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来今雨轩

亰人爱史记 2024-03-27 18:20:47

在老北京城,有许多餐饮中华老字号,大多位于繁华市区,如前门、西单。

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天安门城楼时,你可曾知道,在天安门城楼西侧的中山公园内隐匿着一家餐饮中华老字号,它就是来今雨轩饭庄。

北京中山公园原为明清时期皇家社稷坛。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清朝作古,社稷坛也几近荒废。民国初期,中国刚刚从西方获知“公园”概念,为了彰显领风气之先,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十月十日,将社稷坛改作公园对社会开放。

社稷坛被辟为公园后,除遗留下来的社稷坛、拜殿(又名享殿、祭殿)、戟门外,先后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公理战胜”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移入园内,还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格言亭、茅草亭、四宜轩、蕙芳园、长青园、唐花坞等众多景观。除此之外,园内还有春明馆、长美轩、上林春、柏斯馨、集士林等各具特色的中西餐馆。

在当时的公园内,另有一个特别的去处,它就是来今雨轩。来今雨轩既不是古建,也不是景观。

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来今雨轩始建于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起初是公园董事会的俱乐部,开始这里只经营茶水,后来也买点心和吃食,并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茶社和饭馆。

来今雨轩极负盛名,享誉京城。普通民众到公园,既可一睹这座古典皇家坛庙园林的风貌,还能在来今雨轩会友闲谈、宴请宾客。据说,当时最有名的一道菜品——干烧活鱼,每天大厨师傅都得做上百八十条。来今雨轩还是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闲暇之时的聚会之所,因此它被人们笑称为“国务院”。据说,蔡锷和小凤仙就是在这里智慧脱险、成功出逃,成就了蔡锷的一世英名。此外,来今雨轩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京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

来今雨轩颇受文人墨客青睐,如林徽因、徐志摩、巴金、鲁迅、张恨水、老舍、朱自清、沈从文等人都曾在此聚会甚至写作。据《鲁迅日记》载,自民国六年至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九年),鲁迅先生曾数十次到来今雨轩就餐、喝茶、交谈、阅报或翻译,他翻译的小说《小约翰》便是在这里完成的。著名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更是对来今雨轩情有独钟,不管是春柳含烟、蝶舞莺唱,还是夏荷出水、翠竹临风,也不管是秋菊噙香、黄叶流金,还是冬雪堆玉、老梅燃情,他都会去来今雨轩,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就诞生在这里。

“来今雨轩”之名为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朱启钤也是将社稷坛辟为公园的设想提出者和付诸实施者。轩名中“今雨”二字取自杜甫《秋述》诗前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其中,“旧雨”和“今雨”分别指老朋友和新朋友。“来今雨轩”意为朋友欢聚一堂之所。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来今雨轩”匾

“来今雨轩”匾原系徐世昌所书。徐世昌是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十月至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六月的民国大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来今雨轩”匾是徐世昌任民国大总统前题写,那时他在民国书画界声誉颇高。一九六六年,徐世昌题写的匾额被摘下做了厨房面板。一九七一年,受周恩来总理之托,有“中国第一书法家”之称的郭风惠题写了“来今雨轩”匾。现“来今雨轩”匾是一九八五年赵朴初先生所题,而郭风惠题写匾额被摘下存于库房。

来今雨轩门前曾有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与茶社很是贴切。不知何时,原有的楹联换作了: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民国时期来今雨轩旧照

来今雨轩原址在中山公园内坛墙东南角外,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坐北朝南,红砖墙体,上部为黑色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卷棚顶,建筑面积四百八十一平方米;前面有片开阔地,周围砌矮花墙;其后西侧堆叠山石。目前这些均得以保留。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为扩大经营面积,又在厅前接建铅铁顶罩棚七间(现已经拆除)。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一月三十日,因承租变更而改为公记中西餐馆兼营茶座。一九五〇年十月一日,公记中西餐馆歇业,中餐部和西餐部分别被人承包。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九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公会决定,来今雨轩饭庄中西餐部归公园管理处直接管理经营。一九五四年六月八日,北京市园林处指示,为便于经营管理,将来今雨饭庄轩中西餐部合并,且于同年七月二十日开始营业。一九五八年以后,来今雨饭庄撤销西餐,独营中餐。

我第一次到来今雨轩饭庄就餐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

那时,父亲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准备手术,大伯请假后从东北哈尔滨来京看望并准备陪护。大伯身体强壮,头发已经花白,戴着一副眼镜,平时沉默寡言,见到我和弟弟,总是面带笑容,非常和蔼可亲。我和弟弟没事时,总会围着他要求讲点儿什么,大伯都会欣然应允。大伯有个习惯,即在晚餐时会喝点儿小酒,这可能是在东北地区寒冷冬季养成的。那时我与弟弟在上中学和小学,根本不懂酒,知道他有这个生活习惯,就跑去住家附近的小副食店看酒,看到柜台上有青梅酒,就跑回家问大伯行不行,大伯说行,从此家中一没青梅酒了我们兄弟就去小副食店买。大伯对酒不挑,对下酒菜也不挑。那时生活水平一般,能给大伯呈上的下酒菜无非是熟食如小肚、油炸花生米、炸龙虾片等。

一个周日,医院那边没事要做,大伯就带我和弟弟去逛中山公园,没有想到,中午还在公园里下了饭馆。中山公园我和弟弟去过不止一次,去过多次竟不知道中山公园内还有那么大的一个餐馆。来今雨轩饭庄是我人生进的第二个中华老字号餐馆(第一个是同和居饭庄)。当时的来今雨轩饭庄就位在中山公园内坛墙东南角外,厅前接建的铅铁顶罩棚依然还在,厅内高大敞亮,民国装饰风格,旧式榆木桌椅,乌木地板楼梯,餐桌摆放整齐,过道宽敞通畅。我和弟弟没下过什么饭馆,自然是由大伯来点菜,记得点了一桌美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咕咾肉和冬菜肉包,饭后已久,我与弟弟还会经常回味。

与大伯相处了大约将近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有了感情,以至于在送他去北京站坐火车返回哈尔滨后,我和弟弟在家还伤心地哭了一场。几十年以后,每每在外就餐,吃到咕咾肉,甚至看到菜谱上“咕咾肉”的字样,都会不由得想起那次在来今雨轩饭庄的美餐,更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伯。

一九九〇年五月,来今雨轩饭庄由原址迁至中山公园内坛墙外的环坛西路西侧。饭庄主体是新建的仿古两层建筑,坐西朝东,具有浓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内花草环绕,几株海棠树郁郁葱葱,假山、水池、小桥、喷泉、瀑布相映成趣。沿叠翠廊拾阶而上,凭栏东望,可见苍松翠柏及掩映其中的天安门城楼,风景极为优雅。而来今雨轩原址,则在饭庄迁出后恢复为茶社。

现在的来今雨轩饭庄主营红楼菜和川贵风味菜肴。当我听说来今雨轩饭庄有《红楼梦》中提到的茄鲞这道菜,便于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的一天,专门请朋友一道去品尝。

茄鲞

红楼菜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茄鲞。“鲞”是指剖开凉干的腊鱼。春秋时期王应鳞在《困学纪闻》中写到:“阖闾思海鱼而难于生致,制成鱼盐渍而干之,故名为鲞。”茄鲞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王熙凤对这道菜的做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茄子包了皮,只要净肉,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了,用鸡汤偎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当然,现在茄鲞不会真的象王熙凤讲的那样,做法上有了一些创新,但是其工序之多、做工之细是保留下来了。茄鲞这道菜,味道咸鲜,有浓郁的糟香,色泽光亮鲜艳。

红楼菜中还有鸡丝蒿子杆(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鸡皮虾丸汤(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鸡髓笋(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五回)。红楼菜中的点心也非常有特色,如枣泥山药糕(出自《红楼梦》第十一回)。

冬菜肉包

来今雨轩饭庄除了研究和烹制红楼菜,其传统菜肴和吃食仍是长盛不衰。例如,一些讲究的食客要吃四川名菜“干烧活鱼”,必到来今雨轩饭庄;还有传统的冬菜肉包,不仅鲜美可口,价格也较低廉。

二〇〇〇年,来今雨轩饭庄的“茄鲞”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评为中国名菜,而“冬菜包子”和“枣泥山药糕”被北京名菜名点鉴定委员会评为中华名点。

来今雨轩饭庄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就餐环境、丰盛的美味佳肴、厚重的历史底蕴、深邃的饮食文化,在京城众多餐馆酒楼中独树一帜,创出了百年老店的著名品牌。

二〇〇二年,经中国烹饪协会审定,来今雨轩饭庄被授予“中华餐饮名店”。二〇〇三年,来今雨轩饭庄被全国酒家酒店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酒家”。二〇〇五年,来今雨轩饭庄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0 阅读:0

亰人爱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