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定鼎,刘备称王。
庆功宴上酒香未散,一道军令却让满堂哗然——镇守汉中的主将,既非万人敌张飞,也非常胜将军赵云,更非定军山斩夏侯的老将黄忠,而是“牙门将军”魏延!
群臣面面相觑,张飞更是涨红了脸。这位“燕人猛张飞”早以“心自许”汉中太守,连铠甲都擦得锃亮,只等兄长一声令下。
谁知刘备大手一挥,竟将汉中军政大权交给一个当时还是小虾米级别的魏延!
张飞为何落选?他有更重要的任务张飞的忠诚与勇猛毋庸置疑。长坂桥头一声吼,吓得曹军肝胆裂;巴西大破张郃,更是威震天下。
但张飞需要镇守另一处要地:巴中。这个地方需要一位攻强于守的大将坐镇。
明显张飞是更合适的人选。汉中重镇,刘备要的不是“猛虎”,更是“镇山虎”——汉中北拒曹魏,南护益州,守将需有独当一面的帅才。
张飞更适合去攻坚,才能人尽其才。
赵云为何不争?刘备的“王牌预备队”赵云一身是胆,两番危急救幼主,汉水空营退曹军,论武艺、威望皆不输魏延。
但刘备对赵云另有大用——他是益州最后的“机动王牌”。
彼时关羽镇荆州,张飞驻巴中,诸葛亮坐镇成都。
若汉中或荆州突发危机,谁能千里驰援?唯有赵云!
若将他钉在汉中,刘备手中便少了一张“救火队长”的底牌。更何况,赵云性格沉稳低调,比起守城,他更适合担任机动角色。
定军山一战,黄忠刀劈夏侯渊,威名响彻三国。但刘备不用他守汉中,实有两大隐忧:
其一,正史没有关于黄忠年龄的记载,但他肯定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关羽曾说过),可能身体健康早就拉了红线。
汉中需常年驻守,谁能保证他精力不衰?果然,刘备称汉中王次年,黄忠便病逝;
其二,黄忠曾是曹操麾下“裨将军”,虽降刘备后忠心耿耿,但让“降将守要地”,难免引发旧部猜忌。
反观魏延,正史打一开始便是刘备部曲,尽管身份低微,好歹是“根正苗红”。
刘备问魏延:“如今我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由你手,你可想说点什么?”
魏延拍案而起:“如果曹操亲征,我将替主公抵御他;如果只是派了其他人,即使带了十万大军,我也会替主公一举歼灭他!”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刘备抚掌大笑——他要的正是这份“胆魄”!
汉中地处险要,守将既需谨慎如狐,又需凶猛如虎。
魏延早年随刘备入川,战功赫赫;北伐时提出“子午谷奇谋”,更显其冒险精神。
反观张飞等人:张飞易怒,赵云太稳,黄忠年老,唯魏延兼具“稳”与“狠”,堪称汉中守将最优解。
后世常揣测刘备“提拔魏延是为制衡诸葛亮、关羽、张飞”,实乃小看枭雄格局。
若为制衡,何不选资历更浅的陈到?甚至自己的养子刘封?
刘备选魏延,只因他是“最合适的人”——能独当一面、能随机应变、更能让曹魏不敢轻举妄动。
果然,魏延镇守汉中十年,曹魏寸土未进。直至诸葛亮北伐,汉中仍是蜀汉铁壁。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若你是刘备,汉中太守会选魏延、张飞、赵云、黄忠,还是另有良将?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