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篇事后诸葛亮的马后炮分析,首先明确一点,德国在1941年6月进攻苏联后,德国获胜的希望就已经极其渺茫了,即便能占领莫斯科,德国的失败也仅仅是进度问题,而不是结果问题。主要是因为:
一,德国的后勤没办法支持如此长的战线,德国的进攻势头已经到了后勤所能承受的极限。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德军就已经处于有枪有炮没弹药,有车有坦没燃料的境地了。不要觉得人总能突破极限创造奇迹,那只是你看到的个例而已,人在极限下大部分的结局,基本上都是被彻底压垮的。要不然体育比赛里面为什么运动员破了记录那么兴奋,为什么大把的记录都尘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拿破仑以前也挑战过极限,拿下了莫斯科,结果又怎样呢?例子就在眼前,德国只当做没看见,也不能怨别人。
二,即便莫斯科被拿下,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是绝对不会投降的。因为投降的结果就是要肯定要被挂电线杆上,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抵抗下去呢?这个道理是蒋某人都明白的,斯大林更明白。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国将在苏联陷进去更深,无法脱身,持续的消耗就意味着更早崩溃。一个小小的巴尔干就能让德国一直维持将近100万部队,在苏联要投进去的只会更多。
所以,德国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一定不能进攻苏联!进攻苏联就是纯纯地找死,不管和苏联怎么打,最后就是死的姿势不一样罢了。即便打个平手,两败俱伤,那也是伤了,等美国下场以后就是被收割。那么,只要不进攻苏联,德国就不需要面对这种最恶劣的情况。如此,德国将少一个苏联这样级别的敌人,一战德国之所以输,很大原因就是两线作战,和二战的死法几乎一模一样。你打赢了俄国,对法国占尽优势又如何,依然活活被拖垮!
其实之前的德国对于自身对手的定位是很清晰的,那就是法国和英国。确定了对手,那么要保证的就是自己东线的安全和稳定。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需要保证俄国中立,或者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在之后更是搞出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后背,避免两线作战。但之后德皇威廉二世把俾斯麦解职了,德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改变,迫使俄国站在了法国那一边,在一战这种势均力敌的比拼中,这个真的是很要命的。到了二战希某人依然犯了同样的错误,把周边得罪了个干净,记吃不记打属于是!因此,时间倒回到1941年6月,此时的德国应该无限期终止“巴巴罗萨”计划,提前阻止这个表面上灭亡苏联,实际上让第三帝国自我毁灭的计划。既然不打苏联了,那要干什么呢?此时的德国不仅不能和苏联开战,还得和苏联联手!
当时的德国属于一战战败国,红色苏联又是这些欧洲国家的死敌,这就为这两个“欧洲弃儿”提供了抱团取暖的基础。因此,战败后的德国很务实地跟苏联走得很近的,双方甚至建立了多项军事合作。一战结束后,因为《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军事被全面限制,境内已经没办法进行各种武器试验,战术训练和演习了,所以从1928年开始,由苏联秘密提供场地,德国在苏联境内开始了这些工作。德国的飞机、坦克在苏联进行试验,军队也在这里训练演习。德军的“闪电战”也就在苏联的训练场上渐渐有了雏形,而苏联在观摩了德军演习,了解了闪电战理论后,也形成了自己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可以说双方是有着深厚合作基础和愉快的合作经历的。即便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双方关系恶化,但在共同利益上还是能达成很多共识,比如瓜分波兰。
德国当时进攻苏联很大程度是为了抢苏联的石油和资源,因为这些资源对于德国的战争机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东西也不是不能抢,但是,你抢也得看看从谁手里抢。而且,这东西有没有可能靠买也能有啊?既然能从罗马尼亚买,为什么不能从苏联买呢?非要头破血流的和苏联死磕吗?最终因为这么几滴破油和几块破资源引发了这么一场血案!因此德国在1941年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解除对苏联的敌意,并且和苏联建立紧密的经贸关系与合作。苏联为德国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德国为苏联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业制成品。既然以后肯定是要和英美开战的,那么德国与苏联建立关系,在失去苏联这个对手的同时还能获得苏联的支持。
与苏联联手以后,只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不够的,应该签更多的合作协议、经贸协议、互助协议以及各种协议。而且还得再做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1939年9月依然进攻波兰,但是千万千万别把人家搞亡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在苏德进攻波兰之前,苏联和德国是不接壤的,不接壤意味着这两个国家紧密而安全的关系。紧密是因为与苏联联手,可以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安全是因为,双方没有边境问题,没有擦枪走火的可能。就和两口子一样,两个人天天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有冲突,最后搞不好会离婚,稍微有点距离感,两个人都会挂念着彼此,苏德之间的这些国家其实就是这种距离感。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说实话挺可怜的,它们存在的价值就是这样的,它可以很轻易的消失,但是它不能消失,它是为了维持其他国家的距离感才一直苟活下来的,比如这个国家:
那么波兰就很重要了,这个国家同时霸占着苏德的领土,不是很好处理。但是长远考虑,这种国家留着比灭了要有用的多,即便要拿回领土,苏德只要拿回自己的就可以了,别把人家真的灭了。因为死可能就是一种解脱,憋屈地活着,生不如死才是完美的报复。至于苏联是不是同意,大概率也是同意的。因为之前双方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因为德国要对波兰动手,苏联为了获得更多与德国的缓冲区才加入的。相当于德国进展到什么程度,苏联也会相应的进展到什么程度。如果德国只是拿回但泽地区,苏联也大概率只拿回西乌克兰,波兰是肯定亡不了了,波罗的海三国估计苏联都不会碰。再说了,什么东西其实都能谈,苏联不同意就好好做做思想工作,画画大饼,苏德双方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么1939年德国要干的事情就很清楚了,对波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实现对波兰进行去军事化,消除波兰反德反苏势力的目的。建立一个不亲西方的政府,让波兰对苏德的外部威胁转化为内部的扯皮,就像现在的阿根廷一样,只恶心自己,不影响别人,只给别人提供恶搞自己的素材和梗。然后还是回归历史线对法国上强度。在灭亡法国以后,最后欧洲的格局就是英美对决苏德,先不说能不能赢英美,但是德国的生存环境会好很多,至少不用两线作战了,想亡国都挺难的。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的马后炮分析,希某人这种靠着赌徒心态一路搏杀到1945年的赌狗是做不到这些的,真的能做到这些,他就不是他了,他就是“俾斯麦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