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我军在广东突围,没损耗兵力还多了军火,这是为什么?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2-04 19:16:32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34年10月份的时候,我军决定战略转移,突围目标就选在了粤北。

让我军和蒋介石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突围进行的十分顺利,不但没损失战士,还收获了很多军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起粤北也就是广东主政的军阀陈济棠了。

陈济棠是广东防城人,家中还算富裕,所以学习一直没落下。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他决定投笔从戎,1913年的时候,他在当地的部队已经担任排长了。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陈济棠也成长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十一师师长。他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可实际上却并不认同三民主义。

他所相处的人都是那些反动分子,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开始鱼肉百姓,这也很快招致了外界的谴责。陈济棠为了躲风头,便去了国外,直到四一二事变发生,他这才回国。

回国后的他也并不老实,他和蒋介石的想法一样,就是对我党战士极力的围剿。他依旧在广东任职,没过多久就开始扩充军队、排除异己。

随着他在粤势力的增强,他也开始连连为蒋介石冲锋陷阵,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蒋介石对他也很器重。

1929年,陈济棠已经掌握了滚广东的党政军大权,还得了一个“南天王”的称号。随着中原大战的结束,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也因为军队、军费的事情起了龃龉。

1931年,在陈济棠的助力下,蒋介石被弹劾下台,由此两人的仇恨也越来越深了。后来陈济棠受不了老蒋的处处约束,所以直接干脆让广东半独立了。

这样不服管的行为直接让蒋介石火气更大了,巴不得他出一点错好收拾他。1934年我军正是处于长征艰难的时刻,将突围的地点选在粤北也是有过这些考量的。

周总理一直都在想怎么利用陈、蒋两人之间的矛盾为我军找到突破口,不过还不等想到,陈济棠已经先动作起来了。

在我军寻找突破口的时候,蒋介石也下达了命令让陈济棠严防死守,想置我军于死地。陈济棠心里的小九九也是不少的,他并不想听老蒋的。

陈、 蒋二人的恩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保持着面和心不合的样子。我军把突破口想设在陈济棠也并非空穴来风的,这也是被老蒋那“北重南清”的兵力部署给逼的。

老蒋想让我军自动的在广东突围,和陈济棠的部队打起来,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陈济棠部打赢了也是伤亡不小的,老蒋可以趁虚而入;若是打输了,那更是有借口进入广东了。

老蒋这种手段也用的不是一次两次了,陈济棠也是心中明了。他可不想让自己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便左思右想,还真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和我军合作。

为了让这个想法更加完善,他还开了个会,决定表面上建筑工事不给老蒋抓把柄的由头,实际上在封锁线上开个口子让我军通过,然后他们再在我军后面象征性的赶赶。

这个计划陈济棠觉得很不错,不过他没过多久又担心,万一我军进入广东后会不会打他地盘的主意,当然这个前提是怎么和我军通个气呢?

思及此,陈济棠觉得很有必要和我军来个谈判。他先是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然后拜托正在广东做生意的罗炳辉(当时我军的第九军团团长)内弟前去送信。

没过多久,罗炳辉的内弟就将这封信交给了周总理。再看过信后,周总理也很是高兴,不过到底当时他并非我党的最高决策人,周总理等人也只好前去劝说掌权的李德和博古。

好在最后终于还是说通了,周总理也迅速开始安排和陈济棠方面的谈判事宜。在综合考虑后,我军决定让何长工以及潘汉年担任我方代表。

1934年的10月6日,他们二人由陈济棠派出的特务连护送,到达了江西省的寻乌县罗塘镇。对于这次谈判,我方和陈济棠都十分的重视,在此期间,谈判地点一直都是警戒的。

不久后,双方达成了共识:暂时停战,陈济棠解除封锁的同时也会和我军互通情报,而且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可以在陈济棠的管辖区域建立后方医院,再就是互相“行方便”了。

这次的谈判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陈济棠在的得知结果后也是挺高兴,而且还在这兴头上送了我军好多比较稀缺的物资,连弹药都送了10万发。

他当然也不是真大方,而是觉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军是要和蒋军打的,他想的是让我军多多的消耗蒋军实力,也是打的一手的好算盘。

在同年的10月10日,我军又踏上了长征之路,不过相比起其他路程,也算是比较顺利的了。陈济棠两头防,不停的在调兵,不过这人还是有契约精神的,并没有变卦。

在对方的配合下,我军的行军速度很快,到了老蒋的前两道封锁线时,陈济棠也爽快的让了路。不过他这边让的痛快,老蒋却不乐意了,让陈济棠赶紧去堵我军。

陈济棠让部下装模作样的加固工事,我军依旧像之前一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度过了第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这下也反应过来自己被陈济棠给耍了,发电报严厉的斥责了他,言语中包含着威胁。陈济棠看过之后也有些害怕了,他只是想保全自己,可是却不想担放走我军责任啊!

他开始有些害怕了,把和我军的那些谈判文件都给销毁,然后又派部队去追击我军。谁也和命没仇,所以这所谓的追剿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像是追击,倒像是送行。

在陈济棠部队磨磨蹭蹭的“追击”下,我军顺利的脱身了。

结语

蒋介石对我军恨不能处之而后快,可他虽然手握大权,却也免不了和部下结仇,而这次我军能顺利逃脱,也是利用了陈济棠这点。由此可见,国民党内部人心不齐,失败是迟早的事。

参考资料

0 阅读:1
韩知许说文史

韩知许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