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岐伯、姬水、封神传说、周人来历的考证

微拓聊历史故事 2025-01-18 03:44:00
岐山、岐伯、姬水、封神传说、周人来历的考证 2022-7-22 1、 可以明确,乔山就是岐山,具体就是黄堆乡山底村这个有两个小山头的山。原来的山尖应该更高耸。西周后期大地震“岐山崩”,汉武帝时也发生大地震,东汉时期也发生大地震。 一方面周原遗址就是面对这个位置。一方面,就如“女娲之肠”,周人先祖稷的传说还有母系社会的影响,这个地形就像是乳房,那么乳房面对的平地当然是腹部,是宝地了。而且各方面条件也有利,所以选择这个位置作为周原核心区。 2、 黄帝问岐伯健康养生,应该是岐山后,那里的黄土便于大规模挖窑洞,而且地势也有利于冬暖夏凉。两边是山岭,容易防守,东西可以兼顾。 箭括岭是个大风口,岐伯不会跑到那里。岐伯应该是一个部落首领,这个部落比较有知识,懂得养生和医学。黄帝在岐山问岐伯的传说应该有历史依据。 而且周人都把周原和宫殿安排在这里,岐伯更不会跑到箭括岭那个方向。 3、 封神台应该在山底村到岐山之间,是周武王召集诸侯的地点,可能是姜子牙代颁。让姜子牙颁布,是周武王为了回避利益纠葛矛盾。 还有,周朝为了思想意识形态,重新建立了新一套的神祗说法,然后让诸侯赴任后传播各地。 岐山正南方可能是北城门的方位。应该是北城门到岐山之间进行封神大会。 岐山是封神的地方,岐山有三次大地震,西周一次,汉武帝时一次,东汉一次,这让人们会产生很糟糕的想法。装神弄鬼就是古代的假与伪,假与伪看来不好,大地震崩没了。 而且树大招风,南北朝时可能当地人就隐瞒岐山,所以更缺少历史记录。 现在当地其实有明确无疑的传说:“斩将封神台遗址在陕西宝鸡市扶风县黄堆乡山底村附近,因为在山底村往东就是西周的东城门——杜城村(杜城村是传说的东门,在黄堆村东1.3公里,地处乔山脚下)。据老人们讲在文革之前这里还有好多庙,而且里面都供奉着封神榜里所涉及的各路神仙”。 4、 所谓的姬水,应该就是今黄堆村东2.2公里的那条河,现在的名称是“任家沟”。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溪水”,溪水其实就是“姬水”,应该是周人来到这里后才称之为姬水。而且为了自抬自高,就说这里是黄帝故乡。因为天下黄帝为尊,周朝谎称黄帝出自姬水,诸侯国源自周朝当然也这样说。 岐山在黄帝时期就是有名的好地方,所以周人跑来占领的,也有抬高自己名义的目的。应该是黄帝在这里驻过兵,并且在这一带见到岐伯。周族的先人,应该也是沿着任家沟这个断裂带来到岐山的。 王家嘴村遗址应该是个兵营,地形复杂。所以是兵营,因为这个方向的地势需要扼守。 箭括岭是附近最高的山,在那里也能便于和王家嘴兵营互相发送烽火台信号之类联系。 5、 后稷在昆仑黄帝时期应该是掌管农业的官职,而且地位很高。“后”是帝之下王的意思,夏朝不敢称帝而自称后,就是这个原因。在帝喾后期,帝喾嫡系部族的一个人被封为后稷,这个后稷就是周人的祖先。这个家族经历了尧舜禹,在“太康失国”时期逃往今甘肃庆阳北面。因为商朝祖先也是源自帝喾,所以周人在商朝也有良好关系。 河南卫视的考古节目《隐秘的细节》指出周人的祖先是给商朝抓奴隶,商朝杀的那些人祭,很多都是周先人送来的。周人进攻的部落应该是一些奴隶部族后裔。周人攻打商朝之前,应该已经把西部和黄帝有联系的部落重新联系起来。所以,周穆王能到达哈萨克斯坦平原那么远的地方。 事实上,周人特别能编造仁义礼之类,是因为商汤就是以仁慈收拢人心,所以想显得比商场更有道德感。 周人在陕甘宁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岐山一开始就是抢来的,并不是所谓避难来的。因为季历就可以占领程邑到了咸阳一带了,周文王已经成了西伯候。也就是说一开始的实力就已经很强大。周文王时想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要把岐山一带的根据地经营好。 ##################################################### 封神台位置还请网友考证(2022-7-26) 尘世匆匆39329691 封神台在山底村南一公里处。小时候还没封神榜电视剧(那时电视电影都没)村里大人常说:走在封神台跟前阴得很,阴得很。具体地点就是强家走山底村之间那道大的土坎(梁)之处就是当初大人们说的封神台处。 —————————————— 很感谢网友尘世匆匆39329691的点评。也希望有兴趣的网友继续考证。 笔者是这样分析的: 封神和分封诸侯很可能是同时进行的,封神传说可能来自周朝建立新的神祗体系,这些诸侯可能会有这样的任务。 山底村附近有封神台是当地很明确的说法,而且过去还有这些神的神庙这样的辅助证明。需要搞清楚这些神庙具体在什么位置。 因为不是在召陈村周原宫殿举行,在周原之内似乎不太可能,可能会选择在显得更神圣的地方。 既然当地有传说封神台是山底村到强家村之间,封神演义也是说封神和封诸侯是分别举行的,所以还请有兴趣的网友多多考证。 ******************************************************** 山底村的山就是岐山,这是付昭 付军让老师已经考证的。请参考 史记西周岐山历史大地震震心遗址寻考 发布时间:2018-12-27 01:36 来源:中国报道 文/付昭 付军让 今天站在京当镇街道的北门向北偏东瞭望,只见北面的山上有一小山仿若土丘,双峰微凸如圆状奶头向上,中间凹陷,似简括形状,更像马鞍形状,这在北山地区是唯一的符合岐山形状。这个马鞍状山,呈现在群山横队的前列,介于西观山和中观山之间的双岐之山,符合“山有两岐”“山有两枝”之形。从历史籍典、山名山形等方面综合分析,这就是历代古人坚持的“岐山”, 不是“箭括岭”,也不是“天柱山”, 周礼文化一百零八讲之第三十讲 蛟龙汤面(九) 2019-03-14 23:20 来源:中国报道 付军让 熟知岐山文史的人都记得。93年县志编写时,县人大常委会文史专家委员会意见不一:原文化馆长庞怀靖主张天柱山是岐山,原岐山中学校长张云锦主张箭括岭是岐山,解放初《岐山报》编辑王效文主张奇山就是岐山。有人查阅前5部县志和用“山有两岐”“山分两枝”作依据,还判断出了东、西崛山就是岐山。我在《西周岐山历史大地震》文章中,寻找公元前782年发生在岐山的大地震“岐山崩”时,找到的奇山是岐山,天柱山和箭括岭都不是岐山。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国语、周语》都载:“周幽王二年,西周大震,三川竭,岐山崩”。还有《史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2)“岐周地大震,岐山有声”。还有《岐山县志》载,东汉延光二年(123),“岐周地大震,岐山有声”。这三次地震记载都指向了岐山这一座山,都是用的“岐山”之名,且都是公元596年设岐山县治名称以前的岐山。可见这里“岐山有声”“岐山崩”的岐山是指具体的岐山,而不是指岐山县治和县域。 从历史籍典、山名山形等方面综合分析,这一座山就是历代古人坚持的岐山的“奇山”,不是箭括岭,也不是天柱山。用“岐山”二字冠以岐山县名称中的“岐山”就是这一座奇山。 山岳都是以高大而得名,和粱山箭括岭相比小得可怜的岐山,接近原地,容易被人忽略,但却使周族先民,便于在这块七水环绕的得天独厚的土地上,依山依水亦农亦作,繁衍生息。
0 阅读:5
微拓聊历史故事

微拓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