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有总前委书记,为何连常委都不是的粟裕却被认为第一功?

鸢飞九天读历史 2023-04-03 21:37:5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以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中央军80万的战役,解放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战不但歼灭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等55万余人,而且一举将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地区的精锐部队消灭殆尽。

淮海战役胜利之后,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彻底被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直接处于解放军的兵锋威胁之下,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因此进入倒计时。所以,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乃至于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淮海战役,许多人一提起来,总是认为他的指挥者是粟裕大将。然而实际上,按照毛主席的命令,淮海战役其实是有十分明确的总指挥部的。

淮海战役爆发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本规划的小淮海战役,在粟裕的建议下打成了大淮海战役。由于参加淮海战役的除了有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之外,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率领的中原野战军也要协同作战。

所以,为了两支野战军能够更好的配合作战,10月31日,淮海战役爆发前夕,粟裕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发电报,建议“由陈军长和邓政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对于这封电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表示同意,所以第2天,11月1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致电陈毅、邓小平和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

“决定整个战役由统一受陈、邓指挥”。而且,在电报之中还专门强调:“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以南的行动由陈邓临机决定”。

很快,1948年11月6日,围歼黄百韬军团的战役爆发,这也标志着淮海战役正式开始。而在淮海战役爆发十天之后,1948年11月16日,率中央到达西柏坡的毛主席,在批示一份由周恩来起草的致刘陈邓粟谭的电报稿子上,做了以下批示:

……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在现在地区作战3至5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到80万人左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以上请恩来与朱德、少奇、弼时、剑英商议后电告刘陈邓粟谭并中原局、华东局。

也就是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这个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振林5人组成的总前委,才是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机关。率领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只是5名总前委之一,而且还不是常委,因为按照命令,总前委的常委是邓小平、陈毅和刘伯承。

所以,根据毛主席任命的总前委及邓小平为书记的职务,淮海战役很显然应该是由邓小平指挥的,那为什么民间广泛认为粟裕才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呢?

这其实与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卓越表现有直接的关系。

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之下,由邓小平担任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确实成立了。然而,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且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同区域作战,再加上总前委成立的时间还要晚于淮海战役爆发之时。

所以,总前委对于淮海战役的指挥虽然并非没有,但并非决定性机构。许多专家甚至认为,总前委其实是个“空架子”,整个淮海战役,大部分战斗都是由粟裕指挥完成的。

淮海战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歼灭兵力约10万的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是歼灭与黄百韬兵力大致相当的黄维兵团,而第三阶段则是歼灭约三个兵团的杜聿明集团。

三个阶段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共同完成。这其中,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早在总前委成立之前已经爆发了,而且是由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进行的。

因此,当总前委成立时,并未在歼灭黄百韬兵团一线的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人,虽然是总前委常委,但是,这场战役的第一阶段早已明确了作战目标和作战计划,第一阶段的指挥已经不需要总前委来完成。

在总前委成立之后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兵团的过程,总前委其实并没有直接参与指挥,主要由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完成的。中原野战军虽然也奉命参战,但主要是牵制和阻击敌人援兵。

而在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之中,最开始确实由中原解放军为主力进行围歼的。然而,由于中原野战军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过来的,不但兵力并不充沛,而且重武器也十分缺乏。面对装备最为精良的美械王牌军,所以,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打的十分艰难。

而且,为了救援这支国民党最嫡系的力量,蒋介石也竭尽全力疯狂调兵,不但命令杜聿明派兵救援,甚至准备从西安、武汉等地调兵增援。双方都急需援兵。

粟裕手中的兵力也十分匮乏,几乎无兵可调。然而,他敏锐的发现了杜聿明集团因接连战败士气低下的情况,大胆的从包围杜聿明的部队中抽掉了三个纵队,协助中原野战军最终完成了歼灭黄维兵团的艰巨任务,而这也最终为消灭杜聿明集团、彻底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到了第3阶段,也就是消灭离开徐州的杜聿明集团时,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的刘伯承和陈毅都已经离开淮海战役战场,前往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开始商讨渡江战役等问题。作为总前委常委,两个人甚至没有参与第三阶段的战役。

而且,在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由于中原野战军在消灭黄维兵团的第二战役中损失较大,当时,邓小平和副政委张际春正在带领中原野战军进行修整。因此,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也主要是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完成的。

也就是说,淮海战役三大阶段,其中有两个阶段是主要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完成的,第二阶段也深刻参与。反而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表现的一直颇为“透明”。

这种现象在淮海战役的电报之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有学者曾统计过《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淮海战役时中央军委下发的电报。电报总计为74封,其中29封是发给华东野战军的,25封是发给中原野战军的,还有20封是同时发给两大野战军的。

发给华野的电报,有4封是发给粟裕个人的,发给中野的电报,却没有一封发给邓小平,也没有任何一封是以总前委为收报人的。74封电报中,只有两封电报是发给总前委的,其中一封是在总前委成立刚刚成立的11月18日,内容是指示两大野战军的作战部署,而另一封则有更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5个人开一次总前委会议。

而这个中央军委要求的“开一次总前委会议”电报,恰恰也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总前委是个“空架子”。因为,自总前委成立之后,整个淮海战役期间,5名总前委委员却始终没有在一起。

有且仅有一次的会面和会议,还是中央军委发电报命令之后才完成的。而且有趣的是,这唯一一次的集齐了5名前委委员的会议,也不是不是非常委的粟裕和谭振林前往三名常委所在的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开会,而是中原野战军的三名常委到粟裕所在的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开会。也正是在5人唯一的一次会面,拍下了下面这张著名的照片。

所以,虽然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之下,华东野战军和华中原野战军成立了5人组成的总前委,也委任了书记。但实际上,由于这场战役的特殊性和独特风格,整场战役总前委存在感是颇为薄弱的。

整个淮海战役,从战役的发起到结束,粟裕不但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全过程都有参与,战役也充斥着粟裕独特的指挥风格。

这从毛主席的评价也可以看得出来,这场60万对80万以少胜多的战役,原本是“一锅夹生饭,被我们硬是一口一口的吃掉了”。而这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刀尖上跳舞的指挥风格,正是粟裕所特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战役从酝酿开始,就是粟裕提出的。早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胜利时,他就开始琢磨取得更大的胜利。

当时,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提出了淮海战役的建议:

建议即举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华野)全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至扬州北援,则我军于两淮作战结束后,即举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粟裕这一高瞻远瞩的建议,也很快获得了刘伯承、陈毅、李先念等人的支持。济南战役胜利之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对于粟裕的这一建议也十分赞同,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不过,最初规划的淮海战役只是局限于华东战场消灭黄百韬兵团,而将这场“小淮海战役”扩大为从华东到中原的伟大决战的建议,依然是由粟裕提出来的。

所以,淮海战役虽然有总前委、有书记和常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人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力量。但是,这场战役从始至终都充斥着粟裕的风格,粟裕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正是民间许多人将淮海战役的胜利视为粟裕指挥完成的最重要原因。

35 阅读:4321

评论列表

铁血骠骑

铁血骠骑

80
2023-04-03 23:32

有人想抢功?老百姓不同意

理中客 回复 04-05 15:46
说大实话不好

feiren

feiren

51
2023-04-04 12:55

非常客观中肯,豪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粟裕提出并领导打赢了淮海战役,那么可能全国解放要拖迟1至2年

___丶云起丨 回复 05-28 21:27
你容易挨骂😂。四野要没有罗帅爆兵,真的很险

姚建 回复 ___丶云起丨 05-29 02:32
东北能暴兵是有很多客观条件的,第一东北人多,受抗战影响比较小,第二工农业发达不愁吃喝,第三背靠苏朝,武器装备不用愁,日军遗留在东北的武器装备以及放在朝鲜的装备,都用火车皮给四野拉过来了,第四中央志愿了四野两万多的干部,这就是一百个架子团的干部配置。全国哪里都没这种条件

文文爸爸

文文爸爸

46
2023-04-04 12:30

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区别。军事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政治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历史上多少高官,过眼云烟。历史上杰出名将,却似天上的星辰,光茫长存。

理中客

理中客

43
2023-04-05 15:52

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粟裕,没有栗裕强烈反对,华野会比中野还惨,大批的国军精锐部队会出关,东野别说入关,退到哈尔滨甚至更北都不好说。

天园地方 回复 04-13 13:04
说的极对,看来对历史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

风吹不落的枯叶

风吹不落的枯叶

37
2023-04-04 00:00

不进策划和发动了这场战役,最后还预判了杜垏明逃跑的方向才是最牛逼的存在

Junzy

Junzy

32
2023-04-12 14:04

淮海战役自始至终就是粟裕在主导,不是第一功是什么!!👍🏻👍🏻

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30
2023-04-04 20:32

粟裕光是策划了淮海战役就是第一功。

Junzy 回复 04-16 08:22
不但是策划,打垮了黄兵团,才组建总前委。三场战役打了二场半。

姚建 回复 Junzy 04-22 18:46
第二阶段二野就指挥围歼黄维,还没打下来,粟裕当时需要兼顾三个方面,压力山大,兵力严重不足,还要抽调部队帮助二野。

辉哥

辉哥

27
2023-04-18 21:16

如若没有战神粟裕斗胆直陈拒绝渡江南进,并始终主导(建议发起并指挥)整个淮海战役,那么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可能会推迟2年左右的。

孔生

孔生

14
2023-04-09 12:41

实事求是的说法,是对历史文化负责任。

红梅傲雪

红梅傲雪

14
2023-04-19 20:25

粟裕和杜聿明,感觉粟裕就是如来佛,杜聿明就是孙悟空

硕爸

硕爸

13
2023-05-01 13:45

总前委成立的不是指挥,而是为了协调两个野战军之间相互配合,让粟能够顺利的指挥整个淮海战役。

Junzy 回复 05-02 07:07
是的 很多人却本末倒置。粟裕打跨黄伯韬才组建总前委,此时二军都一个战区内,必须得有一个主心骨来领导。这不但是部队更主要是后方支援保障。

一叶舟

一叶舟

12
2023-04-04 14:15

这些都是老蒋的主力

用户10xxx58

用户10xxx58

12
2023-04-28 09:09

粟裕就是为解放战胜而生的

易缘

易缘

7
2023-04-05 20:51

东北野战军超一二三野兵力总和。从东北打到海南。

姚建 回复 05-28 20:45
四野的战绩只能排第三,而且大部分是在四八年战争的尾声取得的,那时国军自己从经济到军队全面崩溃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三野一个接一个大胜仗,把国共形势逆转,好多人只知道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时候国军经济已经全面崩溃,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罗罗 回复 06-14 14:50
将近一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去了东北,大部分资源放在东北,是主力,其他地方就是偏师。当时的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用户55xxx74

用户55xxx74

7
2023-05-12 23:20

粟裕精心策划,并指挥消灭了国军主力,打嬴了淮海战役,功劳巨大。是真正的战神,了不起

喜欢看海

喜欢看海

6
2023-05-24 23:31

这种大规模、复杂的战役,还能大胜的战役,应该只有粟司令、林帅能胜任了;徐帅、刘帅可能就有点困难

飞吧

飞吧

5
2023-05-19 17:44

刘伯承称粟裕“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有古大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

平哥

平哥

3
2023-04-27 21:10

要尊重历史。粟裕没这么神

Junzy 回复 05-01 20:48
就你也知道要尊重历史,却不了解历史。粟裕是不是神,却是华东乃至中原的顶梁柱。没有他历史要重写都有可能。

辉哥 回复 05-18 14:53
毛爷爷眼中我军最会带兵打仗的人乃战神粟裕。

鸢飞九天读历史

鸢飞九天读历史

一起聊一聊,历史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