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粟裕在军事指挥上的特点和风格

桂才子佳人 2024-04-21 03:11:13

战争打怕了,人会小心翼翼。

1934年的玉怀山之战给了粟裕刻骨铭心一辈子的教训,从此,粟裕也开始走上了独立用兵的道路,不必再看别人颜色行事,让他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战争艺术的才华,最终大放光彩!

战争打顺了,人会有神来之笔。

翻过了淮海战役中豫东战役最艰苦的三座大山,最凶悍的黄百韬集团已如黄鹤归西。粟裕心底里放下了一块沉重的巨石。分兵帮助中野歼灭了黄维兵团这个莽撞又胆小的军事教育家。

现在,北线杜聿明集团30万人。南线,刘汝明和李延年集团20万人,只要一个个吃,就能吃掉。

但人是活的,不会坐等死,杜聿明眼看着80万华野钢铁巨流在粟裕的挥鞭下滚滚而来,必定要突围。

方向是一个难题,中央指示杜走东线。有郭汝槐的情报为证。

走中线直接,与南线的刘汝明李延年会合,也是一条路。

走西线,绕过山,进豫西大峡谷,也是一条路。

粟裕沉思再三,决定围西线。全军急行军三天三夜,赶在豫东山口开始设伏,埋伏圈长约50公里,宽约25公里。完成这项作战任务是大手笔啊,一般人不敢!

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反正他赌对了。我搜索了很多视频和文字记载,包括粟裕回忆录,都搞不清他判断正确的根本原因。

也许就是一个天才将军特立独行的战略思想吧。敢不听中央指示和中央提供的情报,真有你的!

杜聿明30万大军全军覆灭,杜聿明自己的被俘虏。

粟裕将军,敬佩您!!!

通过粟裕回忆录的完整阅读,我总结了粟裕在军事指挥上的特点和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驾驭战争的高超艺术:粟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战术,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他善于从全局出发,思考战争的全局性问题,将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联系起来。

2. 灵活用兵:粟裕强调打好歼灭战,力求“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这种灵活用兵的方式使他在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勇敢和谨慎:粟裕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敢和决心,但同时也非常谨慎和细致。他善于判断敌情和地形,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粟裕在每次战斗结束后都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这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使他在军事指挥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5. 紧密团结部队:粟裕非常注重部队的团结和纪律性。他善于与士兵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紧密团结部队的方式使他在战斗中能够更好地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6. 勇于创新:粟裕在军事指挥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战术和方法。他善于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战斗中,提高了作战效率。

总的来说,粟裕大将在军事指挥上的特点和风格表现为高超的驾驭战争能力、灵活的用兵方式、勇敢的战斗精神、谨慎的判断力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品质。这些特点和风格使他在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的战略家。

伟哉,粟裕!!!

0 阅读:41
桂才子佳人

桂才子佳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