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也是“雨水”节气后的一天,一场说走就走的首次南浔之旅猝不及防地到来,我一边呼吸急促地整理行囊,一边遐想着江南水乡的秀色……

首次南浔之旅▲
甫抵南浔时,夜幕已深。
还没放下行李入住酒店,我就和祖籍当地的友人华良说,我等不及明天了,我想念南浔太久,我现在要去看看南浔的夜色……
我穿行过乌镇、周庄等诸多知名古镇,却多是在人声鼎沸的白昼,从未沉淀下来领略过夜深人静的江南水乡。

夜深人静的江南水乡▲
南浔的夜,那就是一首诗呵——
一轮渲染着黄晕的月亮如此清亮地高悬在灰蓝之境,隐隐绰绰地泛着幽静的明晖。蓝色的光,红色的光,黄色的光,倒映在悠荡闪烁的南浔微微闪烁的河水里,风雨如晦的黛瓦上,质朴敦厚的青石上,明淨如雪的风火墙上;遍地飞簷婷立的亭阁,低垂眉眼的石桥,繁花遍地的深巷,红艳似火的灯笼,遮天蔽日树荫,贤淑温婉的垂柳,百转千回的廊道,都被巨大的蓝色的深邃统统笼罩在一个迷幻蒙胧的清野里……很多个刹那里,几乎分不出人在大地的故事里行走,还是在某个未来的画境里迷失。

南浔的夜,那就是一首诗呵▲
我已经很久没遇到过这样的境地了,忍不住在心底颤抖:
如果这一生有可能让自己选择凝固定格在一个时空的瞬间,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南浔这奇幻澄澈的夜;
如果这世间有什么值得珍藏的画面可以带向永恒的未来,我一定是像珍珠一样手捧着南浔空灵纯淨的夜;
月亮底下,还有一些模糊的歌唱伴着琴声从音乐酒吧里徐徐流出,如同来自广袤的宇宙深处的沉吟……
华良如数家珍说,这里是万历年间的百间楼,那里是清末的小莲庄,这里是民国的藏书楼,那里是千年大运河上的文昌阁,南浔有苏轼题名的广惠宫,还有富甲一方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南浔这奇幻澄澈的夜▲
我思忖着,我已经分不清现实与幻境了,我已经分不清我是谁了,分不清处在哪个朝代了。
来到一处石桥头,华良指着东大街九十九号门牌说,这是我数年前的家,我们全家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惜后来景区建设,大多数住户都迁离了。他摆弄了一会儿门窗,说,可惜今天进不去了,以前回来偶尔还能进去坐一会儿,那些年的生活会像电影一样回放。

南浔东大街九十九号▲
我羨慕极了,忍不住惊呼起来:
天啊华良,你居然是住在诗里画里长大的人!这里的人根本无需写诗,因为一直就活在诗里……
转角路口,是一家酒肆,远远散发着滚滚而来的酒香,有各色瓜果香,有高粱大米香,有梨花杏花香,纠缠在一起。奔了过去,老板娘很是热情,说你们随便尝吧。我们毫不客气,尝了十馀个罎罎罐罐,买走一罎葡萄酒,一罎桂花黑糯米,还没出门,人已微醺。走远回望时,那间酒肆的缭绕香气还在向人招手。

一直就活在诗里的南浔▲
午夜阑珊。随手选了家夜宵舖子,华良特别推荐了一道绣花锦,说是南浔的特色。
绣花锦名字别致,其实是一种青菜,只是被南浔河岸的月色包裹,它就真的锦绣如花了。不知道喝了多久,没注意月亮后来走到哪里了,只记得那一夜喝干罎里的酒,在红红绿绿的光影里,沉醉不知归路……

名字别致的青菜——绣花锦▲
这道青菜看似普通,可确实是大有典故的。
绣花锦菜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络富有一种曲线美。此菜炒熟之后,依旧碧绿,令人舍不得去碰一碰它。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

叶面上的脉络富有一种曲线美▲
相传在吴王夫差大败越国时。越王勾践将越国的美人西施送给夫差。
西施受命前往吴国,途经吴越交界地南浔东栅。眼看就要离别故土,舍不得离去,想让自己变丑一些,让夫差看不上自己,就在南浔的河水中将脸上的胭脂香粉洗了个干干净净,以致于河水的颜色渐渐地变成了乳白色。老农像往常一样挑水浇灌青菜。没想到,浇了西施洗过胭脂的水,青菜的样子一夜间就变了:颜色更绿了,叶子变软了,而且还长出了好看的花纹。老农感到奇怪,拔了几棵拿回家炒了吃。令人惊异的是,竟然满屋的香气,口感特别鲜嫩糯软,跟以前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吃过以后,皮肤也变得格外光洁细嫩了。于是这道菜就成了有名的“美女菜”,更为奇怪的是,这绣花锦长在南浔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就变种,有形而无香。

西施在南浔的河水中洗个干干净净▲
江南的水乡古镇,我最喜南浔。今年春假期间再次来到南浔,算算已是第四次来南浔了。
不过这次游人如织,人挨人,伞碰伞,很是扫兴。节假日真不该出门“轧闹忙”,得个经验教训。
南浔有很多切入点,我之前也写过一些回忆。这次再聊几句南浔的中西合璧建筑。从南浔的中西合璧建筑,可见当年的开放与融合。南浔很多大商人,譬如“南浔四象”(刘家、张家、庞家和顾家),发达后纷纷到上海置业甚至定居法国,他们和西方人做生意,见多识广,所以南浔老家建房子也中西合璧。江南找不出第二个小镇像南浔这样中西结合。毫无疑问,南浔是江南最洋派的水乡。

南浔中西合璧建筑比比皆是▲
南浔中西合璧建筑有:张石铭旧居、刘氏悌号(俗称红房子)、小莲庄里的“东升阁”(俗称小姐楼)等。
以上建筑又以张石铭旧居最为精美。张石铭旧居,又名懿德堂,是儒商巨富张颂贤的长孙张石铭所建。《唐长孺回忆录》第一篇《叙南浔巨富四象》写道:“(张石铭)于上海置房产甚多,上海地价日高,因大富。石铭好收藏,善本及书画、古钱、古家具甚富。筑园南栅,曰适园。所刻书即名《适园丛书》,为之鉴定作跋者缪小山也。石铭实不学,颇为人欺。”不过,张石铭的子孙辈中有几位很有学问。他的长子芹伯,能鉴识版本;还有一个孙子张珩,字璁玉,精于鉴别书画,后任职故宫博物院。

张石铭旧居外墙▲
张石铭旧居的西洋舞厅令人惊艳,
地上铺有法国产釉面瓷砖,大厅两侧有精雅的壁炉,中间立科林斯铁柱。二楼阳台扶手用法式铁花做成,漂亮极了。走进来仿佛置身法国贵族之家。

张石铭旧居的西洋舞厅▲
此外,旧居“内厅”(又称女厅)二楼,其母居住。
窗户镶嵌的法国菱形蓝晶手绘刻花玻璃,非常珍贵。这种玻璃有三个独特之处:经百年风雨,仍一尘不染;玻璃似透明非透明,从内部可以看到外面,而从外面却无法窥视内部;每块玻璃都是孤品,手绘花纹独一无二,工艺高超。它们在百年前就价值不菲,玻璃上的花样,请人在上海画好后送去法国定制,图案没有虫鸟走兽只有花卉瓜果,

窗户镶嵌的法国菱形蓝晶手绘刻花玻璃▲
因为主人的母亲吃长素。
这种玻璃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斯特拉斯堡古镇的传统纯手工制品,如今这种工艺已经失传。网上说这种玻璃目前全世界仅存80多块,张石铭故居原有154块,现已减少至70多块,还有几块藏在法国的博物馆里。不过,是否仅存80多块,工艺是否失传云云,我是心存疑问的。网上很多资料是不准确的。
不过,这种玻璃和景观已经成了绝唱,也是弥足珍贵之处。所以,很多人说当下这样一块玻璃能换一套像样的房子也是不争的事实。

旧居“内厅”▲
张石铭旧居于光绪31年(1905年)竣工。
这座宅院不仅承载了张家的辉煌历史,更见证了江南乡绅阶层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妙的是,旧居外观保留了江南水乡的传统风貌,高墙深院,马头墙翘首,古朴典雅,西洋建筑被藏在里面。这是中国文化包容性的“形象化”体现。

西洋建筑被藏在里面▲
我常常又有一种隐忧:
因为,这些年的城镇建设最明显的象征就是连片的大型水泥建筑。
我害怕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有朝一日会侵吞南浔这种家园式的宁静,我害怕崛起的高楼,那千篇一律的水泥方块,挤兑了那深深浅浅的浸透了生命汁水的绿。
令人欣喜的是,事实证明了我这是又一次的杞人忧天。关于南浔的种种令人鼓舞的消息不绝于耳: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湖申航道,日日满载的不仅仅是名噪海外的"辑里丝"(辑里丝,原名七里丝。产于太湖流域浙江南浔镇),南浔人在将萤白清亮的至柔传递四方时,也一如既往地传递着南浔那令人着迷的文化气息。

南浔刘氏悌号——俗称"红房子"▲
于是,在又一次出行南浔的机会到来时,我想轻轻说一声:感谢您,南浔,感谢您留驻了我们的梦,留驻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关于江南小镇的佳梦!
《谢池春慢·江南小镇》——佚名
重楼徽院,云竹秀,花千树。
棹水送兰舟,踏露依花路。
长槛清闲在,蛙鼓烟荷处。
木栏桥,青石庑。
乱花香里,云雀山前渡。
丝弦雨巷,街渐静,人闲步。
落日展余晖,碧柳迎飞羽。
斗艳花留醉,兴尽云归去。
阑珊夜,弯月妩。
游人依旧,灯影知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