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d806b7f9f7895ecb30fd81036453eb.jpg)
“妈妈,你看过《飞屋环游记》吗?”
“没有呀。”
过了一天,你打完球,奔进门问我:“妈妈,你看过《飞屋环游记》吗?”
“没有呀。”
又过了一天,你看我正在爱奇艺上看电影,眨巴了一下眼睛问:“妈妈,你看过《飞屋环游记》吗?”
“没有呀!”此刻,我正沉浸在屏幕上一个黑人少年球星的成长史中,并不关心那座会飞的屋子。
那天中午,你一边挑着碗里的面条,一边貌似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句:“妈妈,你看过《飞屋环游记》吗?”一句话重复那么多遍,要忽略它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我忽然明白了,那一天又一天,你都在期待着我看一看这部迪斯尼动画片,然后,我想你心中一定压了一堆关于这部电影的可爱想法,它们迫不及待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就等着我的一句“看过了呀”作为起跑的哨声。
可是,亲爱的孩子,你本可以省去等待的焦灼,也不必重复经历失望的体验,你只需要简单直白地告诉我:“妈妈,我刚看了《飞屋环游记》,我觉得很棒,你也看一下好吗?我很有兴趣和你一起讨论一下这部电影。”
不知为什么,当我们心中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时,哪怕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实现起来并不困难的愿望,似乎也很难直白直接地表达。在我们传统的语言体系里,表达隐晦含蓄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你看,你还那么小,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藏起来。我们常希望有人能无需多言就深刻地懂自己,但事实是,如果你无法明确地表达自己,懂得就是一件奢侈品。即使真有“确认了眼神”这回事,也是有过敞开心扉沟通铺垫的结果。
亲爱的孩子,我很遗憾粗心地忽略了你内心深处的渴望,但于你而言倒是一个收获,哪怕是朝夕相伴的妈妈,在你的话语体系中浸润已久,也不是时时刻刻能敏锐地捕捉到你的言外之意。与其奢望别人懂得,不如先努力让自己拥有明确清晰表达的能力和勇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64182afdcc9779059583a55581bad7.jp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