎哲夫的日本士兵,战后成为一名反战作家,按他的回忆,那天苏军的进攻已是迫在眉睫,一批日本侨民正要逃入要塞,岗崎哲夫发现人群中有一个男子,看样貌表情不像日本人,就用日语向他问话,男子只是对他笑了一笑没有回答,转头跟着侨民进入了要塞。

忙乱之中岗崎哲夫也顾不上多管。结果,数分钟后,要塞的发电站就被炸毁了。

这位战士叫什么?

有几个人潜入要塞?

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不知道,因为他们都没有回来。

而在整个战役里,还有更多的抗联烈士,他们的牺牲与贡献永远无从得知了。

周保中将军回忆,仅在他直接领导的抗联教导旅中,苏联就抽调了700多人,都是与鬼子血战多年的老兵骨干。

他们在苏联分别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祖国再见。

而历经这最后一战,能够重返部队,迎接这伟大胜利的,仅有362人。

致敬!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0 阅读:0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