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研究发现:二者或相差15年寿命

翰藻评健康 2024-05-18 03:45:10

“老头,走路走快点,慢吞吞的。”“走个路也要催,催命啊。”张大叔和刘阿姨是一对夫妻,年龄都在59岁,虽马上要过60岁,但身体还比较健康。夫妻俩会经常出去散步,活动活动身体,以此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这天上午趁太阳还没出来,他们就去了附近的广场散步,刘阿姨看张大叔走得很慢,才说出了前面这句话。以前刘阿姨从来不关注走路的速度,只要出来走动了就是好的,毕竟张大叔以前很懒,这好不容易才跟出来散散步,不能有太多要求。

而现在刘阿姨如此关注走路的快慢,是因为前几天听别人说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要更长寿,两者之间的寿命能相差15年,刘阿姨本来是不相信的,抱着怀疑的态度自己也上网查了,结果确实是这样,还有具体的研究实验能证明。

“老头子,走路走快些,能活得久一些。”张大叔自然是不信的,“谁说的啊,走路快慢还跟寿命有关系了,那那些练竞走的岂不是都能长命百岁。”张大叔还举出了好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而刘阿姨也拿出手机给他看,夫妻俩一边走一边争论,各执己见,回到家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

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走路快还有哪些好处,我们又该如何将走路的益处最大化。

一: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

走路被认为是最温柔的运动方式,可以起到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很多人更关注步数的多少,认为走得多对身体更好。但其实在促进身体健康方面,更应该关注走路的步速。

走路快的人要更长寿,美国《梅奥诊所学报》在几年前进行了关于走路快慢与寿命关系的研究,此项研究涉及人群47.5万人,时间长达7年,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体重多少,走路快的人都要更长寿,而且有具体数据表明,两者寿命可相差十五年。

除此之外,在一些具体的疾病方面,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风险更低。比如患心衰的疾病风险,日本东京大学就有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中老年人走路快一些,心衰风险会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走路快可以加速促进血液循环,供给心脏的血液也会增多,心脏功能增强,自然患病几率就会降低。

走路快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会降低,悉尼大学和南丹麦大学一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步行时加快点速度,达到每分钟走112步,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痴呆62%。走路快的人血压更稳定,患高血压的风险会降低,我国暨南大学也证实了这一论点,特别是在超重肥胖的中老年人群中表现明显。

走路快的人能有效保护大脑,预防脑梗死、脑出血等脑卒中疾病发生。德国明斯特大学对多名志愿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在特定时间2分钟内走路走得更快的人,其大脑结构更稳定,结构完整性更好,在记忆力等认知方面也更强。

走路快的人还能控制血糖稳定,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更能消耗体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利用率提高,从而更有效的降低血糖。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中也刊登过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步速越快,糖尿病风险越低,比如正常步速时,糖尿病风险降低15%,而非常快地走路时,糖尿病风险降低39。研究还发现,步速每增加1KM/h,其糖尿病风险就会降低9%。

走路快有很多好处,但不意味着越快越好,步速也有个度,不能暴走。暴走会给身体带来几种伤害,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走路时过快对这些部位的冲击也是比较大的,刚开始仅仅是疼痛,后面发展为骨关节炎,严重时影响肌肉韧带和鼓膜,还有可能出现行走障碍。

走路太慢不行,走路太快也不行,那么走路走多快才合适呢,接着往下看。

二:走路走多快才合适?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中说到,每分钟走100步,或是从心率来评估应达到最大值的60%,才算走路快,这才是最合适的走路步速。还可以以自身的舒适度来衡量步速是否合适。

比如走路时还可以大声唱歌或是与同伴不停的说话,这就说明步速还太慢。如果气喘吁吁,已经筋疲力尽,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这就说明步速太快,自己的体力也跟不上。当呼吸稍急促,但还能和同伴舒适的聊天,有一些疲劳感,但还能坚持,就说明步速合适,已经达到快走的阶段。

当然有些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或是心肺功能的减弱,走路是很慢的,一时半会也不能马上快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在家中锻炼锻炼下肢力量,增强下肢肌肉的能力。比如先在短距离内步行几个来回,先让下肢肌肉慢慢适应,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一个周期后可逐量增加距离,并适当的增加步幅,提高步速。

想要发挥走路的带给身体好处的最大化,我们不能只关注步速,在这些方面也要引起重视。

三:如何让走路获益最大?

很多人动起来就能获益,虽是如此,但日常的基础活动所带来的健康效应也是不稳定的。在走路步数上,我们也要有一定的数值,《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发表过一篇研究,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要走3967步才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研究还表明,走路走得越多,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就越大。因此像很多人只走成百上千步,想必也不会带来很多益处。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走路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走路时的运动强度也需要关注,很多人认为强度就是步数或步速,其实不是,观察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比较标准的是看心率,一般健康人群在运动时应将心率控制在120-180次/分钟,中老年人群或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将心率控制在(170-年龄)-(180-年龄)次/分钟。

走路运动时关注姿势,这也是我们常忽视的地方,大家通常认为走路已经是很正常的一项基础活动,姿势的正确与错误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但其实错误的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伤害。很多人走路时总低头含胸,看着脚走路,这样容易出现疲劳感,还不利于呼吸。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下巴与地面平行,眼睛目视前方,观察周围的障碍物,也能及时避开危险,预防摔倒。

部分人群走路时不摆臂,这样容易影响机体的平衡感,增加摔倒的风险,还有的摆臂幅度过大,容易导致上臂肌肉酸痛,甚至拉伤,还会降低行走速度。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上臂自然下垂,走路时随着步伐自然摆动双臂,一般摆臂幅度在30-45度左右为宜。如果是快走时,可以像竞走运动员一样将双臂握拳,弯曲至90度,摆臂的次数也随着步速的加快而增加。

男性们通常都走外八字,像外八字、内八字的走路姿势都是不正确的,这样对脚部的受力不均匀,引发疼痛,而且也不雅观。正确的姿势是走正,可以在走路时找到一个笔直的参照物,两只脚的脚跟脚尖都对齐直线,刚开始时慢慢行走,避免错误姿势。

还有些人走路时拖拖拉拉,脚掌拖地或是脚尖先着地,这样不仅会损伤关节、肌肉、足弓等部位,看上去也不美观。正确的走路姿势是先脚跟,再过渡至脚掌、脚尖。

每个健康人群都能学会走路,但想要正确走路,将走路的益处发挥至最大,还需要多学习正确的走路方式及姿势。

走路运动的时间也有讲究,不建议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走路,因为空腹状态下血糖较低,特别是糖尿病人群,本身血糖不稳定,如果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来消耗血糖,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等意外。

走路时装备也要准备齐全,选择一双鞋底偏软的运动鞋,减轻走路时对脚部的压力,穿上舒适透气的运动服,也能使走路运动过程中更舒适。还可以带一瓶水或糖果,及时补充水分,预防低血糖。

借着张大叔和刘阿姨的争论,引出了这篇文章探究的问题,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答案是走路快的人更长寿,有研究表明两者寿命可相差15年。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运动时应提提速,将走路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发挥出来,除了步速外,走路的强度、步数、姿势、时间、装备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引起重视,争取将好处发挥至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小平,.走路的学问[J].食品与健康,2024,(04):34-35.

【2】走一走更健康[J].致富天地,2021,(02):74.

3 阅读:996

翰藻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