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她留下的无字碑,更是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本文将带您走进武则天无字碑的历史背景,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一、武则天无字碑的历史背景
武则天,唐朝时期的一位女性政治家,她在公元690年建立了周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然而,在她去世后,她的墓碑上却没有任何文字,这在我国古代陵墓中是非常罕见的。这座无字碑,成为了武则天生平的一个谜团,引发了无数历史学家和文人墨客的猜测和探讨。
二、武则天无字碑的传说
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命,要求在她的墓碑上不刻任何文字。这个传说的背后,隐藏着武则天一生的坎坷和无奈。
武则天的身世之谜:
武则天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团。关于她的出生,有一种说法是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依据,但至今仍然无法得到确凿的证据。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后来因为美貌和才智得到了唐太宗的宠爱,最终成为了皇后。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出武则天的身世之谜。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成功地掌握了大权。在她的统治下,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她的统治也饱受争议,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暴政”。
武则天的晚年生活:
武则天晚年的生活并不如意。她在建立周朝后,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她的儿子李显和孙子李旦先后发动政变,企图推翻她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强硬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然而,这些手段并没有能够挽救她的命运。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后病逝。
在乾陵耸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面是“述圣纪碑”,文为男性墨书,8000余字,内容主要记述高宗文治武功;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不外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对武则天政绩无从下笔,不好落笔,干脆不写。依据是,武则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物,她既知人善任,任用了狄仁杰、姚崇、宋璟等名臣,又相当残暴,为了夺权,她不仅杀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而且还杀了太子李宏、太子贤和太子中允。在执政期间,她虽然使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边境打击了突厥、契丹的侵扰,保障了边疆地区及内地的安定。同时她改易百官,奖励农桑,轻徭薄赋,社会经济在她的统治下继续发展。但是她毕竟是个女皇帝,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个女人想当皇帝谈何容易?她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人,这是应该谴责的。所以后人对这位女皇帝又爱又恨,爱她说明她毕竟是个有才能的女人,恨她在夺取政权时杀人太多。这样一位复杂的人物,立一个“无字碑”真是最好的方法了。
第二种说法是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有一大失误,就是她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痛苦,所以立“无字碑”作自我批评。依据是唐人沈既济在《建中实录》中记载: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曾过问对骆宾王的儿子应该如何处置。当得知骆宾王的儿子在玉泉寺做和尚时,李显说:“与萧(淑)同反,死有余辜。”当时人认为这是武则天遗言。骆宾王是初唐诗人,在徐敬业反叛时作讨武氏檄文说:“瞰堂即位,馋臣是宠,俾之执袂,故士多徽。”意思是说武则天不是先皇的皇后,居然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宝座,男宠(指向徐敬业表忠心的那两个小人)得到重用。武氏听后大怒。在起义被镇压后全国通缉骆宾王。骆宾王下落不明。这可能是武则天的一大政敌。骆宾王为反对武则天而进行武装反叛说明她的统治并不稳固。但是这与立“无字碑”有何干系?后人便猜测这可能是武则天要为自己统治中的失误作一总结。
第三种说法是武则天自觉功高盖世无法用文字表达。依据有二:一是武则天自起名“曌”。唐有著作《建立寺观令》,其中写道:“或县官百姓自愿出钱料,造一切寺庙。”而名字叫“曌”,武则天的名字就蕴含“日月当空”的意思。“日月当空”即表明她想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皇帝。二是她临终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功过是非由后人来评论、著述才是最公正的。
第四种说法是武则天想让自己的墓碑由后人去写。这样以来后人肯定会为她写好墓志铭的。依据一是武则天自己认为功绩太大反而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二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过都很大很难用文字来评价。所以武则天立“无字碑”意欲让后人去作公正的评价。第五种说法是武则天的后代要为之立“无字碑”。他们认为如果写出来反而是对母亲的伤害。依据一是如果按照她的功绩写出来的话会伤害她的名誉。因为毕竟她是靠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这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二是如果写出她的过失的话更会伤害她。因为作为一个女皇帝能做到这样已属不易了。再说哪一个帝王没有过失呢?这未免太苛刻了。所以他们便决定不写任何文字为好。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的后代不敢写她的功绩与过失。因为武则天的功绩很大他们很难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过失很多也很难回避或掩盖。所以他们干脆不写为好。
第六种说法是当时人们认为武则天的功绩很大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依据一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唐初镇守各地的将帅如李靖、尉迟恭、程知节、王方翼、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等,相继凋谢,高宗又多病,常不能视朝,军国大权遂归于武后。于是因人纳贿,为女宠张易之、昌宗兄弟进宫,渐不能自掩。易之又教后作诗,为《彩凤鸣岐山》等篇,慕太宗之秦王善讽喻故事。又修《宝典》为《洛阳性录》,皆约类迷离,以避言者。易之因使对后谮上(高宗)曰:“上疾风甚,不任省览,可召诸宰相于内殿问天下事。”后承易之意旨,遂渐疏斥诸王及诸大臣。武承嗣与突厥入寇并州,上幸并州,命后与太子从行。及并州平,上疾甚,驿召太子监国于东宫。
当时人认为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很难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二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安治,海内晏然。”这是后人对她的歌颂。所以他们便选择“无字碑”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敬仰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