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古代打仗的粮食乃是一场战争的胜败的关键, 当时冷兵器时代的战斗,靠的体力活, 打仗厉害的士兵,吃的自然也要多, 一旦粮草不够,士兵们没了力气,前线的战斗自然少了胜算。所以古代粮食战也是十分激烈,确保自己阵营粮草供应的同时, 也要想方设法地去抢夺对方的粮食。
粮食如此重要,那为什么诸葛亮北伐老是缺粮,而刘备时代,发动了多次战争,就没有听说刘备缺粮呢?
蜀国不缺粮,粮食从哪来?刘备时期
在公元208年,刘备联合东吴孙权,一起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至此才在荆州站稳脚跟。
有了土地和臣民,就有了赋税可以收,而且收的很多。
刘备做主的时期,实行“三丁抽一、四六征税”,所谓“三丁抽一”就是家里有三个男丁就要一一个参军,“四六征税”就是要农民收成的40%上交国家。可是回看历朝历代,明朝为4%,清朝为7%,秦朝也只有10%。足以证明,三国时期的蜀汉赋税是真高。
有了一点库存,可是常年打仗的地方,土地里长不出什么庄稼,只有荆州粮食供给不足以维持后续的战争,刘备一鼓作气,决定去攻打益州。
益州是个好地方,现在的成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正巧局势变了,公元211年,曹操那边出风,说是要进攻汉中的张鲁,可汉中离益州近,如果曹操要打过来,益州肯定是保不住。
统治益州的刘璋,受到手下怂恿,决定与刘备交好,请刘备提前来进攻张鲁。可刘备本来就对益州有想法,在公元212年,与刘璋决裂,围困成都,刘璋投降,益州也正式易主了。益州牧刘璋本是有实力与刘备大军一战的,可他不想再看见百姓们死在草莽野外的局面。
刘璋很守家财,驻守川中二十多年都没打仗,刘备取川,基本没怎么损耗,直接继承了川中物资钱粮。这让刘备的军库十分充足,可以专心打仗了。
诸葛亮时期
在刘备去世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再振兴大汉的大业,诸葛亮也是用心辅佐,花了两年时间,让蜀汉国力恢复了不少。期间虽然相对平稳,但是南人小规模的叛变时常发生,为了之后的北伐计划没有后顾之忧,诸葛亮亲自率军南下出征,成功平定了南方叛乱,也得到了许多的物资,两年时间,诸葛亮也没有闲着,解决好各个地区的问题,拉拢民心,积蓄实力。
富裕的蜀国,粮食是怎么没的?夷陵之战:
刚开始的刘备坐拥荆州益州,正是国力巅峰时期,后来关羽荆州战败被俘斩首,损兵三万及所有水军战船,刘备决定攻打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也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这也开始了刘备的败家之路。
刘备此时总兵力充足,还拥有刘璋屯了二十多年的粮,自然是兵势强大,居高守险,使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这场蜀国与东吴之间的战争,是围绕着长江水域展开的,所以运输方便,可以直接走水路,顺江而下,一艘船能装很多粮草,夷陵之战靠近永安白帝城,这场战争蜀国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夷陵之战的进行,粮草也在一点点的消耗,刘备所处的地方是夷陵山地,敌人确实不好进攻,可也必须调动几十万农民来做后勤,加起来这么多人要张嘴吃饭,战争时间拖得越长,蜀汉粮食再多也是要吃穷的。
到了后期,陆逊出击了,吴军攻不进去,那就耗尽蜀汉的存粮,衰弱蜀国的实力。陆逊用一把火,烧毁了白帝城,一个晚上,刘璋花了二十年攒的积蓄全被刘备造光了。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蜀汉由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
汉中之战:
公元217,爆发了汉中之战,当时曹操刚从张鲁手下拿到汉中不久,刘备就要跟曹操抢。
这场战争也持续近两年之久 。刘备是做好了用剩下家底死磕的决心,曹操最终失利,选择主动撤兵,把汉中让给了刘备,曹操有这么好心?
显然不是,汉中是平原,百姓多,土地适合农耕,资源十分丰富,所以争着抢。可是这么大一块地方,要是没了人,可不就是一块荒地嘛。
曹操前后两次把汉中及周边的人口都迁走了,只给刘备留下了一座空城。没了人,大片土地荒废,刘备之后要想打曹操就必须通过这片无人区,刘备去魏国周边,加上这段路送粮草补给,也是一项很大的损耗。
现在的刘备可没有这么多粮食能让他挥霍了。
到了后期诸葛亮从后勤转到主战场,而缺粮的问题,更是让诸葛亮十分为难,几次到了关键时刻,都因为粮食的问题而含恨退兵。
可粮食还能再种,刘备死后蜀国也是休养生息,安稳了一段时间的,都是在打仗,为什么别人怎么“不缺”呢?
在公元221年,刘备与东吴孙权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他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并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自是但此重任,可后期的蜀汉也差不多山穷水尽了!这是也是后来诸葛亮北伐存粮不足的主因之一。
公元223年诸葛亮开始北伐,他都经历了什么:屯田的失败
屯田就是让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囤积资源,收取军饷,税粮。
诸葛亮花了两年时间,前期囤积了一些,后来北伐,自然是征调了大批蜀国的青年,城中留下来的都是老幼妇孺,地多人少,没有年轻壮丁去耕田劳作,到了秋天粮食的收成就少了许多。汉中这么好的一块农业区因为没人白白荒废,没想到曹操当年挖的这个“大坑”,既坑了拿下汉中的刘备,还坑了北伐的诸葛亮。
粮路的艰辛
北伐的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严重影响了粮草供给的效率,当时的刘备有诸葛亮这个得力后勤人员,可诸葛亮却没有。
蜀军的兵力也十分欠缺,诸葛亮的8万大军中,大约有3万人用来运粮,导致实际作战人员只有5万人。从成都到汉中一千多里的长途运输,第一道关卡就是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崎岖蜀道近800里,在加上汉中无人区,跑一趟至少需要40天,开销巨大。
起初诸葛亮任命李严当后勤,负责粮草运输工作,诸葛亮十分重用李严,不然也不会给李严如此重任。
可是李严却办事不力,走蜀道运输粮草的道路本就不好走,又恰巧碰到了下雨天,这势必会影响到前线,原本只需要如实禀报即可,可李严尽然去前线谎报军情,让诸葛亮撤兵,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后来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在刘禅面前编造谎言来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替自己顶罪,直到诸葛亮拿出证据指认出他的罪行后,李严才承认。
这次的用人不济让虽然自己损失了一次北伐机会,但也为蜀国排除了一个小人。
为了运粮,诸葛亮甚至发明了古代黑科技——“木牛流马”,让运输变得更加方便,可依然没有解决重要的粮食问题。
蜀国的内乱
刘备战败,社会动荡,诸葛亮辅佐的后主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刘禅懦弱无能,他不能为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做出贡献,反而拖了后腿,诸葛亮北伐期间,刘禅听信宦官,沉溺酒色,做了一个傀儡皇帝,这样的君主怎么会得民心?以至于到了后来,朝廷里的大臣都有了“退让之心”。
刘禅接管了蜀汉大业,身为君主却对国师诸葛亮北伐的态度飘忽不定,他没有父亲刘备那样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对于北伐他始终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从诸葛姜维都曾经因传闻东吴入寇而被迫还师,北伐前刘禅还是有些不支持,分别叫诸葛亮,姜维来,探讨对北伐的疑虑,之后才有了“既如此,可为朕试之”的言论。
战争期间,蜀国的百姓自然也不好过,’四六征税、三丁抽一’的政策让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甚至有的已经易子而食,相比蜀国百姓,三国时期的魏国和吴国的百姓就幸福得多。
内部不团结,叛乱四起,外部又有外敌虎视眈眈,诸葛亮六出祁山去北伐,蜀国国库空虚。
面对粮食和兵力的消耗问题,诸葛亮不得不加快进军的步伐,进行高强度的战争。可粮草少吃不饱的根本问题让蜀国士兵们没有力量。诸葛亮北伐之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没占,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
蜀汉最大的敌人就是曹魏,两国从国土面积到兵力粮食储备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诸葛亮让蜀国慢慢发展,等待时间成熟在进攻不是更好吗?
不好,如果两国都停战发展,到了后期,魏国的实力绝对碾压蜀国!诸葛亮知道打不过,可现在要抓住机会拖曹魏的后腿,刘备的死也让蜀国人心不定,蜀汉这块地方确实易守难攻,长期的休养会使得兵力懈怠。
诸葛亮决定北伐,也是想把矛盾转移,一致对外。诸葛亮也深知现在蜀国没有能人,在北伐战争屡次炫耀武力,以此震慑曹魏。
诸葛亮最后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本人也病亡于五丈原前线。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经常依赖诸葛亮,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失去了真正值得信任的人,可蜀国还要治理,他沿用了诸葛亮当时定下的策略,前期整个蜀国还算是上下一心,百姓日子还算是安居乐业,蜀国在慢慢的修复与发展。但刘禅后期重用宦官,蜀汉支撑了30年,最后以刘禅开城投降结束。
汉中之战在夷陵之战以前,夷陵之战刘备战败不就后在白帝城忧郁死去。
蜀汉从关羽丢掉荆州开始已经失败了。刘备借给关羽报仇实想夺回荆州,结果失败了,蜀汉无望。关羽的自傲害了蜀汉。
烧毁了白帝城?你是在做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