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芯片行业人才不够?张汝京:一边培养,一边被国外挖走

谈数码过千里 2024-08-16 14:34:34
前沿导读

在一次采访中,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针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其中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就是中国芯片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张汝京在采访中说道:

我们有20多年的半导体行业培育,为什么人还是不够?拿中芯国际举例,中芯国际最多的时候,从海外过来的人才有1000多人,中国栽培的人才有3000人-4000人左右。但是国内一发展半导体,这个人才常常就会被其他海外的企业挖墙脚给挖走。

当时新加坡、韩国、美国的一些半导体企业,觉得我们工程师的技术水平相当不错,聪明能干,他们就高薪聘请。这样就会让我们栽培的技术人才,一边在国内培养,一边流失到国外。

培养国内的人才

张汝京是在上海市副秘书长江上舟的影响下,从台湾的世大半导体辞职,带领着家眷以及一批工程师北上,来到了上海市,成立了中芯国际。

在张汝京领导中芯国际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方法,那就是跟合作商一起来联合研发产品,并且帮助合作商测试产品问题,出了问题之后,帮助合作商一起解决问题。

那些跟随而来的技术人员,以及后来来到中芯国际工作的毕业生,张汝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他在企业周边建设了医院、员工宿舍、运动场,将企业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到最好。

随着企业快速的发展,中芯国际在几年内就将生产线拉了起来,与欧洲的奇梦达合作,为其代加工存储芯片。在当时的时候,中芯国际是整个中国发展势头最好、技术水平最高、企业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在早期发展的这一段时间内,中芯国际培养了不少来自于中国本土的毕业生,以及其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但是后来台积电以技术专利为由,不断通过专利官司打压中芯国际,给中芯国际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波重创。

台积电的打压,让张汝京和江上舟明白了自主技术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意识到,要大力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人才,将人才留在国内。

中微半导体的董事长尹志尧曾经在访谈中说过:

我曾经在英特尔、泛林科技、应用材料公司都工作过,我在去英特尔之前,我一直认为内部的研发人员都是欧美的人居多。但是当我进入英特尔之后,我才发现,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技术工程师,华人群体占了80%左右。

而且英特尔很早就是全员持股的企业了,将员工和企业的发展绑定在一起,这样既能保证员工的薪资待遇足够好,不会轻易被其他企业挖走,又能激起员工的上进心。

光是全员持股这一个体系,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做不到。

在美国几十年的半导体发展当中,总共研发出了40多种高端的芯片制造设备,这其中就属华人群体做出的贡献最大。

一直到江上舟把张汝京、尹志尧之类的高技术人才挖到国内创立企业,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才算是有了自主技术的发展空间。依靠着这些归国华人的号召力,不管是国内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还是国外的留学生和从业人员,都选择留在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

其中就包括了被国际层面公认的顶级制程专家,梁孟松。

他给台积电创下了许多技术专利,带着三星在技术上面反超了台积电,又带领这中芯国际,在不到300天的时间内,将中芯国际的28nm良品率提升到90%以上,随后便从28nm节点直接越级发展到14nm节点,极大缩短了中国在芯片制程工艺上面跟国外的技术差距。

吸纳国外的人才

除了以上培养国内人才、吸纳国内人才的案例,下面就要说说那些吸纳国外人才,为中国科技发展做贡献的企业。

华为算是在中国这些企业当中,比较上道的一个企业,实行全员持股的体系。

旗下有半导体业务、通信业务、消费者业务等多个分支项目。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水平,在国内已经算是一线地位了,放到国际上面,也可以打下一部分市场。

华为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战术体系,那就是招揽吸纳国外的高技术人才。

在华为还没有做手机的时候,华为依靠在自己之前在俄罗斯建设的研究院,开发出了从GSM向未来所有制平滑演进的一体化基站方案,这个技术的诞生,直接给欧洲的运营商来了一波技术大革命,华为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利润。

在有了这个资金利润的前提下,华为才选择进攻手机领域。

许多年前,加大拿北大网络破产重组,旗下的多个业务板块被瓜分。爱立信抢设备、苹果和微软抢专利、华为选择抢人,花重金挖来了当年北电网络的实验室主管童文。

童文参与了国际通信标准的制定,他在移动通信领域属于行业顶级水平。

随着技术一步步发展,童文带领着华为在5G领域拔得头筹,在技术上面甩开了欧美国家一截。

国外对于人才的重视

中国一边培养人才,外国一边挖走人才。这个情况不只是现在有,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国外对于中国技术人员的态度,那是相当的尊重,并没有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重视他们,就对他们另眼相看,这也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

刚才提到的尹志尧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退休的时候,是总公司的副总裁兼任技术总经理,一手缔造了美国在刻蚀机产品领域的强势地位。

还有就是我国的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他也是最开始在国外打拼,后来选择回国效力。

万钢是机械工业出身的技术工程师,他在德国学习工作,在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去到了奥迪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工程师,一路干到了奥迪的技术经理。给奥迪公司创下了多项技术专利,还参与了奥迪A4的整车研发工作。

哪怕到了现在,奥迪公司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还采用着万钢当年开发的技术。

奥迪公司相当重视他,在德国国内的一座城市当中,万钢拥有自己的一栋独立的豪华大别墅、一辆豪华汽车。在节假日期间,万钢可以带着全家人去到全球各地景色优美的地方旅游,奥迪公司全权负责所有的花销。

在得知万钢要回到中国的信息之后,奥迪总公司的所有高层轮番上阵跟他交流,询问他回国的原因,并且请求他留在奥迪。

万钢态度坚决,一心要回国。

奥迪一看无法挽留,便承诺万钢,回到中国以后,还会继续聘请他担任奥迪的总顾问。如果将来有一天,万钢后悔了,想要再次回到奥迪工作,那么奥迪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并且会继续给他追加更高的头衔、更丰厚的薪资待遇。

这种对技术人才的爱惜,是发自内心的。既不希望他离开,又不希望他的能力被埋没,甚至还祈祷着他有一天可以回心转意。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有记者询问万钢当年回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奥迪给的待遇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就用这种方式来让奥迪增加薪酬?就算回到了中国,中国也没有企业能给您开出像奥迪一样的待遇。

万钢否决了这种说法,他说我从来没有奢望谁能给我开出高昂的薪资,我只是想回来当个带学生的老师,用我自己的技术带出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人”来,让他们带着我的技术,去建设国家,为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做贡献。

万钢在回国之后,先来到了同济大学担任部门主任,随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后来升迁到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多年之后,科技部部长的职位交付给了下一位领导,万钢在担任科技协会主席之外,还担任暨南大学董事长。他用自己的技术知识和行动,一直在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誓言。

12 阅读:3170
评论列表
  • 2024-08-19 00:28

    张汝京乃国之重器

  • mono 12
    2024-08-18 21:54

    给人才足够的钱和福利

  • 2024-08-19 08:59

    想想马航,那可是一飞机的顶级国内芯片专家啊,还要国内各种意外死亡的顶级科技人才,美国人无耻之尤

  • 2024-08-17 10:24

    人类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 2024-08-17 19:46

    说白了还是不舍得给人才应有的工资和待遇,一旦给了应有的工资和待遇试问有几个人会去国外呢?

    Clark 回复:
    坚决不买华为
    用户12xxx38 回复: Clark
    买不买华为管我屁事,管华为屁事,说的就像是人家会求你买一样
  • 2024-08-18 10:33

    国家培养,出国效力,没有任何追责!

  • 2024-10-12 19:13

    国内就业,择业观念,论资排辈等因素决定了留不住人才!

  • 2024-08-17 19:14

    他说得很对,但他的话应该分两部分去做才行。第一:人才培养要放到国外,不是贬低自己国家,以国内目前的科技,设施水平肯定不如那些发达国家,能培养出多好的人才?如果扯天才当我没说。所以在国外企业干过(别人培训),有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第二,都知道真正人才在哪了,你去挖回来啊,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啊。网上传的落后人家十几年,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在高科技行业,落后三两年时间都算得上代差了,足够人家垄断这个行业了,所以不要好高骛远,目标放实在点,先不要落后太多,再拉到一个起跑线上,最后是走出自己的路,形成反超

  • 123 4
    2024-10-06 11:06

    不是被挖走,是去送外卖了。[笑着哭]

  • 2024-08-18 10:33

    应等同于叛国!

谈数码过千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