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妈
孩子的智商60%~70%是由遗传来决定的,但遗传能不能发挥到最佳的作用,主要还取决于后天有没有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合适教育。
特别是在孩子一岁之前,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吃饱睡好就行了,孩子啥也不懂不用关注。
事实上,孩子在一岁之前才是他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大脑的重量增长的速度是最快的,大脑的神经元也在快速的发育,不仅仅是这一些基础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一岁之前,他的各种感觉是最敏感的,感觉的基础打下了孩子以后才会更聪明。
其实孩子一岁之前就相当于我们建房子的时候打地基,地基打好了台风来也不怕,地震来也不怕,也就是孩子的心理素质高了,自然就能够扛得住压力,他在学习上也能够承受得了失败,这样的孩子以后更容易成才。

第一个:多抱
以前有个心理学家叫华生,发明了一个理论叫做哭声免疫法,也就是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特别喜欢哭,不要去管他,不要去理他,哭多了孩子自然就不哭了。
也就是家长们要对孩子冷处理,孩子哭了也不要抱他。华生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三个孩子的,结果他三个孩子都过得非常差,有的自杀了,有的抑郁了。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一岁之前一定要多抱抱孩子,多给孩子温暖,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爱我的,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孩子才能自信才能阳光。

第二个:多喂
特别是在孩子三个月之前,只要孩子饿了就喂他。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被称为“最懂儿童的心理学家”,在他的书《家庭与儿童成长》这本书就提到了原始母爱贯注。
也就是孩子在婴儿早期成长时,对婴儿会全面的关注,孩子这个时候他是一下子就饿了,妈妈就及时喂他,只要他想吃就喂他,这就会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多吸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饿了,他只是有吸吮的需求,也就是他口腔敏感期,所以这个时候孩子要吃手就给他吃,或者是妈妈拿一个安抚奶嘴给孩子,满足孩子口腔的欲望,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不容易出现喜欢吃槟榔或者是喜欢抽烟的行为,这些行为很可能是小的时候,口腔没有得到满足。

第四个:多说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一岁之前不会说话,你照顾他就照顾就好了,不用跟他说什么。
事实上,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迟一点的,孩子最先发展出来的是语言理解能力,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多跟孩子说话,让孩子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成长,更有利于刺激孩子的大脑,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育。
第五个:多笑
人在笑的时候,他整个表情会变得比较柔和,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表情柔和就让他感受到友好,也让他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会更少一些。
所以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多笑笑,孩子也会学会笑口常开,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第六个:多变
所谓的多变就是孩子的小床上面可以装一些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可以时常变换,因为不同的物体就会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给孩子看一些多变的东西,就让孩子更好的开发他的大脑。

第七个:多爬
很多儿科医生都提到要让孩子多爬,最好要让孩子爬够500个小时,也就是从孩子7个月开始,只要是醒着的时间就放他在地上,让他随意的爬,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会锻炼他的听觉、视觉以及感统能力,还有触觉。
各种功能的锻炼会让孩子形成跨通道认知,比如说他摸到一个小小的玩具时,他会用手去感觉这个玩具是软的还是硬的?他的眼睛还会去看这个玩具是大的还是小的,是什么颜色?他可能还闻一闻这个玩具有没有什么味道?
通过这些不同感觉,他就会统合出这个玩具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大有帮助的。
第八个:多摸
比如说孩子拿到手里那个玩具,他特别喜欢捏一捏,摸一摸,甚至喜欢抠一些小洞洞,这些都是孩子的一种敏感期细小动作的敏感期,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所以多让孩子摸,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第九个:多外出
多带孩子出去外面玩,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能接触到不同的小朋友,还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这对于孩子的大脑刺激是大有帮助的,而且还能让孩子听到不同的语言,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育。
第十个:多自己动手
比如说孩子在5个月学会了翻身,一个玩具就不要放在他手上,而是放稍微远一点点的地方,让孩子翻一个身就能拿到,这样会让孩子特别的有成就感。
到了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拿点东西吃,这也能够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而且能锻炼孩子的成就感,当孩子小小就获得成就感的时候,以后他做任何的事情达到了更有信心,更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孩子一岁之前这“十多”做好了,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自信果敢,变得更加聪明。
(图片据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