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于2023年8月19日正式宣布,美日两国政府已经同意共同出资开发新型拦截导弹即所谓的“滑翔阶段拦截器(GPI)”。这个GPI其实就是为了专门拦截高超声速武器而开发的拦截导弹。
这种导弹从地面的发射装置发射后,在到达某个特定高度时,位于拦截导弹尖端的弹头会分离,之后弹头会像滑翔机一样上下调整飞行高度,直至击中目标。所谓滑翔阶段拦截器(GPI)的名称也正来源于此。
问题的关键是,美日已经配备了具有弹道导弹防御(BMD)能力的宙斯盾舰和各种拦截系统。为什么还要花费重金共同开发新型拦截导弹呢?
高超声速武器与传统弹道导弹的轨迹不一样普通弹道导弹在发射以后,弹头会朝着目标以数学计算出来的椭圆轨道飞行。也就是说,只要用雷达等牢牢追踪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在事先预设的迎击地点做好“埋伏”,那么拦截弹击中目标就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了。
但高超音速武器在发射后进行空中飞行的同时,会在垂直方向上不断变换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机动弹头。与弹道导弹相比,你很难计算它的轨道。而且高超音速武器一般在大气层内的低高度飞行,这也导致在地面部署型的早期警戒雷达会很难发现正在地平线以下高速飞行的弹头。
与标准3形成互补现在,海自的宙斯盾舰已经大量配备了标准-3导弹,但标准-3只能应对射高在70KM以上的弹道导弹,而高超音速武器的一般飞行高度低于70KM。所以日本海自急于开发一种新型拦截弹来应对。
美国海军其实还有使用现有的舰对空导弹“标准6”试图在末端迎击高超音速武器的计划,另外,日本航空自卫队部署的地对空导弹系统“爱国者-3”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末端拦截,但GPI的优势更加明显。
GPI的设计目标瞄准的是高超声速武器的前段而非后段,美日想通过多种导弹,构建多层次的导弹防御网。以此来提高导弹拦截率。
其实,GPI原本是美国首先提出的概念,当初雷神、诺斯洛普格拉曼、洛克希德马丁共同参与了项目竞标,但洛克希德马丁已经被淘汰了,剩下的2家公司还在争夺合同中。日本在2023年8月31日公布的防卫省《令和6年度概算要求》中,为日美共同开发这款导弹计入了750亿日元的特别预算。
当然了日本说是与美国共同开发,其实就是在美国的唆使下被迫共同分担研发经费罢了。
美日在“对高超声速武器拦截”领域的进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