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北京巨富张晖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因为失信而寸步难行。
张晖曾经是资本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万方系”的掌门人,号称掌管千亿资产,而如今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张晖榜上有名,已成“老赖”了。
玩资本的前提是信用,很显然,张晖现在肯定是玩不转了,甚至连自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都被人嫌弃。
张晖是上市公司万方发展的第一大股东,因为欠债不还,股权已全被司法冻结,就等着慢慢拍卖用来抵债。
而今年1月初,被冻结的部分股权第一次在法拍平台拍卖就因无人出价流拍了。
没人愿意出价,说明都不看好万方发展的未来,可见,张晖都把万方发展霍霍成啥样了,连股权变现都成了问题。
当然,债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近日,万方发展发布公告,即将进行第二次法拍。
实际上,被人嫌弃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3年前,负责纾困民企的国资就已经不愿意接盘万方发展了。
2021年,张晖和“万方系”已经深陷泥潭,张晖找到了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财政局,想要享受一下“国资纾困民企”的政策。
说直白点,就是希望国资出钱救场。
当时双方原本商定的方案是,张晖先将表决权委托给国资,使国资成为实控人,然后国资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受让5%以上的股权,并向上市公司提供2亿资金供周转。
协议签得挺好,第一步表决权委托也进展得很顺利,但到掏钱的时候国资就犹豫了,承诺的2亿周转资金只给了5400万,而受让股份则一股都未执行。
为此,交易所还对万方发展发了监管函,质问为什么没有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执行,当时万方发展给出的回复是:上市公司有钱,暂时不需要纾困资金。
实际上,债多都不压身,哪会有嫌钱多的,一切不过都是托词罢了,万方发展的摇摇欲坠才是国资犹豫的主要原因。
张晖是北京人,发家史颇为神秘,应该是属于横空出世的那一类,没人知道第一桶金从哪来的,某年某月某天突然创立个公司就起家了。
2000年,张晖才26岁就创立了万方集团及其子公司万方源房地产,从公司履历来看,可以认为张晖是靠地产起家的。
不过,张晖出名靠的却不是地产而是资本运作。
2006年,张晖拿下了已经暂停上市的中辽国际控股权,然后又经过3年的努力,把地产业务注入了上市公司,并成功推动中辽国际复牌。
2009年,中辽国际更名万方地产,张晖也就此开始了资本运作之路。
很奇怪的是,借壳上市之后,张晖的地产业务只折腾了3年就偃旗息鼓了,2012年上半年地产业务营收竟然交了白卷。
眼看就要全年交白卷,张晖把手一挥,火速收购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和木材贸易公司,靠着这两家公司的营收并表,才勉强撑过了2012年。
地产业务没了,主业变成了医疗器械和木材贸易,于是,万方地产更名万方发展,也就是现在的名字。
而这一更名,也开启了万方发展的主业频繁变更之路。
2017年,张晖把木材贸易资产卖了,买入了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但只做了两年,又把互联网医疗资产卖了,买入了军工和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和军工是目前万方发展营收的主要构成,但实际上也只能作为保壳的业务,2022、2023年营收都在1.6亿左右,相当危险。
实际上,自从2012年地产业务哑火、开始收购外部资产以来,万方发展一直都处于为保壳而拼命的状态,查询历史年报数据,从2012年到现在,营收几乎都在1亿元上下挣扎。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解读,频繁收购是为了蹭热点,目的是抬升股价,以确保张晖质押的股票不被平仓,但结果是,股价没抬起来,张晖的信用却被消耗没了。
公开资料显示,资产收购中张晖经常欠付收购款,有的收购最后只能以股份抵尾款,这让张晖这两个字在资本市场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张晖个人具体欠了多少债,外界不得而知,但从执行信息网来看,光是法院已经上门催债的就有24亿。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万方发展目前的总市值都才12.7亿,也就是说,张晖欠的债至少可以买两个万方发展了。
当然,张晖的资产不只是万方发展,比较值钱一点的还有一家银行叫“吉林江源农商行”,不过,这家银行早在2022年就已经整体都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了。
现在的张晖是彻底栽了,可以说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唯一能期待的奇迹,可能就是万方发展突然的爆发。
而债主们,现在的期待可能与张晖也是一样的,万方发展如果能爆发,股权拍卖价也就能高一点,大家能拿回的也就多一点。
多么戏剧,一群玩资本的现在都没法玩了,把希望寄托在了股民身上,不过,就万方发展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奇迹出现的几率似乎并不大。
是骡子是马,等时间去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