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能算新闻吗?
01新闻还能有
文学性?
2003年记者李海鹏的《举重冠军之死》一文火了,很多人感叹,“新闻原来还能这么写!”
从那时起,业内称他为中国非虚构写作第一人,那篇获得了当年南方周末杰出特稿奖的《举重冠军之死》,也成为了新闻界公认的中国式特稿的开篇之作。
这天是5月31日,早上4点,布谷鸟刚叫起来,商玉馥梦见儿子喊她:“妈呀,妈呀,你给我蒸俩肉馅包子吧,给那俩人吃。”在梦中,老太太最初以为儿子又像往常一样饿了,可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慌让她猛然害怕起来。果然,儿子马上又重复了那句让人难以理解的话,“给那俩人吃!”商玉馥惊醒了,透过没有窗帘的窗子看了看微明的天色,心里堵得难受,叫起了老伴才福仲。这天清早老两口心情压抑,在租住的郊区房附近的野地里,紧抿着嘴,一言不发地走,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等他们回到家,吃了稀饭,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举重冠军之死》
此后的20年时间,“非虚构”似乎越来越热,但传统媒体人也有自己的顾虑:“学海明威的好像多了,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作为源于西方的一个新闻概念,非虚构写作指的是用文学性的手法来叙述真实的事件,它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而随着新闻观念的逐渐迭代,非虚构写作在新闻领域以“特稿”的形式被保留和继承。
在我国,报告文学为非虚构写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为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提供了可能。
就写作笔法来看,深度报道接近报告文学,但要比报告文学更有理性,目的不是文学化地报告事件,而是文学化地聚焦观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报告文学与深度报道都遭到了危机。这时候特稿就应运而生。
关于特稿和非虚构写作的关系,连很多从业者都直言“傻傻分不清楚”。
一瞬间,白宁有些不敢相信,姑姑的命案悬了28年,终于告破了,自己和家人居然是从网上得知的。
他在网络上浏览各种相关信息,始终半信半疑,是真的吗?他准备确认后再告诉父母、爷爷这个消息,免得让他们徒劳地情绪波动,尤其是爷爷白孝礼,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几乎同一时间,白孝礼在独居的家中,通过网络也看到了这则消息。他的心跳得很快,但他控制住情绪:先看看是不是真的。
那天夜里,他梦到了女儿两次。头一回,睡得浅,也许是心理作用,他感觉女儿就站在门前;第二回是凌晨三点多了,梦里白洁站在门口哭,白孝礼哭醒过来,再无睡意,一直睁眼到天亮。
——《这是白银案里最悲伤的故事:愤怒、伤害和爱》
实际上,特稿是在保证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以故事形式呈现新闻的新闻体裁。所以,特稿写作是一种广义上的非虚构写作,也可以说,是以非虚构方式写作的新闻体裁。
而这样动辄采访历时数月,文学气息浓厚,主观与客观描述交织的非虚构写作方式,也频繁引起业内探讨:非虚构写作,到底算不算新闻?
02新闻不可以有
合理想象
文学创作者用想象虚拟情节,塑造形象,而新闻工作者笔下,必须是事实先行。
有一种说法认为,新闻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就像一对磁铁,时而相互排斥,时而相互融合、吸引,随着这两者的分离与融合又不断更新着新闻形式。
而在非虚构写作中,新闻的主观性似乎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有人将这样的手法称为“合理想象”。
但素来以真实为第一要义的新闻稿件,不该存在“合理想象”的空间。毕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报道的原则。”
2020年6月22日,山东济宁女子苟晶发帖称,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山东高考中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其中1997年顶替者为此前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儿。
事件发生后,有媒体刊发了《农家女23年前疑遭两次顶替上学,班主任:我让女儿顶替了你,求你原谅》的文章,全文以苟晶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两次高考的经历,其中不乏大量含有大量未经核实的“合理想象”的细节,引发舆论的同情。但由于与现实不符,后续舆论出现反转。
新闻作品有别于文学作品,记者也和作家的工作内容大相径庭。
因此,想象即便被冠以“合理”的前缀,也不能被新闻所接受,某种程度上,代入了“合理想象”的新闻作品,被称为“假新闻”也并不为过。
诚然,非虚构写作可以让动辄上万字的稿件可读性更强,那些细腻的环境、心理描写,声情并茂的人物对话、情节冲突让单纯的新闻事件更加跌宕起伏,人物丰满,跃然纸上。
但实际上,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这和新闻的真实性背道而驰。
毕竟以已知的事实去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用在新闻作品上,并不合适。
让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非虚构是高端的新闻技法,非虚构写作比新闻格调高。在学术场域也有未来的新闻工作者痴迷软新闻胜过硬新闻,执着于新闻的文学性远胜信息量。长远看来,是值得担心的事情。
无论如何,新闻的特性告诉我们,最生动的莫过于事实。在客观事实面前,一切想象都无法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校对:李立军
-阅读推荐-
频道关了,电视台也关吗? 我交了三篇年终总结,领导看完沉默了……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传媒研究」设置为星标🌟
想和大家分享你的“传媒观点”吗?
投稿邮箱就在这里:
cmyj@bjnews.com.cn
投稿一经采用,有好礼相送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