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乒坛冠军,60岁大妈横扫所有选手,常青树倪夏莲成功之路

审配说过去 2023-08-31 22:52:03

在2023年世乒联WTT赛哈维若夫站女单比赛中,60岁的原国乒老将倪夏莲凭借着惊人的实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击败了来自众多国家年轻的女乒选手,一举夺得冠军。

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将,为何仍然能够在乒坛顶级赛场上保持活跃,超越年轻选手,作为奥运会“五朝元老”,乒坛史上年纪最大的奥运选手,倪夏莲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一、第一次拿起球拍,是在童年时的弄堂。倔强的小姑娘想当世界冠军

1963年出生在上海的倪夏莲,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女兵国家队主力队员。

和她同期出生的蔡振华,在九十年代就已经转行当上了国乒的名帅。

倪夏莲第一次拿起球拍,是在童年时的弄堂。

那时候在上海,一大家子人住在居民公房,附近没有体育设施,倪夏莲就和邻居的小孩们把房前的一块石板当乒乓球台,垫两块砖当成球网。她领悟力强,附近的小孩都不是她的对手。

邻居家的黑白电视机会转播亚非拉乒乓球比赛,倪夏莲看了羡慕不已,“拿了冠军的人威风得像英雄一样”。几年后在体校上课,老师布置作文《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写以后想当世界冠军。老师觉得写得好,在学校广播里念了出来。有同学拿她当笑话。

每天中午,总有几个小女孩等着倪夏莲慢慢吃完饭,再一起去上学。当时每个班都有排长副排长,通常是男同学担任正的,女同学是副的。但倪夏莲就能被选上正排长。

倪夏莲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学东西快又好,她是家里的老小,哥哥们在家玩牌,姐姐去邻居家学唱戏,她都要加入。

在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7岁的倪夏莲就加入了学校乒乓球队。从此,乒乓球就成了她生活的重心。那时候,她和孩子们在乒乓球馆打擂台赛,她能从第一个人打到最后,从没坐过台下观战的小板凳。

后来,倪夏莲进了小学的训练队,每天早上6点起训练一小时,在队员中,她总是最刻苦的一个。三年级时,她被老师推荐去了体校,经过苦练,她打到了第二名。

可没过多久,倪夏莲就被体校淘汰了,原因是她个子太矮。她哭着找教练求情说:“我才9岁,还没长个,我一定会很努力的。”但教练说;“你爸妈都矮,你也长不高。”

倪夏莲被体校淘汰后,她辗转来到杨浦区工人队训练,和比她年纪大的学生们打实战,也三天两头去市工人文化宫打表演赛。

当时,倪夏莲住在郊区,到市区打完比赛,回到家经常是半夜了。爸爸听到女儿回来就会问:“赢了还是输了?”她说赢了,爸爸就放心去睡觉去了。

倪夏莲经过刻苦的训练,12岁那年,她获得了上海小学生女子单打冠军。15岁时,她代表国家前往土耳其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夺得了团体冠军和女子双打冠军。

1978年,16岁的倪夏莲进入上海乒乓球队,她采用中国传统直板正胶打法,并在16岁那年夺得了79年全运会女子单打亚军。并由此进入国家队。

二、选择了退役,她为此纠结了一个多月。当时她已经是国家队第二老的队员,新人越来越多,她不想占人家的位置

进入国家队后,倪夏莲就在最强的团队中打球。但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单纯的她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在国家队,她坐了三年冷板凳,总是轮不到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

倪夏莲想打球却没有机会,开始她很苦恼,但想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不可能再回去读高中了,只有往前冲。

国家队的竞争是激烈和残酷的,为了多练习,每次捡球,她都是小跑着去;别人训练5个小时,她要多练3个小时。

但此后,倪夏莲的道路并不平坦,她的成绩一直没有突破。教练根据她的特点让她改为一面正胶一面长胶直拍的长胶倒板全攻型打法。

倪夏莲经过一番苦练,她在82年全国比赛中重新崛起,取得了团体冠军。她不但保持了以前发球抢攻好的特长,而且在倒板的变化上在防守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转眼到了1982年,为了提升竞争力,倪夏莲改打长胶,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二年她作为主力参加了第37届世乒赛,和曹艳华、童玲、耿丽娟搭档拿下了女团冠军,与郭跃华合作拿下混双冠军。她终于成为国家队的重点选手。

可就在倪夏莲运动生涯处于巅峰时期,1985年,随着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等一批实力派队员的成长,倪夏莲逐渐离开了主力的位置。第38届世乒赛她没能入选团体赛。

落选后的倪夏莲一直在哭,她一个人在黑漆漆的操场上走。

这段时间,是倪夏莲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她由此产生了厌球情绪。

1986年,倪夏莲选择了退役。她为此纠结了一个多月。当时她已经是国家队第二老的队员,新人越来越多,她不想占人家的位置。

离开前,队里为她开欢送会,大家舍不得她。说她那么刻苦、那么优秀,捡球都是跑着去,跑步、打扫卫生也是第一名。

倪夏莲哭得讲不出话来,但是她还是决意要走,决定回上海和父母过一段清静的日子。

这时,刚好上海交通大学又一次邀请她去读书。倪夏莲非常感动,决定重新回到校园,实现她一直以来未完成的梦想。

在大学一年之后,倪夏莲又开始想打球了,连做梦都在想,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对乒乓球的渴望,离开了球场,她觉得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三、从教练转为运动员时,倪夏莲已经放弃了在一线拼搏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已经30岁了,过了巅峰期,更向往回归家庭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包括郭跃华在内的很多已经退役的国手,开始去欧洲或日本、新加坡等地打球,寻求更多的职业机会,成为中国乒乓球的“海外兵团”。

1989年的夏天,倪夏莲也收到了来自德国工作的邀请,她便毫不犹豫地去了。

倪夏莲到了德国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既没有教练也没有训练对手,所有的一切完全靠自己,连参加国际大赛,找一个能给她点拨一下的人都是一种奢望。

一年后,倪夏莲加入了卢森堡国家队和当地的一家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的主席就是当地的市长,倪夏莲到卢森堡的第一天,市长亲自去海关,张开双臂拥抱她。

卢森堡,这个人口只有60多万的欧洲小国,当时,乒乓球才刚起步。

很多事在倪夏莲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在这里,很多在乒乓球俱乐部打球的都是中年人,基本都是业余水平。大家每周固定来两次左右,或者放假时和家人一起来打球,就图个开心。另外,这个国家的乒乓球选手也是业余的,俱乐部主席也是兼职的,女性乒乓球手更少。他们热爱体育,但似乎没有为国争光的想法。

倪夏莲刚到卢森堡当教练时,对队员很严格,巴不得每个队员都能拿冠军。后来想想她自己也觉得好笑,队员们都是出于热爱,每周抽几天时间到俱乐部打球,打一阵乒乓球,可能又去打篮球、踢足球了。

和倪夏莲的搭档人叫汤米,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

汤米比倪夏莲大4岁,入选过瑞典乒乓球国家队。上世纪80年代起,担任过澳大利亚国家队教练、德国的乒乓球俱乐部教练,90年代成为卢森堡国家队主教练。

汤米对待比赛的态度,对倪夏莲产生了很大影响。起初,倪夏莲很不习惯,但汤米总是让她看淡点,再看淡点。汤米鼓励她,说她是最棒最独特的。

倪夏莲先是当教练,后来转为运动员。丈夫汤米是她的主教练。汤米认为倪夏莲很有运动天赋,可以代表参加卢森堡国家队去比赛。

倪夏莲渴望着能够继续在赛场上征战,但是,她不想在国际大赛上代表外国和中国选手交战。“中国人打中国人,心里别扭”。1993年在第42届世锦赛,倪夏莲与中国选手陈子荷交锋,她“打得很痛苦,心情复杂而沉重”。她只想在俱乐部里打球,不想在国际比赛上遇到中国队。

正因为如此,在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奥运会前夕,卢森堡奥委会邀请她参加比赛,她果断拒绝了。

1995年,33岁的倪夏莲准备挂拍休息,她想再生一个孩子。

结果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她蝉联三届欧洲12强赛冠军,创造了欧洲新纪录,年龄最大的欧洲冠军。

于是,倪夏莲打消了挂拍生孩子的念头,又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乒乓球的训练之中。

1998年,倪夏莲获得了波兰公开赛冠军、保加利亚公开赛冠军、欧洲锦标赛单打冠军;1999年又两次获得了美国公开赛冠军。这年她的世界排名上升到了第4住,前面是邓亚萍、王楠和李菊。她连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

这种感觉在过去,无论是在俱乐部,还是在国家队从没有过。而她在国外横扫一切对手,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她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她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卢森堡奥委会、体育局再次邀请倪夏莲参赛。她没经住劝说,决定去亮个相。此时她已经37岁,打进了女单16强。

在倪夏莲漫长的职业生涯背后,除了她个人的努力,也有卢森堡政府、国家队给予的充分自由,以及来自家庭的鼎力支持。

倪夏莲刚到卢森堡时,既打球又当教球。她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觉得作为女人,家庭和事业相比,前者更重要。

这么多年,倪夏莲就这样摇摇晃晃地走过来了。她对自己很满意,因为她没有目标,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从踏上欧洲这块土地上起,她一直是名列第一。

四、年龄差距悬殊的比赛,让老将倪夏莲成为社交媒体的“网红”

倪夏莲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想安安静静地结束运动生涯。此时,她的父母也从中国搬到了卢森堡,和她生活在一起。她要去生育孩子、经营自己的公司和旅馆。

可是在2007年。当时,俱乐部要参加欧洲杯决赛,就推荐当时排名还在欧洲前12的倪夏莲参加比赛。

倪夏莲临危受命,她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拿了冠军。之后,她又入选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资格。

当时,中国运动员出国打比赛被称为“海外兵团”,它推动了世界各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打开国门,就不会有负更多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出国。

中国运动员代表其他国家打比赛,是为了谋生,为了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这也是极其正常的。

倪夏莲说:“我们能取得好成绩,也扩大了中国人在国外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政策!”

倪夏莲在荷兰打职业俱乐部,同时代表卢森堡国家队参加国际大型比赛。

有人对她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别再打了,可是她觉得能打球是一种福气。在国外有人要你打球,说明你还有价值,你可以在60岁去当教练,但当运动员的时间很宝贵,过了这段时间就永远不可能打球了!”

倪夏莲觉得要珍惜自己剩余不多的运动员宝贵时间,所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不输太多的球,她就会一直打下去,如果哪一天输烦了,她就会考虑退役。

有一次,在世界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在单打16进8的比赛中,倪夏莲0比3输给了中国小健牛剑锋。赛后,她说:“牛剑锋与她几乎是两代人,输给她很正常。与中国队相比,自己的整体技术要相差一大截,能够进16已经很满了。

倪夏莲常年参加国际乒乓球大赛,而且,是在世界乒坛最顶尖的比赛中表现出色,这在世界乒坛上是极其少见的。年龄差距悬殊的比赛,也让老将倪夏莲成为社交媒体的“网红”。

虽然,倪夏莲在柔韧和体力上,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她的战斗经验,以及战斗的毅力,却是远超年轻人的。

2000年,倪夏莲首次参加奥运会,卢森堡一次次登门拜访,向他发出邀请。倪夏莲自然要付出100%的努力,此后她又参加了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四届奥运会。

2016年在里约,53岁的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出战,她淘汰了原中国队选手,现代表西班牙出战的沈燕飞,晋级女单第三轮。

2020东京奥运会时,已经57岁的倪夏莲仍然活跃在运动场上。

当时,她知道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她最后的一届奥运会。

但幸福写在倪夏莲的脸上,无论输赢,她都要全力以赴。

在2023年世乒联WTT赛哈维若夫站女单比赛中,倪夏莲击败了很多国家乒乓女子代表队的运动员。他们的战斗经验和斗志与倪夏莲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这一次的冠军之争,倪夏莲拿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 WTT冠军,她感到无比的兴奋。虽然她在数十年前获得过世界冠军,但是这一次,她还是以一种更令人惊讶的方式赢得了比赛。她以一己之力,横扫了国家女乒,获得了冠军。

五、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梦想和追逐的地方,不分年龄和国界。只要有梦,对乒乓球的爱就不能停止,坚持下去就会实现愿望

在五次奥运之旅中,倪夏莲印象最深刻的是悉尼和北京两次奥运会。悉尼既是倪夏莲的奥运首秀,而北京奥运会对她来说是游子归乡。她感到特别光荣。

离开国家队那么久,20 多年后回到北京,去体育馆路看看,那是她曾经工作奋斗过的地方,感情很深。

当年,倪夏莲离开国家队从未后悔过。她知道自己退出,可以给中国后起之秀腾挪空间,同时,她出国,可以把中国乒乓球的好东西带到国外。

倪夏莲认为:“自己虽然嫁到卢森堡了,是这里的媳妇,但做人做事有底线,祖国永远是祖国,她为自己的“中国面孔”感到骄傲。

东京奥运会后,58 岁的倪夏莲返回了卢森堡,她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已过天命之年的倪夏莲扮演着“乒乓大使”的角色。她成为连接中国和卢森堡的平台。无论打球还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展示中国人的形象。

她说自己很幸运,可以利用乒乓球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国人的魅力和风度,这种奉献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倪夏莲工作之余,喜欢逛花市,买树,打理花园,做上海家乡菜,见亲访友。

在很多场合,倪夏莲毫不掩饰对爱人兼教练汤米的感激之情。汤米这位看上去有些憨厚的瑞典乒乓球教练,秀起恩爱来让姑娘小伙儿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作为妻子、妈妈、女儿,倪夏莲没有后顾之 忧,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无论在家务还是球场上,丈夫都会帮助她。在她输球时开导她,让她从容乐观地面对比赛。

2022年4月,国际乒联世界排名公布,倪夏莲/德努特搭档的女双组合以1535分位居第三。

倪夏莲和她的丈夫汤米之间非常恩爱和默契。在汤米看来,如果爱妻3年后参加巴黎奥运会,他丝毫不会感到意外。虽然对高水平竞技来说: “61岁虽是竞技比赛的绝对高龄,但她如果能保持健康的话,梦想一定会成真的!”

而今,已经60岁的倪夏莲第24次参加世乒赛。对她来说,输赢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毕竟有太多她热爱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当然,她也在争取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比赛资格——如果能够入选,那将是她第六次参加奥运会了。

1 阅读:133
审配说过去

审配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