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魅力汉语”系列之对联
常清君导读:汉语,以其独特的象形方块结构,独特的多重声调语音,独特的语法意义体系,独特的丰富体裁文例等而充满魅力。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撰写奇特对联的联话故事。
01李调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绵州罗江县(今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诗人,其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有《方言藻》、《万善堂诗》、《童山全集》、《童山诗集》等著作传世。
李调元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他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调元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文选司员外郎、翰林编修、广东学政等职。
02话说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李调元被朝廷调职到南方,任广东学政。常清君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学政是创立于清代的负责某个地区的科考和教育方面事务的行政官职,全称是“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
有一天,李调元走进当地一个小食店就餐。这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太好。
李调元于是请老爷爷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顾客。待他铺好纸,蘸足墨,提笔刚要书写上联,这时老婆婆用碗给李调元端来两个荷包蛋,请他先趁热吃了再写对联。
李调元一下子走了神,竟挥笔写下五个大字:
两个荷包蛋;
一写完他才反应过来,不禁哈哈大笑对老爷爷说道:“我怎么写了这个?请再另取纸张过来重新写吧!”老爷爷有些为难地说道:“我家里只有一张万年红纸,已经裁成三条了,两条用来写对联,一条用来写横批。”
李调元一想,也罢,就干脆取现成的话来写这幅对联吧,于是又挥笔写出了下联:
一张万年红。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禁不住连声赞扬道:“好!好!”
李调元于是又把横批写上:
好好!
写好之后,两夫妇赶紧将这副对联,连同横批都贴在了小食店的大门上。
03故事自此传开出去,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宝,小食店门前热闹非凡。
当人们欣赏过这副独具特色的对联之后,自然还要进去坐一坐,聊一聊,自然也要吃上“两个荷包蛋”的。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这个小食店干脆改名为“好好店”了。
常清君首先为李调元热心为这对老夫妇的小食店撰写对联点个赞。其次,再来赏析一下这副对联:
客观的讲,这副对联算不上对得工整,虽然用“两个”对“一张”,的确算是数目词相对,多少还算工整,而且上联最后一个字“蛋”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红”是平声字,也的确符合对联的基本平仄规则。
不过,用“荷包”对“万年”,却明显算不上工整,因为“荷”是表植物类的名词,而“万”是表数字的数目词;另外“蛋”是名词,而“红”是形容词,不符合对联词性相同的基本规则。
但平心而论,这的确不是因为李调元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将错就错,现成取材的缘由,虽然可能显得有些不够工整,却也更加温馨实在,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更接地气,反而超过了预期效果。
写到这里,连常清君都想去厨房自己煮两个荷包蛋来吃了。
常清君云:热心写对联,将错就错出奇效。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