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赵云一生血战沙场,枪挑名将二十余员,长坂坡单骑救主更打响了“常山赵子龙”名号。
但即便是这位常胜将军,也有不得不退让之人。
他们或武艺超群,或身份特殊,甚至身披“外挂”,令赵云心生畏惧。
今日,且随笔者来细数这五人!
关羽:二弟在前,三弟在后,赵云为何避“红脸汉”?建安五年,刘备败走汝南,关羽为护嫂嫂暂投曹操。彼时赵云苦寻刘备未果,路过卧牛山,一枪干倒打劫的裴元绍,接连数招击退周仓。
逼得关羽纵马当先,就要替新收的小弟周仓出头。
好巧不巧,刘备认出赵云,这才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恶斗。表面看是刘备调停,实则暗藏深意。
赵云初入刘备阵营,资历远逊关张。关羽位列“五虎之首”,斩颜良诛文丑威震华夏,赵云若贸然挑战,既失君臣之礼,更可能动摇军心。
更关键的是,关羽之刀法大开大合,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赵云擅长的灵巧枪术未必能占上风。加之“云长傲上而不忍下”,赵云深谙此道,故而终身避其锋芒。
张飞:当阳桥头一声吼,赵云为何甘当“绿叶”?长坂坡前,赵云单骑救主,张飞却独守当阳桥,喝退百万曹兵。两人同为刘备麾下猛将,却暗藏微妙竞争。
取零陵后,诸葛亮令赵云攻桂阳,张飞当场暴怒:“偏子龙得功!我今只要三千军,定取城池!”若非刘备喝止,险些动起手来。
赵云为何始终采取退让的态度?
其一,张飞性如烈火,若真厮杀,赵云纵能胜,也必损刘备根基;其二,赵云深知进退,他以刘备为明主,自然要顾及其兄弟之颜面,本身他也是谨慎持重之人;其三,张飞矛法刚猛,曾与吕布大战百余合,赵云若以巧破力,风险极大。
南征孟获时,蜀军遭遇藤甲兵。首领兀突骨身高三丈,骑巨象、披藤甲,刀箭难伤。
诸葛亮得知这个消息,没有让麾下猛将赵云和魏延贸然出击。
赵云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认为军师这么做肯定有其道理。
毕竟这刀枪不入、弓箭难穿的藤甲,简直如外挂一般。
此战非武艺不如,实乃“科技碾压”。若抛开藤甲,兀突骨未必能接赵云十合。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云对于兀突骨也是存在畏惧之心的。
姜维:天水少年一杆枪,逼得赵云叹后生北伐初期,年近七旬的赵云在凤鸣山连斩韩德父子五人,却在天水城下遭遇劲敌——少年姜维。
二人交手数合,赵云竟心下惊异,不曾想天水城有此般英杰!
姜维枪法虚实相生,更兼阵法精妙,逼得赵云回马暂避。此战看似平手,实则是赵云对“岁月不饶人”的无奈。
战后,尽管赵云一军落败,回到营中却还是向诸葛亮称赞姜维的枪法惊人。
这既有对姜维的真心夸赞,也有对方有如此强劲人物的一种危机感。这样的畏惧,实质也是一种重视。
孙尚香:截江夺阿斗,赵云为何插剑于地低声下气?建安十六年,孙权谎称吴国太病重,骗孙尚香携阿斗归江东。赵云闻讯单舟追赶,飞身跃上东吴战船,却见孙夫人怒叱:“为何如此无礼!”
面对主母,赵云宁弃兵器也不敢冒犯。
为何?孙尚香身份特殊:既是刘备正妻,更是东吴郡主。若伤她分毫,孙刘联盟立时破裂。
赵云忠勇无双,却更懂大局。罗贯中在此埋下伏笔:猛将之智,不在逞强,而在知进退。
因此,赵云对于孙夫人的畏惧,更多是出于一种顾全大局的考虑。
细观赵云一生,对关羽敬其威,对张飞避其锋,对兀突骨叹其甲,对姜维服其枪,对孙尚香畏其名。
看似“畏惧”,实则是赵云深谙为将之道:勇者无畏,智者无惑,忠者无二。
真正的英雄,从不是莽夫,而是知所惧、知所止的智者。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你认为赵云最畏惧的究竟是谁?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