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国锋逝世,葬礼前后出现了4个“没想到”

鸢飞九天读历史 2023-04-03 21:32:00

2008年的8月20日,华国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华国锋同志作为毛主席之后的国家领导人,在极度敏感和复杂的历史时期,带领中国人民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危机。

尽管他在位时间有限,依旧是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毛主席的接班人,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然而,就在他的葬礼之上,出现了多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的状况。

华国锋的告别仪式,举办地点选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正中央。就在告别仪式举办当天,新华社头版头条致电题为“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这一评价而言,算是充分肯定了对华国锋同志的历史贡献。

在告别仪式期间,首先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告别仪式人数大大超乎预料。除了几乎全部的中央高层以及退休首长之外,从九点三十分开始,社会各界包括北京各部委的干部群众纷纷前来吊唁,据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初步统计,人数超过了两千人。

在干部队伍中,有不少来自科技、文艺、教育、体育包括军队的干部代表。另外,前来参加吊唁的人群,年龄几乎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原本按照原有的要求,告别仪式从九点半开始,持续到11点结束,因为参加吊唁的人数超乎预期,所以时间不得不临时调整为11点30分。

此外,原本按照既定计划,来人会与华国锋同志的遗孀韩芝俊等家人一一握手,由于人数太多,只能让干部群众,采用六人一排,三排一向,同时向华国锋同志遗体鞠躬,为了避免老夫人体力不支,期间工作人员将老夫人请进大厅西侧的休息室。

就算如此,依旧有不少华国锋同志生前故交好友强烈要求见华老夫人一面。很多人顾及到老人家身体状况,建议多休息一会,她却坚持表示:“我没事,不少同志这么老远来,我想出去见见大家,时间该延长就延长”。

据现场参加追悼会的人分析回忆,华国锋同志的葬礼规格超乎预料,属于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规格。以时任国家主席为首,九大常委全部出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主要领导,全部到场。另外,已经退休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员也都出席了告别仪式。

很多人之所以会担忧规格的问题,是因为华国锋同志去世的时间节点非常特殊。当时,北京奥运会还没有结束,华国锋同志8月20号去世,闭幕式24号才开始。

因此,这次高规格的葬礼,确实让党内外很多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激动。作为曾经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尽管华国锋同志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他在很多人的心中,具有很重的分量,在人民群众心中,不少人将他视为毛主席的接班人。

然而,当他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毅然选择退位让贤,事实上已经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加上某一段时间对他的淡化和批评,很多青少年甚至不知道华国锋同志的事迹。更是对于那一段历史缺乏真实的了解。

另外,很多人通过仔细观察华国锋同志整个葬礼期间,发现的第四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就是对于华国锋同志的评价,最开始新华社给出的标题是:“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句话可谓是很有水准,当年,华国锋同志竭尽全力,粉碎了四人帮篡权夺利的阴谋,在这场斗争中,华国锋同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随后的三中全会上,华国锋同志以全国大局为重,表现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避免了国家又一次的冲突和分歧。因此,华国锋同志对整个国家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国家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的贡献。

与新华社“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相呼应的是,在广场上不少群众自发组织了对华国锋同志的悼念,其中有一幅挽联是“顾全大局,胸怀坦荡,丰功卓著,英明永存”。这十六个字的含义,与高层对华国锋同志的评价,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重要的是,在告别仪式现场,也同样延续了这种氛围。提到华国锋同志的生平,主要是重点提到了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立下的赫赫功勋,同时大力彰显华国锋同志维护国家大局的历史作用。对于很长时间一直饱受批评的“两个凡是”,一个字都没有提到。

另外,在很多宣传资料上,在某些历史时期,总是有意无意淡化华国锋同志对于七八十年代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

那次在悼词中特意提到:“他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甚至在最后还强调,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中,有华国锋同志的重大贡献。

不得不说,从华国锋同志追悼会的规格、参会人数、时间、历史评价,四个方面,都让人感到一种感动和欣慰。

很多人评价说,华国锋同志提出“两个凡是”具有历史局限性,存在过度美化崇拜毛主席的问题。事实上,从近些年民间百姓的一些态度来看,民心所向任何历史都不容抹黑歪曲。

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毛主席的各种理论和对未来的预测,都在证明他老人家的正确性。或许百年之后,对于毛主席和华国锋同志,包括其他领导人,都会有一个更加客观且清晰的判断。

2 阅读:249
鸢飞九天读历史

鸢飞九天读历史

一起聊一聊,历史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