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于洋张勇手演侦察兵幕后留趣闻王心刚演的侦察兵因何受批评

南莲看过去 2023-08-31 13:11: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后侦察,历来是兵家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革命战争岁月及新中国初创阶段,我军和其他地方武装及公安机关曾经涌现出无数侦察英雄。他们机智勇敢斗敌的故事,惊险动人,趣味横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电影工作者把一些侦察英雄的典型故事陆续搬上了银幕,成为全国观众的最爱。

因为银幕和舞台的生动展现,一些侦察英雄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较为著名的,当属智取威虎山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和在朝鲜战场率部奇袭白虎团的侦察英雄杨育才。

盘点建国初到七十年代的老电影,会发现反映侦察兵故事的影片真是好多好多。

诸如:《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神秘的旅伴》《激战前夜》《英雄虎胆》《前哨》《虎穴追踪》《寂静的山林》《林海雪原》《奇袭》《小兵张嘎》《冰山上的来客》《三进山城》《铁道卫士》《秘密图纸》《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侦察兵》等等。

1953年,演员郭允泰在《智取华山》中扮演的解放军侦察参谋刘明基,应该是新中国银幕上最早出现的解放军侦察兵形象。

银幕上侦察兵的故事都有历史原型,可以说个个惊险刺激。而老电影拍摄的台前幕后,也充满了趣闻轶事。

本篇挑选几部反映侦察兵英雄事迹的老电影予以盘点,与读者一起分享其中并不久远的历史往事。

先说说老电影《渡江侦察记》。

这部电影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主演的。他扮演的解放军侦察兵李连长,已经成了不朽的银幕形象。

生活中文质彬彬的孙道临,不仅能演书生文人,扮演起出生入死的侦察兵指挥员,也同样威风机警,潇洒自如。

《渡江侦察记》的故事,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中涌现的“先遣渡江英雄营”事迹改编的。

影片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奉命率侦察兵渡江探察敌军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夺取得战役胜利的一幕。

编剧沈默君在部队当宣传员时,多次和侦察兵一起出发行动,因此对侦察兵们的战斗生活很熟悉,平时就已积攒了不少战斗故事。

1951年秋天,他被先遣渡江英雄营的侦察事迹所打动,产生了要通过反映侦察兵对敌斗争的故事,来表现解放军革命英雄主义品质的创作意图。

创作最初,沈默君的剧本中人物有些笼统,形象也比较模糊。他为此去请教渡江侦察营的指挥员之一慕思荣,与他畅谈了十几天。

慕思荣讲述了他自己的多次侦察经历和听见所闻的侦察兵性格、惊险故事。

沈默君将这些素材和过去自己与侦察兵一起生活的往事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李连长、吴老贵、周长喜、杨威、小马等五个侦察兵的艺术形象。

影片开拍前,孙道临为了演好李连长,专门来到解放军侦察部队体验生活。

他住进军营,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导演又请来原三野渡江部队的侦察科长和渡江英雄连的连长当拍摄顾问。他们为孙道临解析了“李连长”执行任务时应具有的战斗思维与性格特征,还安排参谋带领孙道临和其他扮演侦察兵的演员一起演练,熟悉侦察兵行军走路、登车泅渡、射击擒拿等动作行为。

通过刻苦努力,孙道临从举止到内心都走进了所饰演的角色中,以致在与狡猾的敌军情报处长交锋中,充分显示了机智、坚毅、果敢的特点。银幕上的李连长,几乎见不到生编乱造的痕迹,得到了观众喜爱和充分认可。

至今,五六十年代的观众说到“老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侦察员形象”,都不会漏掉孙道临所扮演的李连长。

1958年,在八一厂拍摄的电影《英雄虎胆》中,由于洋扮演的我军侦察科长曾泰,成了闪耀银幕的艺术形象。

同样,这部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都鲜明生动,尤其是和于洋配戏的王晓棠,成功扮演了美女特务阿兰。

这部电影用了近8个月时间快速拍摄完成,但在送审时却遇到了点小麻烦。有关领导认为片中的女特务阿兰过于漂亮,加之影片原结局是阿兰自杀而死,因此批评剧组“美化女特务”,必须修改。

为了使影片通过审查,导演严寄洲对片中阿兰的镜头进行了削减。结局重拍时,改为阿兰开枪打曾泰,反被我军战士击毙。在拍摄时,导演又特意交代王晓棠一定要表情狰狞,还安排摄影师把光打得昏暗点。如此修改后,影片才得以过审。

《英雄虎胆》的故事,取材于解放军在广西剿匪作战的史实。

解放初期,匪首李汉光和他老婆李月桂,纠集一股顽匪在广西西部的十万大山里猖狂活动,肆意骚扰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军侦察科长曾泰根据已获得的线索,冒充刚越境过来已被我军抓获的副司令,深入匪巢。顽匪头目多次考验试探,都被曾泰应对过去。沙河圩之战,匪徒大败而回。匪徒独眼龙向李汉光夫妇报告了曾泰向老猎人传递情报的可疑情况,曾泰再次面临险境。但他巧妙利用李月桂的亲信阿兰小姐,借李汉光之手处死了独眼龙。但联络人老猎人却被李月桂抓住关押。为了重建联络点,解放军侦察参谋耿浩打进匪巢。敌匪特务根据情报,将耿浩误认为是曾泰。耿浩将计就计,帮助曾泰再次闯过难关。最后,曾泰掌握了兵权,放走耿浩和老猎人。根据老猎人带回的情报,解放军剿匪部队与曾泰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

《英雄虎胆》中的侦察科长曾泰,是于洋在从影经历中所扮演的非常闪光的银幕侦察兵形象。

剧情设计他所扮演的曾泰,曾在东南亚一带搞过地下工作,对灯红酒绿的资本主义生活比较熟悉。他对党坚定忠诚,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多谋善断,颇受上级信任。为了消灭顽匪,曾泰在虎穴中与狡猾的土匪头目斗智斗勇,并最终站住了脚,完成了与解放军里应外合消灭顽匪的艰巨任务。

当年为了节省拍摄成本,《英雄虎胆》规定剧组所有人都要上镜头,连导演严寄洲也出镜扮演了国民党军官。由于导演带头,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在片中扮演了角色。扮演解放军连长的朱启还客串了一名土匪。

片中曾泰所戴的很洋气的法式凉帽,是摄制组向同厂王冰导演借来的。女特务阿兰所穿的塑料雨衣,当时在国内还买不到,是八一厂一位工作人员从国外给未婚妻带回来的,被剧组借来当道具。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伦巴舞,也是现学的。因为当时年轻的演员王晓棠、于洋都不会跳,剧组特意请八一厂的一位录音师和他爱人来教练他们。

在拍摄审讯自己战友耿浩的一场戏时,于洋精神高度紧张,脑门出汗的镜头是他因为紧张而冒出的真实汗珠,而打不着火机抽烟的镜头,也是于洋由于进入剧情而手发抖的真实情景。

由于全身心投入表演,这场戏拍完后,于洋仍沉浸在剧情里不能自拔,甚至连饭都吃不下。

片中扮演耿浩的演员名叫张永寿,严寄洲在写演职员表时,把“永寿”给改为符合军人气质的“勇手”。他后来真的成长为著名电影艺术家,无数人记住了“张勇手”这个响亮的名字。

特殊岁月结束后,《英雄虎胆》得以复映,全国发行拷贝在“复映片”中排名第一。

1955年长影厂拍摄的一部电影反映侦察兵故事的影片颇受观众欢迎,片名是《神秘的旅伴》。在该片中,由印质明所扮演的侦察英雄冯廷贵,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

目光机警犀利的印质明,气质沉稳老练,挺符合侦察英雄冯廷贵的性格特点。当他在银幕上一出现,观众立刻被吸引。后来,印质明还在反特影片《铁道卫士》中,出演了我公安机关的高科长。

老电影《虎穴追踪》,也是印质明主演的。影片讲述了解放初期,某市公安局领导从被捕特务黄云梦口供中了解到,特务张国忠在逃跑前,将潜伏特务名册交给了司令崔希正。崔已伪装成万隆山货栈经理潜伏,暗地指挥城里潜伏特务和乡下的匪徒,进行抢动破坏活动并到处偷窃情报。为了获取崔希正掌握的潜伏特务名册,我公安机关派侦察员李永和打入其内部,黄云梦愿意立功赎罪,把李永和介绍给崔希正认识,李永和很快取得了崔的信任。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李永和终于找到了潜伏特务名册。一天深夜,当崔希又召集各地特务准备在地下室开会时,被我公安部门一网打尽。

六十年代,在我国银幕上,一位有勇有谋的侦察英雄形象吸引了无数人关注,他就是1960年由八一厂演员王润身在电影《林海雪原》中扮演的侦察英雄杨子荣。

尽管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尽管后来《林海雪原》被无数次被翻拍影视剧,但王润身所扮演的杨子荣,始终令广大影迷难以忘怀,赞誉他为永远的杨子荣。

王润身不仅形象英俊,而且身上有着一股子侠气。他出身贫寒,经历过卖艺谋生的艰苦生活。参加过革命后,演过多个角色,后来还被下放当过农民,生活阅历丰富。

王润身在老电影《林海雪原》中塑造的杨子荣,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他在匪穴内临危不惧,形象极其真实而生动。

影片中,无论是只身打入匪巢,取得悍匪座山雕的信任,还是最后舌战小炉匠,大摆百鸡宴,王润身都完美展现了杨子荣超凡的智慧和胆气。

1960年《林海雪原》一上映,就刮起了一股观影热潮。片中的许多台词,成了观众模仿的热语,尤其是那句土匪黑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广为人知。

出演侦察英雄杨子荣,是王润身毛遂自荐争取来的。王润身读了小说《林海雪原》后,深深被吸引,尤其对杨子荣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希望自己能有机会饰演这个角色。

得知《林海雪原》剧组海选角色,他便主动向导演刘沛然毛遂自荐,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对杨子荣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导演让王润身试了“舌战群匪”和“进山献图”两段戏,他的表演果然出彩,被当即敲定出演杨子荣。

《林海雪原》在长白山的茂密森林中取景,那时正是东北最冷的季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四十度。

深山老林中一片银装素裹,看起来平静祥和,其实在大雪覆盖下暗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深沟山涧。王润身与剧组的同行克服困难,在恶劣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林海雪原》剧情规定的画面。

为了让自己更有“匪气”,王润身多次与当时长白山中有过被迫为匪经历的护林人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喝酒,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揣摩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模仿他们身上的“匪气”,使出演的角色更加生动逼真。

影片上映后,王润身出演的杨子荣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名气飙升令他,与王晓棠、王心刚被并称为八一电影厂的“三王”。

六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深深记得王润身版的英雄杨子荣。

对于一位电影演员来说,这应该是对他这一生成就最大的肯定。

同样在六十年代,在八一厂拍摄的另外一部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侦察兵形象,那就是由张勇手在影片《奇袭》中所扮演的志愿军侦察英雄方勇。

电影《奇袭》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二次战役志愿军38军“炸毁武陵桥”的真实历史。

战役开始前,38军军长梁兴初决心打一个漂亮翻身仗,他对彭老总立下军令状:“德川之敌我38军包了,25日发起进攻,26日结束战斗!”

随即,他决定派军侦察科长张魁印携带电台及爆破装置,由侦察兵、工兵、翻译等组成一支323人的侦察支队,化装成伪军穿插到敌后,炸毁李承晚伪七师南逃的必经之路武陵桥,切断敌军退路。

张魁印带队行军两个夜晚一个白天,途中与敌人进行了三次短兵交火,但始终以穿插前进为主,直插武陵桥。

1950年11月26日清晨6时左右,侦察支队逼近桥头,守桥之敌刚起床,正在洗漱,碉堡还没来得及进去,就被志愿军打得乱成一团。除伤亡、被俘者外,仅极少数逃往附近山中。张魁印指挥爆破组飞速奔向大桥。

当时大同江已经结冰,冰面如同镜子一样溜滑。如不小心,就会能滑到江心水沟里。武陵桥桥墩高有5米左右,战士们携带的软梯不够长。他们迅速搭成人梯,把160公斤炸药放置在桥墩上,点燃导火索后撤离。

这时,由南面开来敌军5辆汽车,满载军火,打算驶往德川前线。军车刚上武陵桥,一声惊天动地巨响,桥梁和开上桥面汽车一齐被炸得飞向空中···。

正是武陵桥的成功炸断,奏响了志愿军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序曲。

完成炸桥任务后,梁兴初军长用电台指示张魁印的侦察支队,取道龙源里,直插新安州以南地区,察明敌情,断敌退路。

于是,张魁印又率部奔袭4昼夜,炸桥两座,阻敌三次。

故事片《奇袭》上映后,引起很大轰动,观众一片叫好声。

影片主人公方勇的原型张魁印说:“电影《奇袭》我看过好几遍,较之真实事件艺术化了,影片拍得很好,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战友们。但电影毕竟与实际战例不能相提并论,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没拍出来。”

2021年4月17日,曾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的张魁印在哈尔滨病逝,享年100岁。

史料介绍,张魁印是山西平遥人,生于1922年,15岁参加革命。历任山西政治保卫队二大队六中队战士,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支队一团测绘员,晋西第二军分区侦通队侦察排副排长、排长,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侦察科科长,四野38军113师作战科长。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张魁印历任志愿军38军侦察科科长、军部情报科副科长,志愿军第50军作训处长,38军作训处长,回国后任38军114师参谋长、副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他1982年离职休养,享受副军职待遇。

影片《奇袭》情节扣人心弦,围绕炸桥进行的战斗惊心动魄。通篇展示了志愿军侦察兵灵活机智、不怕牺牲,勇敢斗敌的英雄气魄。

晚年张勇手回忆,上级要求影片整个拍摄要在两个月内完成,根本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部影片没有出现编剧的名字。张勇手说:“因为压根就没有专门编剧,我们每天晚上拍完当天的戏,大家就聚在一起讨论,决定接下来要拍摄的内容。当时大家的创作激情很旺盛,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可以说,这部电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影片中的很多细节设计都非常巧妙,尤其是跟敌人正面遭遇的戏,需要给角色找到具体的理由,才能让双方的交锋变得合理和可信。

片中方勇等通过美国兵把守的大桥时,故意停了下来,一名战士跑去河里取水,真实目的是想侦察大桥的结构和地形,为接下来的炸桥做准备。这时一个美国兵大声喝止,方勇机智地拧开汽车水箱盖,原来水箱里的水快用完了,正冒着蒸汽。这个细节很符合现场意境,让敌人找不到破绽。

片中由老演员刑吉田饰演的一班长,也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角色。一班长是一个“全能战士”,他会表演,会修车,能说几句英语迷惑敌人,也有扔块小石头便知河水深浅的技能,而且枪法奇准。

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年长的观众仍然对邢吉田扮演的这个角色难以忘怀。

电影中把武陵桥改名为“康平桥”。拍摄取景是在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藏山大桥。

影片副导演景慕逵生前回忆,他到剧组后,领导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合适的外景地。藏山大桥1934年由德国人建造,全长156米,在当地被称为“洋桥”。影片结尾时战士们架人梯安放炸药炸的紧张画面,就是在这座大桥下拍摄的。

《奇袭》中汽车、枪支、摩托车和敌军的服装,也都不是由道具组制作的,全都来自于战场上缴获敌人的真实战利品。

在片中扮演朝鲜女游击队长朴金玉的演员袁霞回忆,片中有一场朴金玉开枪射击的镜头,用的就是真枪。袁霞说,这种卡宾枪后坐力很大,拍摄的时候,我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把握好枪口的方向,方向绝不能偏了。好在有惊无险,一条就过了。

当过兵的张勇手,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就学会了开汽车。拍摄《奇袭》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汽车追逐战”这场戏,就是张勇手自己开的车。而他在此前本要参演的《碧空雄师》剧组接受的跳伞训练和保护动作,也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他从吉普车上真的一跃而下,一点也没有受伤。

晚年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张勇手与38军侦察连的战士见面,战士们告诉他,现在电影《奇袭》依然是连队年轻战士们必看的保留节目,张勇手非常感动。

肖飞是《烈火金刚》中八路军的优秀侦察员。外号“神龙小飞侠” ,是令鬼子和汉奸十分头疼的一个传奇人物。

《烈火金刚》小说流行于五六十年代,九十年代才初被搬上银幕。人们原来在评书和小说连续广播中听得入迷的侦察员肖飞,终于得以立体展现在观众眼前。

作为八路军侦察员,他被作者刘流描绘为身怀绝技,神勇机智的“虎胆英雄”,外号神行小飞侠,是个令日伪军头疼不已的人物。

在日本兵抓住八路军卫生员林丽要带走时,打扮得油头粉面的肖飞沉着冷静,嬉皮笑脸地吵着要看热闹,日本兵被他的样子所迷惑而放松警惕,他得以迅速干掉敌人救出林丽。

为了获得日寇的情报,他和战友们密切配合,大摆迷魂阵,骗过了狡猾的汉奸解老转,及时疏散群众,避开日本人的扫荡。

在影片和小说中,肖飞曾夜闯桥头镇,搭救被捕的村民妇女;曾独自骑自行车进城买药,智擒何大拿父子,巧取贵重药物。他在敌人的身边来去自如,在对敌斗争中屡立战功。

可以说,侦察员肖飞是个智勇双全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和革命群众的理想和愿望。

(电影《烈火金刚 》中演员李强饰演的肖飞)

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74年摄制的《侦察兵》,取材于知名作家刘知侠根据解放战争期间的真实战例采写的纪实文学《一支神勇的侦察队》。《侦察兵》由李文化导演,王心刚、金征源,杨雅琴、于蓝等主演。

在那个特殊岁月尚未结束之际,影片《侦察兵》的出现,很是令人耳目一新。

尽管这部影片上映后被批评为故事散乱虚假、情节老套、缺少核心矛盾,人物脸谱化严重等。但仍难以阻挡观众对它的喜爱。

尤其片中那首气势磅礴的插曲《侦察兵之歌》:“翻高山跨险峰,我们是人民的侦察兵···”至今还在传唱。

影片的梗概内容:1948年,解放军某部参谋郭锐奉命率一侦察队直插敌占区丰城。郭锐化装成新调来的敌作战处长,骗取敌炮团长信任,拿到敌炮团火力配备图。随后又虎口拔牙抓住了敌搜索队长和敌作战处长,获得准确情报,配合大部队全歼丰城之敌。

《侦察兵》是北影厂特殊岁月后期拍摄的第一部故事影片,表演阵容中云集了王心刚、于洋、杨雅琴、于蓝、邵冲飞、李林、安震江、于绍康、方辉等著名演员。

王心刚在《侦察兵》中所塑造的郭锐,英俊威武,所向披靡。许多观众评价,王心刚打入敌人内部时所穿的军装举止,简直太帅了。

当然,王心刚特有的英俊硬朗气质,更为他在影片中的表演加分,也使他所扮演的郭锐成为观众难忘的银幕侦察兵形象。

除了主角郭锐,由老戏骨安震江扮演的敌搜说队长王德彪,也给观众留下了历史性的印象。据说,为了演好敌搜索队队长这个角色,安震江每天都提前画好表演图纸,然后再运用到镜头前,使所塑造的角色更加生动鲜活。

《侦察兵》这部电影,产生于特殊年代,难免带有一些那个年代不可避免的印记。好在有诸多明星加盟,表演又形象生动,影片为此大为增色。

据说《侦察兵》开拍之初,确定郭锐的扮演者是另一位明星张勇手。后因重拍影片《南征北战》邀请张勇手出演高营长,档期错不开,张勇手只好退出《侦察兵》剧组,临时换上42岁的王心刚来出演。

王心刚扮演侦察兵,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他18岁参军入伍,对部队的生活十分熟悉。进入八一厂后,也更多是扮演军人角色。他英气逼人的扮相,也符合观众心目中的军人形象。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0 阅读:0

南莲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