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番外:明孝宗的牙刷,被西方捧为伟大发明

恬恬评历史 2023-03-03 15:53:09

电视连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开播啦!

该剧改编自著名“鬼才”作家马伯庸的历史读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中的“丝绢案”,该剧也是马伯庸首次出任编剧。

而且,该剧由人气颇高的张若昀、王阳、戚薇领衔主演,吴刚、高亚麟特别出演。

因而,在开播前、宣传期间,粉丝们的期待很高。

从今天开始,我就和大家聊聊这部剧的相关话题。

今天聊剧中的一个道具--牙刷。

这是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一个清洁用品。

而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里的第一集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仁华县知县方懋珍在清晨和下属谈话时,一边刷牙。

一手持水杯、一手拿牙刷,刷牙的姿势和牙刷的形状,与现代无异。

这部剧不是穿越剧、架空剧,时代背景明确是在明朝。

难道那时就有了牙刷和晨起刷牙的生活习惯?或者是导演的无知或者疏忽大意而穿帮?

我们来看看牙刷的历史。

牙齿是人类共有的器官。世界不少古老文明都有重视牙齿的做法。

毕竟牙齿不仅关乎五官外貌,还与身体健康相关。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中国古人重视牙齿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为“齿为筋骨之余” ,意识到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的道理。

因而有“晨昏叩齿”的养生保健之术。

在汉字里,有不少以“齿”部为偏旁部首、与牙齿相关的字和词。

例如龇(zī)以及“龇牙咧嘴”。

龋(qǔ),就是俗称的“蛀牙”、“虫牙”。

龃龉(jǔ yǔ),是说上下牙齿不平正、不相对应,也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例如“宛如齿齟齬”、“双方发生龃龃”。

同时,古人很注重牙齿的美观,有不少形容词。

例如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卫风·硕人》中,有“齿如瓠犀”。

瓠犀(hù xī),是瓠瓜(属于葫芦的变种)的籽,方正洁白,用来比喻牙齿。

古代还有束贝含犀、明眸皓齿、齿如齐贝、皓齿还如贝色含、绛唇含白玉、丹唇间玉齿等等词语和诗句。

可见,整齐、匀称、洁白、洁净,是古人对牙齿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沿用至今。

中国古人的牙齿保洁方式

牙齿的美观,除了先天所生之外,后天的保洁和保养更重要。

那么古人如何对牙齿进行保洁呢?

1)清洁牙齿

最初的牙齿保洁方式,是漱口法。这是最原始、简单的牙齿清洁方式。

例如《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嗽”的记载。意思是在公鸡初鸣时分,起床洗手漱口。

还有一种简便的方式,就是剔牙。

古代有一种洁牙的工具--齿木,就是一种小木片。而且古人很早就讲究剔牙的礼仪。

例如唐代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

“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若也逼近尊人,宜将左手掩口。”

这与现代人使用牙签的姿态一样啊。

2)发明牙刷

当然,这么注重牙齿的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牙刷。出土的文物就表明了这点。

据说秦朝时就有了牙刷,是青铜材质制造的工具,形状象烟锅,在锅状圆孔里塞上布条,擦拭牙齿。

这是出土的中国最早的牙刷。

类似牙刷的专用工具,在后世不断完善。

在唐代,有一种象牙材质的牙刷。当然这种材质牙刷属于高档奢侈品了,一般人用不起。

但是它的形状和功能已经和现代牙刷几乎一样。而且它的手柄端被削尖,可以做牙签用。一物两用,堪称多功能牙刷。

当然,古代更多的牙刷是低成本的材质,多采用动物骨头,坚固耐用。

到了南宋,牙刷被称为“刷牙子”,已有专门制作、销售的店铺。

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著作《梦粱录》中记载:“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

当时的牙刷已经广泛采用竹、木等简便的材料,在头部钻孔数行,植上马尾。

因而,南宋人周守忠编写的养生著作《类纂诸家养生至宝》中,建议刷牙的时间不要安排在早上。因为人在清晨刚起床时的牙根较松,而马尾较硬,会损伤牙齿:

“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

3)牙膏用料

古人有了牙刷,那么牙膏从何而来呢?

古人擦拭牙齿的用料,五花八门。有自然界的物品,例如树叶、草木、药材等。也有一些化合制品,例如酒、醋、茶水、盐等。

南朝梁朝刘峻撰写的《类苑》书中,收录了一首《西岳华山峰碑载治口齿乌髭歌》,记载了揩齿的“仙方”: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烃,研煞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这是说集合多种材料烧熬成膏药,用来擦拭牙齿。这是早期的牙膏配方。

唐代王焘辑录的医书《外台秘要》中记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这是说,每天将柔韧的杨柳枝的一头咬软,蘸上药粉用来刷牙,可使牙齿留香、光洁。这可真是纯正的草本牙刷啊。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名著《千金方》中记载:

“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

他倡议的牙齿保健良方是:用食盐配上温水刷牙,加上叩齿。

北宋官修医药方书《太平圣惠方》中记录了一种配方:

“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

这是官方倡导的牙膏配方,材料都是民间常用之物,制作流程简单,很亲民啊。

宋朝时,饮茶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茶水洁牙也成为常态。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有一篇《漱茶说》:

“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春,得茶漫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

这里是建议,每次饭后,用浓茶水漱口,既可以化解口内烦腻,也不会损伤脾胃。齿缝间残留的肉丝,也会被茶水漱口脱落,不需要再剔牙。这样利于牙齿坚固密实,防治蛀牙。

相比茶叶,食盐在古代是宝贵的物资。《红楼梦》中有富家公子贾宝玉用青盐擦牙漱口的描写。

青盐,是产盐盛地青海省对当所地产石盐的俗称,又称湖盐。

这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可作食用盐、食物防腐剂等。

现代意义的牙刷

到了明代,牙刷的形状已经几乎定型,在选材上有了提升,主要是改马尾为常见的猪鬃。

从而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

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机构的资料里记载:世界上第一把牙刷,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

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的《发明大全》一书中,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发明,其中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

朱祐樘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开创了“弘治中兴”。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牙刷而被西洋人载入史册。

那么,《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里出现了刷牙的镜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欧洲,牙刷是由英国人威廉·艾利斯于1780年发明的。

他因犯罪而服刑期间,一天清晨按惯例用小布片擦洗牙齿时灵光一闪,设想用一把小刷子来刷牙齿会更方便、有效。

于是他悄悄地搜集了肉骨头,磨成一根细棒,在上面钻了些小孔,再找了一些猪鬃插进小孔,并修剪整齐。

他出狱后,创办了一个生产牙刷的工厂,大获成功。

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推出了以合成纤维(多数为尼龙)的牙刷,从而使人类告别了用动物鬃毛做牙刷的历史。

这种合成纤维材质的牙刷,流行至今。

2003年1月,根据勒梅尔森—麻省理工学院公布的发明指数(Lemelson-MIT Invention Index),牙刷获选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发明”第一位,汽车、电脑、电话等现代用品则屈居其后。

谢谢阅读。今天就聊《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到这里,下次再见。

0 阅读:12

恬恬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