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又问孔子:“读书人怎样做才能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指的什么?”子张说:“在诸侯或大夫中有声望。”孔子说:“这是声望,不是通达。通达应该身正好义,考虑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表情要谦恭推让。这样,诸侯和大夫的封地就能够通达。声望只是外表上追求仁德,而实际行为上是违背仁德的,自己安然处子,这样的人在封地能够有声望。”
曾参字子舆,他能通达孝道,并撰写了《孝经》。子羽叫澹台灭明,武城人。他长相丑陋,师从孔子后,就修身养性,不走邪路,只有公事才见大夫。他到长江游玩时,沿路跟随他的学生就有三百人,他的身誉传遍了四方。孔子知道后说:“我用言辞判断人,对子我的判断就错了,从相貌判断人,对子羽就判断错了。”
子贱叫宓不齐。孔子说:“子贱是个君子。如果鲁国没君子,他又是从哪学的好品德?”子思问孔子耻辱是什么?孔子说:“国家清明,做官没有建树。国家黑暗,做官不能独善其身就是耻辱。”子思又问:“一个人不好胜,不夸耀自己,没有怨恨,没有贪欲,算不算做到仁了?”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是不是算仁,我不知道。”
孔子去世后,子思隐居起来了。后来子贡成了卫国的国相。来看望子思。子思穿戴破旧的衣服,来见子贡。子贡会说:“你很困窘吗?”子思说:“没有财产的是贫穷,学了道理不能实行的叫困窘。我是贫穷而不是困窘。”子贡感到很惭愧,就离去了。
(ps:孔子又说了什么,请看下篇文章。喜欢历史就请关注大鱼号:肖邦老师的课堂)
文字:肖邦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子贡游说列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