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的“三千破十万”是真的么?

悠然修 2024-01-17 20:58:29

作为明星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流传甚多。其中最为传奇的大概是,虎牢关一战以三千五百人大破十万众,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从而奠定李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诏令秦王征王世充(割据自称郑)。王世充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本土作战的郑军还是纷纷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时德睿以所部7州降;十月,郭庆以管州降,魏陆以荥阳降 ……

又因向李世民求和未果,王世充不得不一面向洛阳龟缩,一面向窦建德求援。虽然双方是敌非友,但唇亡齿寒的道理窦建德还是懂的。十一月,窦建德正式同意援助王世充。随后李唐和窦、王两方开始围绕洛阳,组建包围和反包围网。

遍观《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双方在此战中投入的兵力,窦、王一方有明确记载,而唐军一方则语焉不详。

先说王世充的郑军。

由于麾下将领的叛降,本就家底不厚的王世充收缩到洛阳的守军只有五万左右。武德四年二月,王世充最后一次主动出击又以大败告终,出兵两万,被斩俘近一万人。所以虎牢关大战期间,王世充基本就被唐军围在洛阳看戏。

再说窦建德的夏军。

首先,窦建德并未倾全国之兵。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武德三年十月)窦建德率众二十万复攻幽州”,窦建德手上的兵马应该是超过二十万人的。

时世充弟世辨为徐州行台,遣其将郭士衡领兵数千人从之,合众十余万,号为三十万,军次成皋,筑宫于板渚,以示必战。

《旧唐书·窦建德传》

其次,窦建德带出的十万大军还包括孟海公降部和原属王世充的徐圆朗、韩洪、郭士衡等部,也就是说窦建德留了一半以上的兵力。究其原因,一是急于解洛阳之围,短时间内难以征调。二是留下足够的预备队,以防北边的罗艺和其它突发情况。

应该说窦建德考虑的很周全,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会被活捉。不然带上二十万大军,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种写法了。

最后说说唐军。

首先,李世民麾下不可能只有三千五百人。真只有这点人,窦建德就不会出兵了救援了。即便王世充灭不了这三千五百精兵,守住洛阳这个根据地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其次,相关史书虽然没有直接记载参战唐军数量,但是有些旁证可供我们推测虎牢关一战唐军投入的兵力。

古代大军作战,军队一般不会集中一路,而是由主副统帅分路带领。一是可以扩大攻击面,二是可以降低后勤、道路压力。虎牢关一战唐军是以李世民为主帅、李元吉为副,那他们分别带了多少人呢?

李世民进攻慈涧之战,《资治通鉴》的记录是“旦日,帅步骑五万进军慈涧”。《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对唐军大胜凯旋献祭太庙的记载都是,“太宗亲披黄金甲,阵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

由此可以推测李世民直辖兵力为五万左右,李元吉直辖的兵马就算少一些(按照李渊的性格也少不了多少),再加上外围史万宝、刘德威、王君廓等部,合起来唐军总数应该也不下十万。

除此之外,宋代的《册府元龟》对于唐军凯旋大阅、献庙的记载是“四年(武德)六月,秦王平王世充、窦建德凯旋,亲披黄金甲,陈铁马万馀骑,甲士十三万人,前後部鼓吹,俘二伪主及隋器物辇辂献于太庙。”

所以推测唐军总数在十万这个级别是靠谱的,不然唐军也很难一面包围洛阳,一面围堵窦建德。

那么李世民是怎么打赢此战的呢?

窦建德发兵后,由于没有兵力优势,又处于被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唐军众将领主张先行撤军,重新组织阵线后再定。不过李世民认为自己有一个优势,窦建德有两劣势,可以一战。

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

《资治通鉴·唐纪五》

李世民认为的优势是,王世充旧将李世勣已经将虎牢关献降给唐军了。唐军可以依托关隘一边抵御窦建德,一边进攻洛阳。李世民眼中夏军的劣势,一是“将骄卒惰”,二是窦建德的行军路线有问题。

为了提高后勤效率,窦建德选择的行军路线是沿黄河(注意是唐代河道)从滑县水路并进,直线向西。虽然借用了河运之利,但也将自己的侧后暴露给唐军。唐军可以从共州、怀州、汴州、宋州,不断出兵骚然,迟滞夏军的行动。

通等又请解围据险以观其变,世民不许。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

《资治通鉴·唐纪五》

上面这段记载大概是李世民“三千破十万”的出处,但从“中分麾下”可以看出李世民实际将一半唐军调遣到虎牢,三千五百人只是他带过去的先头部队。

而且虎牢关并不是什么险地,关隘坐落在落差十几米的丘陵地带,不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没什么地利的情况下,让三千五百人去防守十万人,相信李世民不会这么托大。

李世民一到虎牢就给夏军来了场“攻心战”。他主动做饵,将窦建德的五千骑兵诱入伏击圈,斩首三百余级。不仅打击了夏军士气,也让窦建德迟疑不敢强攻虎牢,为自己后续部队到达建立防线争取了时间。

就这样从三月末到五月初,窦建德既不强攻虎牢,也不听取谋臣意见渡河进攻怀州绕过虎牢关,在迟疑和彷徨中浪费近四十天。在此期间,李世民又不断派遣小股轻骑绕后骚扰夏军粮道,又逼得窦建德出个昏招。

唐军相对于夏军有个明显优势的地方 -- 玄甲骑兵,战斗力高且昂贵,窦建德养不起。所以窦建德布了个一字长蛇阵,“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行而进”,希望用宽大正面来预防唐军骑兵迂回。

这种超宽正面既大幅度降低了军阵厚度,又让军阵左、中、右三部分互相支援困难。除此之外,在古代落后的通讯、指挥能力下,这种超宽正面也让统帅难以有效指挥大部分军队(传令时间太长),出现突发情况全靠部队自身素质。

换句话说,就是白送敌人中路突破的机会。(虎牢关一战过程和结果很像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三世也是人多但摆了个八公里的超宽军阵)

李世民先派宇文士及率三百骑兵出阵,一路向南疾驰吸引夏军注意力。然后亲率精锐骑兵向夏军中阵发起突袭。这种决战突袭李世民不仅会将所部万余骑全部投入,也会派遣精锐步兵跟上,以扩大骑兵打开的缺口,所以人数肯定不止三千五。

结果夏军既抵挡不住,两翼也来不及增援,军阵被唐军迅速打穿、搅乱。至此混乱的夏军虽然人数占优,但也只有溃败一条路了。

最后,窦建德运气也不好。

唐军虽然冲阵成功,但因夏军散开的很大,所以实际杀伤并不高,追击三十里才斩首三千余(唐军也不敢分散追击)。窦建德如果将溃兵收拢,再征调后方的预备队也不是不能再战。但是窦建德在逃跑中意外坠马,也就没有卷土再来的机会了。

战后,李世民送窦建德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见面”,王世充不得不献城请降,至此虎牢关大战以唐军完胜告终。

综上可知,唐军能在虎牢关之战大捷,既有窦建德这个“神队友”的辅助,也仰仗李世民惊人的军事谋断和指挥能力,但他也确实没牛到凭三千五百人就能破十万大军的地步。

8 阅读:1616
评论列表
  • 2024-03-25 20:05

    无论攻城还是守城,以小博大取巧奇招;李世民敢以身作饵,秦王之尊钓鱼,不知份量够不够[得瑟] 勾引嘲讽对手,出来啊,单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莫忘 18
    2024-01-21 19:26

    原本李世民肯定不会想用3千破十万,那三千骑兵只不过先锋部队,起骚扰做用的,没想到窦建德运气那么差,居然在乱军中落马被生擒了,主将都没了,自然战争就结束了,说三千破十万也是合理的[吃瓜]

    大脚仙 回复:
    后继部队在那?谁统兵指挥?
    用户10xxx99 回复:
    吹多点
  • 2024-03-23 11:29

    三千破十万应该是真实的,只不过并不是传统意义理解的正面对抗,而是取了巧

    kenleeyou 回复:
    你不会以为打仗就是双方互砍吧
  • 水月 12
    2024-02-19 20:34

    张八百破孙十万,张辽骄傲了么?[抠鼻][抠鼻][抠鼻]

  • 2024-03-22 20:39

    应该是真的,太宗武功方面属于超一流,用最精锐的三千玄甲军,破敌十万,肯定是真的,破敌之后肯定有后续部队,持续追击

  • 2024-01-26 04:07

    搞笑,带兵打仗能让你知道我有多少兵?

  • 2024-01-24 23:21

    那3000多人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好不好。。。玄甲重骑兵啊,古代铠甲铸造是非常艰难的,私藏铠甲多了算造反的。何况还是重甲骑兵,这3000骑兵(加上后勤)是正经的家底了。。。

    ~紫气东来~ 回复:
    3000的战斗力比3万还要强的多,百里挑一的特种部队
  • 2024-04-21 20:56

    玄甲精骑突击队是三四千,还有虎牢关守卫部队和很多后续部队。

  • 2024-01-20 10:09

    三千只是先锋军 相持二十余日 被吹成三千破十万[笑着哭]

  • 2024-01-20 01:50

    孙十万同级别的人太多了[得瑟]

  • 2024-01-20 00:21

    岳飞传里800破十万,也是真的[鼓掌]

  • 2024-01-19 12:23

    应该是真的

  • 2024-03-30 20:39

    只要斩首战术用得好,三十破十万我都信

  • 2024-03-27 11:35

    小编你以为的打仗是比人数然后一对一的互砍吗,

    悠然修 回复:
    文中不是详细说了,是否能维持有序军阵,对战斗胜负有决定性影响。你是怎么理解成“一对一互砍”的?
  • [得瑟]沙子,历史全都是胜利者为了美化自己丑化强敌而刻意瞎编的童话而已。你反过来品就是事实与真相了

  • 2024-04-23 07:18

    那3000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典型的春秋文法。

悠然修

简介: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