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和日本出光兴产于2023年10月12日正式宣布将合作开发并量产用于EV的全固态电池。
两企业计划在2028年前后将全固态电池实现商用,从2030年左右开始实现全面量产,为此合作企业成立了数十人规模的项目团队。
在记者招待会上,出光兴产的木藤俊一社长对记者说,“我们公司在能源和电池材料方面有很多积累,现在只有我们出头起一个带头作用。”
日本除了这两家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开发全固态电池的企业。作为“次世代电池”而备受瞩目的全固态电池,日企的通力合作能否获得主导地位?
要实现量产化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两家公司的联合研究最早始于2013年。对于丰田来说,在专注于BEV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续航距离的延长、充电时间缩短和高性能输出,全固态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已经在新能源领域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丰田来说,固态电池是一项可以实现帮助丰田迅速挽回劣势的不二法宝。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出光这样一家能源方案提供商来说,从以石油为中心的化石燃料向高附加值的化合物系能源的转变,也是其梦寐以求的发展目标。可以说在固态电池上的合作对两家公司来说绝对是Win-Win的关系。但这次雄心勃勃的发表只大致揭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到2030年只剩7年时间,在这期间能否实现量产化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两家公司的合作内容大致如下:
第1阶段:开发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和实现量产化所需要的量产验证装置。
第2阶段:使用量产验证装置实现量产化
第3阶段:实现大规模量产
虽然设定了以上严密的目标,但两家公司没有公布达成各阶段的具体日程,这似乎反过来证明了两家公司都还没有把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化的绝对信心。
其实两家公司本来就不是什么专业的电池制造商,所以他们有能力构建出可以大量生产全固态电池的精简供应链吗?对此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另外,丰田集团旗下各公司是否会参与这一项目也备受外界瞩目。
最难的是如何降低固态电池的成本当设想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公司还必须考虑到其安全性。固态电池也有漏液和起火等巨大风险,还必须在隔绝水分和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制造,生产工厂需要积累尽量减少这种风险的只属于制造现场的生产经验。
另外,固态电池在充放电周期中可能产生的裂痕会导致电池的耐久性大大下降,对此问题,丰田的佐藤恒治社长在共同会见中说:“出光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开发固体电解质的关键技术,通过两家公司的技术融合,固态电池的耐久性有望提高。”
说一千道一万,固态电池最难商业化的最大难关其实还是居高不下的成本问题。据相关资料表明:全固态电池的价格是锂离子电池的4~25倍,要实现大规模量产就必须要大幅降低成本,但丰田和出光的合作并没有能确保降低固态电池成本的保证。另外,即使在日本,对固态电池抱有野心的公司也不只丰田这一家车企。
关于量产全固态电池,日产的目标是在2028年之前,本田的目标也差不多是在2025以后2030以前。就在今年7月,日产宣布在2024年到来以前启动固态电池的试产线的计划,在10月26日至11月5日举行的“日本车展2023”上,日产还展出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迷你面包车“High Parts Aler”。
对于日产开发的全固态电池,丰田似乎相当着急。环视世界,我国的比亚迪(BYD)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欧洲的宝马、大众、博世等也在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开发。由此可见,丰田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技术路线上力求自我突破,在这条赛道上,还有很多其他有力玩家。
不管怎么样,这是丰田挽回新能源汽车领域劣势的最后希望在这次的共同发表中,丰田和出光表示双方都拥有固态电池领域的195项世界级专利,但这些专利对于到底能不能迅速将固态电池实用化来说,还是也只能是一个未知数。
但丰田章男依旧非常硬气,就在前几天,这位丰田前社长在谈到丰田在EV领域落后于其竞争对手时,对日本媒体信心满满地表示说,“日本在技术能力上绝对没有落后于世界!”
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落后在日本国内其实也饱受批评,丰田章男在此问题上的强硬表态似乎是想回应一些外界对丰田的质疑,那么丰田此次与日本出光合作研发固态电池,真的能取得成功吗?
我个人认为“日本在技术上并不落后”这句话是有实力作为支撑的,因为日本的技术实力在家电、造船、储存芯片、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等方面从来就不落后于中韩,但为什么日本一个接着一个地失去了这些日本传统的优势产业呢?
不知道丰田章男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