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九)《秋天的怀念》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5-01-31 05:14:32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瘫痪(tān) 憔悴(jiāo) 侍弄(shì) 整宿(xiǔ) B. 诀别(jué) 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豌豆(wān) C. 仿膳(shàn) 分歧(qí) 絮叨(xù) 一霎(shà) D. 匿笑(nì) 菡萏(dàn) 攲斜(qī) 荫蔽(yìn) 答案:C 解析:A 选项 “憔悴” 的 “憔” 应读 “qiáo”;B 选项 “创伤” 的 “创” 应读 “chuāng”;D 选项 “荫蔽” 的 “荫” 应读 “yīn” ,C 选项注音全部正确。 2.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暴怒无常” 中的 “无常” 是指时常变化,变化不定,写出了 “我” 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躁且难以捉摸。 B. “喜出望外” 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文中指母亲因 “我” 答应去看菊花而格外欣喜。 C. “诀别” 指无会期的离别,文中指母亲与 “我” 永远地分别了,表达了 “我” 内心的悲痛和遗憾。 D. “烂漫” 在文中形容菊花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暗示了 “我” 当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答案:D 解析:此时 “我” 的心情并不是欢快愉悦的,“烂漫” 的菊花象征着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 “我” 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D 选项理解错误。 3.下列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通过 “悄悄”“偷偷” 等词语,表现出母亲对 “我” 的理解和关爱,她不想打扰 “我”,又担心 “我” 做傻事。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 等动词,体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 则表现出母亲在儿子面前的坚强以及对儿子的鼓励。 C.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 一词写出母亲身体不好,“央求” 表现出母亲希望 “我” 能答应去看菊花,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绝望。 D.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母亲提起 “我” 儿时的趣事,是为了转移 “我” 的注意力,让 “我” 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 答案:C 解析:“央求” 表现出母亲希望 “我” 能答应去看菊花,语气中带着急切和期待,并非无奈和绝望,C 选项赏析错误。 4.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如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B. 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母亲提议去看花,来表现母亲对 “我” 的关爱和期望。 C.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 “我” 双腿瘫痪前后的变化,母亲生病前后的状态,突出了 “我” 的不幸和母亲的坚强。 D. 象征手法,结尾处的菊花象征着母亲的精神品质,也象征着 “我” 和妹妹对生活的希望。 答案:C 解析:文中没有将母亲生病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C 选项分析错误。 5.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表达了 “我” 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 展现了母亲对 “我” 无微不至的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C. 表达了 “我” 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以及对自己曾经不懂事的悔恨。 D.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 “我” 双腿瘫痪后对 “我” 的关爱和鼓励,表达了 “我” 对母亲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 “我” 在母亲的影响下,懂得了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好好活下去的人生感悟。 答案:D 解析:A、B、C 选项都只概括了部分内容,D 选项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章主旨。 6.下列对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句话在文中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实写菊花的色彩,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B. 象征着母亲的精神品质,如淡雅、高洁等。 C. 表明 “我” 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D. 渲染了悲伤、凄凉的氛围,衬托出 “我” 内心的痛苦。 答案:D 解析:这句话渲染的是积极、美好的氛围,并非悲伤、凄凉,D 选项理解错误。 二、填空题 1.《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散文《》等 。 答案: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 解析:考查史铁生的文学常识,这是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文中母亲说 “好好儿活”,其含义是______;结尾 “我” 说 “要好好儿活”,此时 “好好儿活” 的含义是______ 。 答案:母亲希望 “我” 不要自暴自弃,要坚强地面对生活;“我” 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积极乐观地活下去 解析:结合上下文,从母亲和 “我” 不同的角度理解 “好好儿活” 的含义。 3.文章围绕母亲对 “我” 的关怀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母亲阻拦 “我” 看落叶, 。 答案: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听 “我” 的动静;母亲央求 “我” 去看菊花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提炼出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 “挡” 的动作,是因为______ 。 答案: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 “我” 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解析:从母亲对 “我” 的关爱角度,理解这个动作的原因。 5.文中描写母亲神态的词语有______、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母亲 。 答案:憔悴;央求;对 “我” 的关爱、担忧以及她自己的疲惫和无奈 解析: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神态的词语,分析其体现的母亲的情感和状态。 三、材料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题: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扑”“抓” 这两个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在看到 “我” 自暴自弃时,急切地想要阻止 “我”,给予 “我” 力量和安慰的状态;“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出母亲在承受着巨大痛苦(自己生病以及儿子瘫痪的双重打击)的情况下,依然坚强地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生活,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解析:先明确描写方法,再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问题: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上,写出了母亲病情的严重,以及 “我” 对母亲病情的后知后觉,表达了 “我” 内心的震惊、悔恨和对母亲的深切愧疚;结构上,为下文写母亲的去世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 “我” 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分析情感,结构上看与下文的关系。 四、简答题 1.文章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秋天” 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 “秋天” 有关。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秋天” 是 “我” 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同时,在秋天 “我” 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此时 “我” 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所以 “秋天” 也是 “我” 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 “秋天的怀念” 为题,既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到母亲深沉的爱,又能让读者了解到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 解析:从 “秋天” 与文章内容、情感、主题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假如你是文中的 “我”,在母亲去世后,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内心独白。 答案:妈,您走了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以前是我太不懂事,只沉浸在自己双腿瘫痪的痛苦中,忽略了您的爱,也忽略了您的病痛。您总是那么坚强,即便自己被病痛折磨,还一心想着让我好好活下去。现在我懂了,您说的 “好好儿活”,是要我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会和妹妹一起,好好活下去,带着您的期望,努力让生活充满阳光。我多么希望您还在我身边,能看到我现在的改变,能看到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我了。妈,我真的好想您 。 解析:以 “我” 的角度,结合文章中 “我” 对母亲情感的变化,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愧疚以及对 “好好儿活” 的理解。
0 阅读:0
王累评文化课程

王累评文化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