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与现实的背离:对社会现象的深度反思
古往今来,无数的道理被创造出来,如《格言联璧·处事类》中的“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中国人发明了很多道理,也知道很多道理,都写出来的,而且是从古至今,不是一天两天,那都是成百上千年。
这些道理涵盖了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历经岁月的沉淀,本应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社会时,却发现事实远非如此,这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弊病。
从责任的角度来看,道理中的智慧本应促使人们履行自己的责任。但现实中,我们看到太多的违背。
你看看,那些贪污者,他们接受了大量的道德教育,听过诸多的道理,却依旧选择违背。他们在责任面前,说一套做一套,这无疑是对责任的亵渎。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都能发现类似的违背道理的行为。这不仅仅是个体的失责,更反映出整个社会在将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的失败。
再看清朝的历史,清朝在接触到外部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后,本应走向繁荣,然而却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这表明,即使知晓道理,也不一定能将其正确地运用到社会治理和发展中。
不能只盯着有关责任的,它是有全部的人文基础的。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它的政府息息相关,正如“有什么民族就是有什么样的政府”所说。
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发明那么多道理干什么用。特别要明白,越是道德大全的一切方式方法越不行。越讲说教越发明道理越宗教就越完蛋。
当下的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各地大兴寺庙,封建迷信封建传统死灰复燃,这一现象正在侵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好不容易形成的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人们似乎在逃避现实,没有以一种自然真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历史上,因为中国人没有真自然,导致了许多离奇而难以理解的事情发生,使得社会情况变得复杂而混乱,把什么事都弄得一言难尽了。做忠臣的也倒霉,当奸巨的也倒霉。
历史上朱熹、甘地越是鼓吹道德,最后却出现爆发式的败坏。当道德成为一种形式化的“道德大全”式的东西时,它就失去了本真,反而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宗教也是如此,宗教说教和对类似《心经》等的鼓捣,并没有让社会变得更好,反而使人越来越脱离现实,让后代也受到不良影响,最终导致社会走向衰败。
这背后的实质是,那些不基于真实的行为和言论都是有害的。故意鼓捣不真实的东西,无论是虚假的道德说教还是封建迷信,都是骗人的,是坏人坏事,必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我们的社会需要回归真实,人们需要以一种自然、理性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引导民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那些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东西,让社会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