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应为“东江内乱”负责?真要甩锅也该甩给孙承宗

悠然修 2025-04-21 19:44:01

袁崇焕假诏处死毛文龙后,虽然明知主帅蒙冤,但东江镇并未出现什么过激反应,更别说叛乱了。因为袁崇焕此举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谋划很久了。

首先,对于毛文龙的死,东江镇大部分人(包括毛文龙本人)是有心理预期的。毕竟毛总兵在崇祯元年和二年干的事(相关详情可翻阅笔者前文),轻了说是挟兵自重,重了说就是心怀谋叛之意了。

其次,袁崇焕暴起发难后,迅速就安定了东江人心。

袁督师先是召集在岛(双岛)全体官兵,宣布罪只涉毛文龙一人,这就卸去了东江将士心理包袱。接着袁崇焕祭出了明末大杀器 – 发饷和加饷,他宣布将为东江官兵派双饷并补发了崇祯元年十月以来的欠饷。

注:崇祯元年由于毛不同意按勘合的28000人派饷(每兵一月银七钱、米一斛折银六钱),跟朝廷矛盾激化,十月明廷以东江需退还天启朝冒领的军饷为由开始扣饷。袁崇焕收编东江镇的条件之一就是把士兵月饷提高到1.4两(米不变)。

看似很简单的两手,却平息、稳定了东江上下的情绪。接着袁崇焕就在东江镇展开了后续布置,他将东江镇分成四协,分别由陈继盛(暂代总兵官一职)、毛承禄、徐敷奏、刘兴祚四人统领。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毛文龙在任时东江镇就不是铁板一块,可分为四股势力。

最核心的是以陈继盛、张盘为代表的旧属军官势力;接着是以毛承禄、沈世魁为代表的亲属势力(包含部分义子)。这两派虽然都是以毛文龙为核心,但彼此之间却也泾渭分明,各种明争暗斗。

刘兴祚和刘兴治兄弟则代表着从后金那边叛逃过来的夷人派(包括投降的女真人),虽然势力不是最大但最受朝廷重视,也是东江各派里最亲近朝廷的。袁崇焕杀毛时,刘兴治就率部属在旁维持秩序。最后是处在最底层,以三顺王为代表的辽东难民们。

可以说袁崇焕准确的把握了东江镇原本的权力分布,他在维系东江内部平衡的同时也安插进了自己(辽镇)的势力。这样东江内部各派的矛盾冲突不仅继续被压制,而且被压制的更死。

所以袁崇焕接掌东江镇是相当顺利,除了原属下层的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等将自请调往登莱,东江主力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核兵改制,比关宁军还快。

崇焕斩文龙,编制其兵,核实其饷,东江正可有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无所依赖,自相屠杀,相率降清。论者又以此为崇焕之罪,不以为杀崇焕者之罪,至今尚纠纷不已,是用揭之。

《明史讲义》

正如孟森所言,东江之乱反而是始于袁崇焕下狱。

“己已之变”袁崇焕被捕后,由孙承宗接任其职。孙承宗不仅和刘兴祚是老相识,还非常信任刘兴祚。他让刘兴祚以东江副将掌管皮岛军务,还在军需、粮饷上各种倾向刘兴祚,这就打破东江镇内部原本的平衡。

崇祯三年正月,入关勤王的刘兴祚在永平附近被后金军伏杀。东江那边就开始谣传,刘兴祚又在“诈死”。陈继盛不仅不给刘兴祚报战殒和申请抚恤,还奏报朝廷其部属有不臣之心,“兴祚未死从贼,兴贤自奴中有书招兴治等,且兴治所领皆夷丁,大有可虑”。

注:刘兴祚兄弟在天启元年就有意降明,最初他们联系的是孙承宗,只是事未成孙就下岗了。崇祯元年九月刘兴祚诈死骗过后金高层,和刘兴治一起逃至皮岛。因为有“前科”,所以说他“诈死从贼”的谣传被不少人相信。

刘兴祚那特别“莽”的弟弟刘兴治,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当年四月以给刘兴祚治丧的名义,将陈继盛骗至皮岛。然后假称自己奉蓟辽督师孙承宗密令,将陈继盛抓捕后斩杀,后续又连带处死其亲信上百人。

明廷知悉此事后,考虑的重点不是谁是谁非,而是怎么处理成本最小。最终在孙承宗的建议下,崇祯决定招抚刘兴治。六月孙承宗传令东江,实授刘兴治“东江前协副将”一职务并补发饷银。

叛乱反而被朝廷认可和嘉奖,此事对东江的震动更甚于毛文龙之死。既然朝廷不在乎是非,那为什么不能有样学样呢?

崇祯四年八月,原毛文龙亲信沈世魁(女儿是毛的小妾)、张焘等将领,以刘兴治麾下女真人欲叛乱为由起兵发难。事后刘兴治在皮岛的亲信、族人被杀尽。果然孙承宗知悉后并未多问,只是空降了黄龙任东江镇总兵。

黄龙为站稳脚跟需对抗沈世魁等人,而沈世魁也想挤走黄龙独控东江。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开始拉拢原居东江下层的难民派,并通过他们各种互相挖坑、斗争 …… 把东江镇搞得愈发混乱。

例如当年十月,都司耿仲裕(耿仲明的弟弟)率部属以索饷为名,包围了黄龙的衙门,将其腿打断并且割去耳鼻,好一番羞辱。次月,黄龙则在尚可喜的帮助下成功复仇,擒杀了耿仲裕一伙。

由于持续的内乱和火拼,让东江内部人人自危并觉得东江已无前途。当年闰十一月,孔有德在山东举兵后,不少将领就率部属脱离东江投奔了孔有德。如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等等,东江镇的实力也因此大幅下滑。

最终黄龙也被迫离开皮岛迁往旅顺,东江镇在事实上分裂成了两个部分。而东江的分裂,后金焉有不利用之理?

崇祯六年五月,后金组织大军围攻旅顺。皮岛沈世魁坐视了旅顺的沦陷,最终黄龙率李惟鸾、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将力战殉明。最终沈世魁遂其所愿,被升任为东江镇总兵官。

但手里只剩五千多兵、地盘不及原东江一半的沈总兵认为斗争还不能停,黄龙的余党尚可喜还盘踞于辽南诸岛。

起初,黄龙想向袁崇焕、刘兴治学习,他召尚可喜至皮岛议事。如果尚可喜上岛,就随便罗织个罪名围而杀之。如果不来,就以不服军令上报朝廷定其死罪。如果尚可喜拖延,就断其粮饷。

尚可喜还有什么选择么?向朝廷告状,不说朝廷会不会搭理,这官司随便拖拖,断饷就能把他饿死。那么杀了沈世魁,自己掌控东江呢?不说能不能攻下皮岛,万一沈世魁逃脱,自己就是板上钉钉的叛逆了。

吾束发行间,海上立功,血战十余年,父母兄弟妻子先后丧亡,出万死一生,计不过为朝廷追亡逐叛,而妒功嫉能之人乃出力而挤之死地。今权归世魁,欲杀一营将,如疾风卷箨,特易易耳。大丈夫将扫除天下,宁肯以七尺之躯,俯首就戮乎!

《尚氏宗谱》

最终尚可喜学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率辽南诸岛和数万军民降了后金。而东江镇也回到了最初,只剩皮岛一个孤岛,也实现了内部的安宁,享有了最后三年的平静时光。崇祯九年,后金阿济格率兵登岛,沈世奎被俘杀、东江镇彻底覆灭。

编者附:皮岛沦陷后,沈世奎的侄子沈志祥率部分部属逃出并汇集了皮岛周边残存的明军,但明廷已不想再复立东江镇。因为缺乏粮饷、支援等,这部分明军在一年内陆续降金。

0 阅读:19
悠然修

悠然修

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