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八)《天净沙・秋思》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5-01-26 05:46:04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仅用28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
B.“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既写出了马的瘦弱,也暗示了游子旅途的艰辛和疲惫。
C.“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D.整首小令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C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温馨画面与游子漂泊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是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游子的思乡之愁,而非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C选项理解错误。
2.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渲染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
B.“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意象,展现出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与游子的心境相符。
C.“古道”“西风”“瘦马”体现了路途的遥远、环境的恶劣以及游子的漂泊。
D.“夕阳西下”这一意象,点明了时间,同时也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答案:B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展现的宁静祥和生活场景与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心境形成强烈反差,并非相符,B选项分析错误。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九个名词构成一幅画面,简洁而生动。
B.采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以多种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氛围。
C.全曲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间接表达情感。
D.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点明了游子的愁苦心情。
答案:C
解析: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就是直接抒情,并非全曲都间接抒情,C选项赏析错误。
4.下列诗句与《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C
解析:《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是游子思乡之情,A、B、D选项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而C选项表达的是友情,与《天净沙・秋思》情感不同。
5.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A
解析:按照诗句的意思和词语的组合,A选项的节奏划分正确,其他选项划分错误。
6.下列对《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B.为下文“断肠人在天涯”的抒情做铺垫,增强了感染力。
C.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相呼应,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悲凉氛围。
D.主要是为了交代时间,对表达情感没有太大作用。
答案:D
解析:“夕阳西下”不仅点明时间,更重要的是烘托出悲凉氛围,为抒情做铺垫,对表达情感作用很大,D选项理解错误。
二、填空题
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号______。
答案:马致远;元;东篱
解析:考查作者马致远的基本文学常识。
2.小令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共写了九种景物,依次是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答案: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
解析:根据小令内容依次填写出所描绘的景物。
3.诗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悲苦心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运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以______之景,衬托出游子的______之情。
答案:以乐景写哀情;温馨宁静;孤寂愁苦
解析:分析该句写作手法,以及这种手法对表达游子情感的作用。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语是______。
答案:西风;夕阳西下
解析:“西风”常用来象征秋天,“夕阳西下”明确了时间是傍晚。
三、材料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这几句。
答案: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景物烘托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手法。“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通过描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游子漂泊的孤寂愁苦;“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接抒发了游子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极度痛苦和思乡之情。这种侧面烘托与直接抒情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真挚,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游子的心境。
解析:先分别指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每种手法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问题:请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画面:在一片荒芜的原野上,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不远处,一座小桥横跨在潺潺的溪流之上,溪边有几户人家安静地生活着。作用:内容上,描绘出一幅衰败、凄凉又略带温馨的画面,衰败之景如“枯藤老树昏鸦”烘托出悲凉氛围,温馨之景如“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游子的孤寂愁苦;结构上,为下文写游子的思乡之情做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解析:描绘画面要抓住意象,分析作用从内容(氛围营造、情感表达)和结构(与下文关系)两方面入手。
四、简答题
1.请简要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答案:《天净沙・秋思》运用白描手法,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十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作者没有对景物做过多修饰,只是将九个意象并列呈现,如“枯藤”“老树”“昏鸦”等,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这种手法使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简洁的意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画面,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营造的萧瑟、凄凉氛围,以及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先指出白描手法的运用,再分析其对诗歌语言、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效果。
2.假如你是一位画家,要根据《天净沙・秋思》创作一幅画,你会重点突出哪些元素来表现诗歌的主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如果我是画家,我会重点突出以下元素:首先是“枯藤老树昏鸦”,“枯藤”和“老树”展现出衰败、沧桑之感,“昏鸦”给人以凄凉、孤寂的印象,这些元素能直接体现出深秋的萧瑟,营造出悲凉氛围;其次是“瘦马”,它不仅体现出马的瘦弱,更暗示了游子旅途的疲惫与艰辛,突出游子漂泊的状态;最后是“断肠人”,他是画面的核心,要着重描绘出他孤独、愁苦的神态,直接展现出游子思乡的主题。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突出描绘,能生动地表现出《天净沙・秋思》中游子漂泊天涯、思念家乡的主题。
解析:从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出发,选择能体现主题的元素,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