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众议员马克·格林提出议案,要求中国政府偿还100多前由清政府发行的债券,总金额额高达1.6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毕安卡的活动家还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见面,请求特朗普帮忙向中国追讨这笔钱财,她甚至建议美国政府购买这些债券,并将其作为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一个筹码。
消息一经传出,举世震惊,面对这些荒唐至极的要求,我国是怎么做的?这些债券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朝的财政状况就一直在恶化。
战争赔款、军费开支以及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得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需支付赔款1600万两白银,军费开支更是高达4000万两。
此外,清朝的关税主权也被列强控制,关税收入大幅减少,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之后,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191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是让清政府的财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需向日本支付高达 2.3 亿两白银的赔款,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需向列强支付4.5亿两白银的赔款,本息合计近10亿两。
这两笔巨额赔款使得清政府的财政彻底陷入了绝境,不得不通过向列强借款来维持运转。
面对这种严重入不敷出的局面,清政府也曾尝试通过财政改革来缓解危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设立清理财政处,试图规范财政收支,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并推行币制改革。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宣统年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虽有所增加,但财政赤字依然十分严重。
1911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为2.97亿两,支出为3.39亿两,赤字达4169万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统治、镇压风起云涌的南方起义,清政府急需大量的资金,发行债券就成为了清政府筹集资金的无奈之举,“湖广铁路债券”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1908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受命督办湖广铁路,由于财政捉襟见肘,只能向国际上筹措借贷。
这条铁路计划连接湖北、湖南和广东,是中国南方交通的重要命脉,对清政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英、法、德三国在得知清政府的借款计划后,迅速行动了起来。
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清政府于 1909 年与他们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草合同》。
根据合同规定,三国银行将为清政府提供借款,用于铁路建设,然而,这份看似普通的借款合同背后,却隐藏着三国列强的勃勃野心。
他们不仅要求高额的利息回报,还试图通过控制铁路的修筑和运营,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嗅到了“商机”,他们一直试图在华扩大影响力,打破其他列强在华的势力均衡,“湖广铁路借款”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美国政府以打着“机会均等” 的幌子,迫使清政府同意其参与借款。
1911 年,清政府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代表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了一份600 万英镑的《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随后,德、英、法、美上述银行于 1911 年以清政府的名义发行 “湖广铁路五厘利息递还金镑借款债券”,债券期限 40 年,年息 5 厘 ,半年付息一次。

这份债券合同,对中国的主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合同规定,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都掌握在外国银行手中,中国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还要接受外国工程师的监督和管理。
这意味着,中国花费巨资修建的铁路,实际上成为了列强掠夺中国资源、控制中国经济的工具。
此外,债券的发行还使得中国的财政更加依赖外国资本,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因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合约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发了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地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1911 年 10 月 10 日,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的封建统治迅速土崩瓦解,4个月后,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华民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为了维护国家的信用和争取列强的支持,中华民国决定继承清政府的部分债务,这里面也包括湖广铁路债券 。
从 1912 年到 1936 年,民国政府交通部一直按期支付债券利息,即使在国内局势动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未曾中断。
然而随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湖广铁路债券的命运再次迎来了转折。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日本的全面侵略,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财政陷入极度困境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已经无力继续支付债券利息,债券的本息支付被迫停止。
据史料记载,当时湖广铁路债券的95%都已完成清偿,真正留在持有人手中的债券数量少之又少。
在1936年国民政府停付本息之后,也没有债券持有人要求支取利息,而到了1951年债券到期时,也无人提出偿还本金的要求。
按常理推断,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本应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悄然退出舞台。然而,谁也没想到,68年后,有些人竟利用这些债券再度掀起波澜。

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后,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对于清政府和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外债,新中国采取了坚定的立场。
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毛主席认为,这些外债大多是在旧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础上产生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的工具,新中国不应该承担这些不合理的债务。

然而,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际,美国法院却发一起了针对我国的诉讼。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年11月,美国阿拉巴马州公民杰克逊等 9 人,代表 300 多名美国人,以持有 1911 年前清政府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为由,向该州联邦地方法院对我国提起了诉讼 。
他们要求中国政府偿还债券欠款,本息合计高达 1 亿多美元,美国法院迅速受理了此案,并向我国政府发出了传票。
传票上,被告栏赫然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受送达人则是 “外交部长黄华先生”。
传票明确要求,中国政府需在送达后的 20 日内提出答辩,否则将依原告请求进行缺席判决。
与此同时,原告诉状副本也一同寄来,其中详细列出了要求赔款的金额和各项诉求。
当这张传票被送到中国外交部时,所有人都意识到,这起诉讼的背后,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历史问题,更关乎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法律纠纷,而是美国某些势力试图利用法律手段,对中国进行政治施压的阴谋。

面对这份传票,我国的态度也很明确。
根据《国际法》中的“主权豁免原则”,美国法院无权对一个主权国家行使司法管辖权。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充分的“主权豁免权”,美国法院的传票无疑是对这一原则的公然践踏。
之后,我国政府又依据 “恶债不予继承” 的《国际法》原则,对美国的诉讼请求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湖广铁路债券” 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勾结帝国主义列强而发行的,其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这种债务具有明显的 “恶债” 性质。
按照《国际法》的规定,新政府对于旧政府的 “恶债” 没有继承的义务,因此,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应承认和偿还这笔债务。
因此,中国外交部果断地退回了美国法院的传票,并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在抗议中,中国外交部严正指出,美国法院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利用国内司法程序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
尽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法院却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推进这场荒谬的诉讼。
1982 年 9 月 1 日,美国阿拉巴马州联邦地区法院作出了缺席判决 。
法院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需要支付湖广铁路债券的本金、利息以及相关诉讼费,总计高达 4131.3 万美元。
原告律师在判决后,更是嚣张地扬言要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所拥有的财产 。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屈服。
美国的这一做法,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破坏了国际法律秩序的稳定,让世界看到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霸道和无理的一面,国际舆论纷纷谴责美国此举太过荒诞。
见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中国政府也无任何松口的可能,1984 年,美国阿拉巴马州东部地方法院撤销了对中国的缺席判决 ,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但原告方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继续向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提起上诉 。
然而,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经过审理,最终驳回了原告的上诉,维持了原判。这一结果,彻底宣告了美国这场闹剧的结束。
中国政府成功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从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到如今美国妄图通过历史旧账来打压中国,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国家的强大,才是维护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根本保障。
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和话语权,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