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启发之父说避开这8个误区,我们就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平飞秋色 2023-03-10 14:14:58

为什么我们难以一直快乐,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又难以成长?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由别人确定自己的价值?

我们所有的选择合成了当下的自己,选择误区是最大的障碍。

要想完全主宰自己的人生,心理学大师、自我启发之父韦恩·戴尔在《你的误区》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避开以下这八个误区。

误区一:快乐与智商有关

衡量智慧的真正标准,是每天、每刻都过着高效益且快乐的生活。

智者衡量智慧,并不是根据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看让自己保持快乐和价值的能力,不论问题是否解决。

感觉、情绪来源于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想有的感觉,就能轻松获得快乐,但是要甩掉我们已形成的思维方式并非易事。

沮丧消极情绪甚至会让我们选择生病;贬低自己,也总比设法让自己振作更容易,也更不带风险;用希望、后悔、为未来计划去逃避当下,也是我们的惯用伎俩。

首先得了解自己,让自己有需要尝试新想法,选择快乐的决心。

保持对当下的觉察力,寻找让自己不快乐的过程,挑战和摧毁每个可能让自己选择不快乐的想法。

误区二:自我价值由别人确定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好东西要与他人分享、凡事要会掌握分寸、要替他人着想的思想。

这种思维与认为自己很重要的想法,有很微妙的矛盾,让我们在对“爱自己”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中成长。

其实爱是种能力和意愿,能让你关心的人去做他们选择做的事,且不要求他们必须令你满意。

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会让我们把责任归咎他人,纠结于对、错分类,对“应该、不应该、必须”过分的在意。

这种依赖性的关系,因为你教别人怎么待你,别人就会怎么对你,时时刻刻都会有各种危机,是一切快乐满足的敌人。

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写下自己的独立宣言,摆脱自己所扮演的依赖角色。

只有爱自己,认为自己重要又有价值,才不会要求他人令自己满意,来附加自己的价值。

也只有爱自己,才能得到他/她人的爱,因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谁会爱她/他呢?

自我价值和我们的行为或他人对我们的行为,也并不是一回事。

把我、我的行为、我/他的观点,这三者分开来看。

接受自己的身体,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不抱怨,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积极寻找措施改变。

误区三:别人的认可比我自己的看法重要

寻求别人的认可是一种意愿,并不是需求。对认可的需求,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假设:不要相信自己,先听听别人的说法。

童年时期,凡事都得问问父母意见;中学时期,总特立独行不听老师指挥的,都是捣蛋鬼;到了高中大学,选什么志愿怎么做论文,教会了我们按照标准生产线行动。

认可自己

进了社会,我们得服从社会的运作规则,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买不需要的东西,听着寻求别人认可的歌,传播着引人注意的坏消息。

事实上,在我的世界里,至少有一半的人不同意我半数以上的言论,身边最被人们认可的人恰恰保持着他的个性。

误区四:把标签当做自我符号

我们有很多用来描述自己的清单:我焦虑、我没有音乐细胞、我内向、我不会…

然后,我们还会给自己一个结论:那就是我、我一向都是那样、我没办法、那是我的本性…

这些像谁是水果、谁是动物一样的归类法,不过是人们为了省事而发明的懒创意。

却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尤其是在我们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替我们粉饰自己的不当行为。

多次使用同一个定义以后,我们就开始相信自己是已定型产品,包装妥当的人生不会再有变化。

而这些定义可能来自于父母、老师、上司等,不管来源于哪里,我们选择了他们给的标签自己贴上,让他们拥有了我们生活的控制权。

你需要留意这些该死的“我…”描述句,改成“我以前…”、“我选择…”来描述,并设定行为目标,改变以往的作风。

误区五:我们总会陷入内疚和忧虑

我们干过最浪费情绪精力的一件事非“内疚”莫属,不仅改变不了过去的行为,而且让我们停滞不前。

父母用内疚操控孩子的行为,比如总是对孩子说“因为你,我…”;

恋人以内疚操控爱情,比如受伤的表情、旧事重提等;

孩子则会制造罪恶感让父母内疚;还有各种文化影响力联合起来让我们内疚。

如果说内疚关注过去,忧虑则关注未来,让我们对没发生又没法掌控的事情过度担心,让我们逃避现在。

对于他人来说,你传递出来的消极情绪,并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加强对方控制你情绪的欲望。

误区六:凡事都要计划以保证完美,以成就保证安全

未知并不等于冒险,确定性也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减少生活的新鲜刺激感。

相信自己能处理任何情况的内在安全,才是获得自我成长,能应对所有未知的能力。

失败只是我们认为一项行动应该如何完成的意见。

完美意味着我们将自我价值和行为画上等号,会选择观望,止步不前。

试着冒点风险,尝试新鲜事物,挑战自己逃避的事,新的活动会让我们越来越快活。

你可以成为你选择的任何样子。

误区七:对规则和法律盲从

有很多规则是毫无道理的,他人适用的道理规则也非我们拿来就适用,进步也总是依赖脱离常规的人。

任何规则和法律都不可能适用任何环境,但是小题大做很可能引起公愤,为自己做决定,并尽可能有效益默默地进行。

想主导自己的生活,需要有弹性,不断自我评估,靠自己做当下的决定,衡量规则在特定的当下可以运作得多好。

误区八:寻求公平

公平并不存在,因为每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世界也是如此才能正常运转,兔子吃萝卜,老虎吃兔子,有禁令也有人猎杀老虎,各种规则也限制着我们的自由。

当你看不到自己一直要求,却得不到的公平证据,就以负面情绪来惩罚自己,抱怨、自怜、报复都可能成为自己寻求公平的借口。

不公平就成了逃避自己主宰生活的方法。

真正重要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我们对不公平采取何种行动。

结束语

你能准确分辨出自己的误区么?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识别,走出误区,掌控人生,做快乐的自己。

1 阅读:6

平飞秋色

简介:品评历史,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