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宣布,乌克兰政府已经于当天批准了有关招募和激励18至24岁乌克兰年轻人参军的计划。
根据计划,该年龄段自愿服役的人员可签订为期一年的合同。据乌媒体透露,这项合同中包括财务和其他激励措施,例如签订合同的人员可获得100万格里夫纳(约合2.43万美元)奖励、可自主选择服役兵种等。
为什么乌克兰政府决定降低征兵年龄?从外部来说,早在去年11月,美国政府就曾敦促乌克兰政府降低征兵年龄,以应对俄乌冲突当前形势下乌军兵源不足的情况——因为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兵力损失,跟不上俄军士兵的扩充速度,故而需要更多人员投入战斗。当然,从乌克兰自身的角度来说,也试图利用降低征兵年龄作为筹码,争取获得更多的军援:乌克兰总统顾问利特文曾经针对美方的相关建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乌克兰降低入伍年龄毫无意义,因为乌克兰没有按时收到合作伙伴承诺的武器,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已动员的士兵。
总之,围绕着是不是降低征兵年龄的问题,美国与乌克兰方进行过不止一轮的博弈,而现在看来,美方获得了胜利。
对于乌克兰政府决定降低征兵年龄的计划,持不同立场的人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有媒体选用了这样一些网友的评论:“这很邪恶为西方感到羞耻”;“美国政府正在捣乱,(乌克兰)年轻人被迫死亡。”“这种情况相当复杂,令人担忧。将征兵年龄下限降至18岁,可能会对乌克兰青年和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始终优先推动和平,寻求外交解决方案。”更有媒体记者表示:“北约成员国要让乌克兰把征兵的年龄从25岁降低到18岁,这就是要让乌克兰流尽最后一滴血,也是在断送乌克兰的未来”。
对于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十分正常。但是,当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的时候,仅仅乎选取某一种观点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其它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这会严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公众产生误导——让人以为这样的观点便是主流观点。然而,事实恐怕远非如此:对于俄罗斯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固然有人表示高度理解的,以为这是北约数次东扩严重压缩了俄罗斯的占率空间所致;但是,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对这样的“先发制人反侵略”,并在这样的旗号下,将占据的对方的领土纳入自家的版图很不以为然呢?而后者对于乌克兰降低征兵年龄以应对俄罗斯在人力资源上的巨大优势,是不是完全能够理解并支持?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的与肯定的,那么,我们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后者的反应,我们没有能够在媒体上看到?是某些人属于天生的瞎子和聋子,还是故意装聋作哑?
相对于乌克兰,俄罗斯的体量要大很多,仅仅乎就人口规模来说,它是乌克兰的近4倍。因此,即便是同等人员消耗的速度,乌克兰能够撑到今天,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在战争延宕近3年之后的今天,乌克兰方才考虑将征兵年龄降下来,反映的是其人员的消耗还是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自家年轻人的生命还是相当珍惜的。而在战争快要进入第四个年头,前线因为兵力的严重短缺,让乌克兰政府不得不做出政策的重大调整的时候,更多的人们恐怕应该予以理解和支持。
谁都知道这是一场对乌克兰人来说输不起的战争,或者说战争的胜负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要拯救这个国家,来自域外国家的支持是断断少不了的,但这首先是乌克兰人的责任。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铿锵话语,应该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不仅熟悉,而且我们自身在昔日国家遭遇外来侵略的时候,“妇救会”、“儿童团”,不分性别和年龄,老少一起上阵浴血奋战,并为我们所称颂的那段历史,我们应该记忆犹新。因此,对于年满十八周岁的青年人相应政府的号召自愿服役,应该能够为我们理解。
当然,基于这个,我们说有人表示,从乌克兰政府降低征兵年龄我们也可以看出,北约就是把俄乌冲突视为一种“代理人”战争,它提供资金、提供武器装备,让乌克兰军队和俄方作战部队打长时间的消耗战,“让乌克兰战至最后一个人”,“最终受到伤害的都是乌克兰这个国家和乌克兰的民众”,虽然看上去是站在乌克兰普通百姓的立场上,但其无视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属于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的那一方,并且在战场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因此,这样的观点不过是为俄罗斯站台,明显背离了我们的政府在俄乌冲突中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所以,对乌克兰政府降低征兵年龄的不同解读,反映的是解读者不同的立场和感情。而无论如何,作为媒体,其责任应该是客观与真实地反映方方面面的观点,努力做到报道的平衡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