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就过年了,新春佳节咱们中国人少不了吃饺子。
别小看了这一个个普通的水饺,正是它让一个遭婆婆嫌弃、被丈夫抛弃、流落街头的单身妈妈脱离贫困,堂堂正正抚养两个女儿成人,并且成为叱咤商界的女强人。
这位单亲妈妈叫臧健和,没错,她就是“湾仔码头”的创始人!
“饺子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温馨、亲情、团圆,我对它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它养大了我的一家,供我的两个女儿读完了大学,它是我的恩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臧(Zāng)健和传奇的一生——
臧健和
011945年出生的臧健和是个山东姑娘,后随父母迁居青岛。
在青岛,臧健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父亲抛妻弃女,带着情人——一个女大学生赴台。
遭此打击,臧健和的母亲坚持让女儿受教育,希望女儿不要重蹈自己的命运:
“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小小年纪的臧健和特别懂事,她每天放学回家,就主动帮妈妈洗衣服、扫地、做饭。
在做饭上,臧健和尤其有天赋。
不知怎么回事,她炒出来的菜、做出来的面食,就是比别人香!
一晃多年过去,臧健和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护士,并且嫁给了年轻英俊的黄医生。
黄医生是泰国华侨,他因为爱国,一个人偷偷离开泰国的家来到中国,以援华医学人员的身份来到青岛医院。
两人结婚后,生下两个女儿,有了一个简陋却温馨的家。
未料,1974年,婆婆的突然到来,打破了这一切!
臧健和的婆家是丝绸商,在泰国算是有钱有势。
当婆婆来到青岛,看到自己的独子竟然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娶了一个家境普通的女人,她觉得儿子受了天大的委屈!
哪怕面对两个可爱的孙女儿,这位重男轻女的婆婆也毫无祖孙之情,言语中都是轻视。
没过多久,婆婆更是想方设法,说服儿子回泰国定居。
与此同时,她还借口家里缺钱等事由,未能替儿媳妇和孙女们办理手续前往泰国。
黄医生临走前,对臧健和承诺道:
“我会尽快替你们母女办好手续,接你们回泰国的家!”
知礼、善良的臧健和乖巧点头,谁知一等就是三年!
021977年,臧健和在辗转难眠中,做出一个决定:
辞掉护士工作,带着两个女儿前去泰国寻夫!
万万没想到,母女三人到了泰国,却发现黄医生又娶了一个妻子,且生下了儿子!
面对臧健和的惊愕,婆婆若无其事地说:
“在我们这儿,一个男人几个妻子是很常见的,你要入乡随俗。”
臧健和生平最痛恨男子对婚姻不忠,因为她的父亲就是带着小情人远走高飞,抛下了自己和母亲的!
因此,臧健和无法接受丈夫另娶,她痛下决心:
“既然这个家没有我和女儿的位置,我们走就是了!”
而黄医生没有挽留,只是一脸歉疚地看着臧健和。
多年后,臧健和回忆这一幕,依然感到心寒:
“他不闻不问,追都没有追,再没有主见的人也不会麻木到连亲生骨肉都不关心吧。”
那么,离开了婆家,能去哪呢?
青岛是不能回了——自己不仅辞职,街坊邻居也都知道自己是去找丈夫了,要是就这么回去,岂不是让母亲担心,让他人笑话?
泰国也不能待——离了婚在这陌生的地方等于自寻死路。
思来想去,臧健和想到了一个地方:
香港!
“我当时的护照是到香港的,只要肯吃苦,香港一定有我和女儿的容身之地!”
031977年11月底,32岁的臧健和拖着沉重的行李、6岁的大女儿牵着4岁的妹妹,走在香港的马路上。
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无家可归的母女仨显得格外弱小。
但是,臧健和无暇自怜,只是思考着:
“我全身上下只有几千块钱,应该先找一个便宜的住处,然后尽快找工作赚钱。”
一直找到傍晚,臧健和终于租到一个4平米的小房间,每月租金200元。
安顿下来后,她让大女儿看好小女儿,便出门找工作。
臧健和的本职是护士,但是,她的护士资格证在这里不被承认。
更何况,她不会粤语、不懂英语,又没有熟人,根本没有医院要她。
奔波几天无果后,臧健和感到非常绝望: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什么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可想到两个女儿,想到房租生活费,她必须振作起来:
“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别的路走。我年轻,有力气,可以做一些不用说话、只靠力气就行的工作!”
于是,臧健和像是发了疯一样地问路边的行人:
“在香港有没有不要讲话,光凭力气去做的活儿?”
她就这样不断地问、不断地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得到了一份在酒楼打杂的工作,一个月600块钱工资。
后来,臧健和如此回忆那时的自己:
“当时我剥去了身上仅有的一点自尊,最后发现这样的活儿还是有的。”
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臧健和开始琢磨再找一份工作。
毕竟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收入,除去200块房租,大女儿很快要上学,一家三口要吃要喝,这点儿钱根本就不够啊。
于是,她又找了一份私人看护的工作——给一位患糖尿病的老太太打针,这份工作每月有500块钱工资;
两份工作都得心应手后,她又找了第三份工作——晚上给人洗电车,一个月又可以多挣400块钱。
如是,臧健和一天打三份工:
早上6点半替老太太打针,8点多便到一家酒楼去当招待,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晚上则到电车厂去洗车,回家时已是凌晨1点多……
凭借自己的力气和努力,臧健和终于能够养活自己和女儿,还能每月寄给母亲300块钱,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种生活很快又被打破了!
041978年的一天,臧健和在酒楼搬几十斤的毛巾盒子到仓库,被一个冒失的年轻人撞倒,不幸腰骨裂伤,住进了医院。
入院后,酒楼经理很快找人代替了臧健和的空缺。
躺在病床上的臧健和欲哭无泪:
“工作丢了,断了收入,我不知道哪天才能好起来,之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好不容易养好身体可以出院了,医生却嘱咐道:
“你不能再去干那些体力活了,否则有了后遗症,你会后悔终身的!”
没办法,回家后的臧健和只能给老人打打针,但是这份工作是不稳定的,说没有就没有的。
生活无着的的臧健和,每天冥思苦想,自己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呢?
就在这时,酒楼的前同事过来看她。
臧健和非常感动,热情地包了饺子招待对方。
没想到,前同事吃了赞不绝口:
“太好吃了!你有这个手艺,为什么还给别人打工啊,你自己去卖饺子好啦!现在这个年代,当个体户就赚钱!”
一语惊醒梦中人!
出院后第13天,臧健和推着小车,来到湾仔码头,卖起了“北京水饺”。
就这样,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业的臧健和,赶上了当个体户就能赚钱的“潮流”。
05护士出身的臧健和非常讲究卫生,她的洗碗布是雪白的,她用的肉、菜、面都是最好的——
每天都要买5斤骨头1只鸡,先煮出浓汤,撒上胡椒粉,滴点儿陈醋,吃起来味道很是鲜美。
再加上臧健和仔细琢磨香港人的口味,她包的饺越来越好吃,在食客之间口口相传。
而且,两个女儿放学后都来帮忙,顾客们感动于这位单亲妈妈的不易,以及心疼两个小孩子,都愿意帮忙宣传。
几年后,“湾仔码头臧姑娘水饺”出了名,报纸、电台等各大小媒体争相报道,还给她冠上了“街头水饺皇后”的头衔。
面对采访,臧健和朴实地说:
“给顾客吃就像在家里给亲戚朋友一样去做,让每个朋友都满意。”
这句真诚的话吸引了更多慕名前来的食客,以至于要想吃到她家的水饺,要排一个多钟头的队才能买到。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臧健和的摊位,成了网红打卡点!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臧健和出名以后,她遇到了天使投资人,被投资扩大规模,建立工厂,批量生产,产品打入每一家超级市场,有了现在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湾仔码头”水饺。
再后来,臧健和成为杰出女企业家,身家上亿。
“每颗水饺,都是妈妈的用心。”
多年来,“湾仔码头”水饺的广告词早已深入人心。
“妈妈的用心”,不仅是湾仔码头的卖点,也是臧健和最初的初心。
所谓为母则刚,当年一无所有的臧健和,正是为了两个女儿,才走上街头当小贩。
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的成功都是女儿们促成的,我的内心深处有‘两部发动机’,是她们让我在遇到任何困苦的时候,都无所畏惧;是她们让我在遇到任何艰难时,都勇敢地向前! ”
臧健和的自立自强,深深地影响了女儿们。
两个女儿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大女儿蓓蓓从加拿大学成归来,回到香港帮助妈妈料理生意,同时又是美国一家食品公司香港地区总裁;
小女儿蓬蓬在加拿大读完经济学后,在资讯科技公司及市场服务公司担任服务经理。
晚年的臧健和坐拥亿万资产,却云淡风轻。
她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墓志铭:
“在这里躺着的,是湾仔码头的创始人,是第一个让世界认识中国饺子的人。”
2019年,74岁的臧健和与世长辞,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斯人已逝,但是“湾仔码头”水饺的味道、她的母爱励志故事、她的奋斗拼搏的传奇,还在世间流传……
参考书籍:《传奇臧健和》——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