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科创,这对“搭子”不简单

书竹聊商业 2025-04-07 15:58:46

盼望着盼望着,科创综指的指增产品终于要来了。

今年初这个指数发布的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有指增的产品就好了,这俩放一起,是真的很配。

话不多说,直接开聊。

超额收益沃土

先把这个指数和大家先盘一盘。

首先,定位,“创新”的特点不言而喻。

科创板上市公司“硬科技”定位明确,它汇聚了在研发投入、专利发明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优质科创企业,是未来科技发展最前沿的力量。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Wind,数据截至:2025/2/28

针对这个市场,过去已经有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分别囊括了科创板大中小市值的公司,而今年1月20日发布的科创综指/科创价格,则大致可以认为是一个表征科创板整体的指数。

其次,为什么说这个指数跟增强很配呢?

第一,更广。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当前成分股数量567,是科创板主要指数中成分股数量最多的,指数增强基金背后的量化模型,在丰富的投资标的面前,更能发挥作用,广度上去了,错失牛股的机会也更小了,超额也好争取一些。

第二,更均衡。这个指数相对科创50在行业分布上会更均衡,当电子行业在科创50中“一家独大”时,生物医药、计算机、电力设备在科创综指依然有“立足之地”,这里给大家列一下,有个概念: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2/28

而且,科创综指前十大成分股占比也更低。对量化增强来讲,这会更容易做超额,如果比例太集中,一个是受单一行业影响太大,再一个能够获取超额的空间有限(指数增强基金有80%成份股的限制)。直白点说,在科创50上做超额收益要比科创综合指数更难。

第三,更具差异化。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中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占比高,成分股业务差异大,成份股走势差异也就更大,这就意味着在同一时点的选股机会更多,而量化增强模型在公司业务差距大、波动大的行业上可充分发挥优势。

第四,更小市值。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中,100亿以下公司占比超70%,从历史规律来看,市值越小的区间,越容易做出超额收益。

也因此,对于量化增强模型来讲,科创综指是绝佳的超额收益沃土。

具备私募基因的公募量化团队

这一批申报的产品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国君资管,记得去年底,它也是首批获批中证A500指增的基金公司之一,在指增领域还是比较有实力的,而且,在目前公募量化领域,国君资管确实也是比较有特点的一家机构。

首先,它是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相较于一般公募而言有更强的私募基因和成本优势。

这是什么概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量化而言,私募对公募不能说是降维打击,起码在策略研发和丰富度上更具优势,如果去看国君资管的公募产品,历史业绩不算长,因为2021年才拿到公募牌照,但是,在量化方面的实践,却可以追溯到更早:

早在2011年,国君资管就发行了国内首只对冲基金,目前量化核心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10年,策略多元全面,涵盖基本面量化、量价模型、事件驱动和股指期货CTA策略等,经历过各种市场环境和风格,实盘经验比较丰富。

同时,作为券商系资管,其公募产品有来自集团在软硬件方面的支持,而且还自建交易系统,尽可能降低交易层面的冲击成本。

在其拿到公募牌照后,发的第一只权益产品就是量化指增:国泰君安中证500指增,可以说是把过去在私募量化多年的积累向下兼容到公募,超额表现也很不错。

虽说量化投资是团队作战,但在看指数增强产品的时候,各家机构核心人物多多少少能决定这家机构量化指增产品的特点。

本次科创综指指增的基金经理,也是国君资管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胡崇海。他是浙江大学数学系运筹控制专业博士,拥有14年投研经历,其中10年投资经历,2014加入国泰君安资管从事量化投资,一直到现在,而且他也是国内较早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实战投资的量化投资经理之一。

从公开资料来看,胡崇海曾提到自己管理产品“超额回撤小”这个特质,这或许也与其过往私募管理经验分不开,其团队早期做中性产品起家,对风控更严格,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和纯正的Alpha。而且,对超额收益稳定性的关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投资者持有体验负责。

在模型层面,不断根据市场动态优化迭代。最近几年的市场对于公募量化产品的超额有过几次冲击,去年底,其对模型做过一次调整,不再追求单一模型的通用性,而是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特定环境下表现突出的子策略,通过策略的配比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从胡崇海最近的交流来看,他的说法是现在市场越来越复杂,很难一招打天下,于是放弃培养“五好学生”,强化“特长生”。

通过建模逻辑的不同,他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六大策略系列,充分降低策略的相关性,从而增强Alpha的整体确定性。

目前在宽基指增产品里面,基本上都配置了这六大策略。从产品实盘业绩来看,目前成立满一年的公募量化产品,相较于指数,均取得了可观的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2月28日;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取得超额收益不代表基金一定取得正收益。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A/C类2022.8.16成立,成立以来收益为10.99%/9.8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2.90%;2022年度收益为-9.49%/-9.6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3.06%;2023年度收益为2.56%/2.1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91%; 2024年收益为13.54%/13.0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1%。国泰君安沪深300指数增强A/C类2023.4.19成立,成立以来收益为4.68%/3.9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6.06%;2023年度收益为-11.60%/-11.8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6.73%; 2024年收益为19.24%/18.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04%。国泰君安中证500指数增强A/C类2021.12.15成立,成立以来收益为0.28%/-1.0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8.76%;2021年度收益为1.49%/1.4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0.46%;2022年度收益为-1.34%/-11.7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9.30%;2023年度收益为-2.60%/-2.9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7.01%; 2024年收益为11.41%/10.9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5.40%。

科创板增强经验丰富

国泰君安资管在交流中提到,当前科创综指的加权市值介于中证500与中证1000之间,其高成长、高弹性属性则更贴近中证1000。

我们简单拉了一下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指数增强产品,可以看到国泰君安资管的两只指增都跻身前列,规模上也足见投资者对其的认可。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31,剔除指增ETF,剔除成立时间短于一年的,多份额仅保留A份额

虽说科创综指是一个新指数,但是,胡崇海量化团队对于如何在科创板领域做增强,早有实践。

成立于2022年11月的国泰君安科技创新精选三个月持有,就是一只科创板策略的量化选股基金,成立以来相对科创价格指数也有不错的超额收益。

围绕科创板股票,其在量化策略上也做了一些针对性的优化,加入如专利因子、研发投入等维度的另类因子,使得模型对于这类股票的跟踪和分析更透彻、更及时。

考虑到科创板是一个新兴的板块,且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扩容,随着股票和相关指数的不断增多,策略也在不断迭代过程中。

另外提一小点,这次拟发行的是国泰君安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基金,对标的是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

科创综指这一次推出了两个指数,一个是科创综指(00680),一个是科创价格(000681),两个指数在样本选择和分布上没有任何差别,区别只是在于是否把成分股分红计入指数收益。对于指数增强的产品来讲,这个区别对于做Alpha没有啥影响,只是业绩基准的区别。

最后,如果认可科创板投资价值,国泰君安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023889;C类:023890)可以关注,一个恰逢其时的指数,再叠加被市场验证的增强能力,长期来看大概率能满足大家对于未来的期待。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您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 阅读:4
书竹聊商业

书竹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