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访友,最怕熊孩子上门,简单4步搞定,熊孩子也安分守己

敖爸聊教育 2021-02-09 13:08:24

春节的一个重头戏就是走亲访友,走亲访友可以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特别是上门拜年的小天使们,更是给节日增添了喜庆。

但我们也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小天使,他们当中也有恶魔的一面,这就是大家俗称的熊孩子,大家可不要小看了熊孩子年纪小,他们的破坏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可以说,逢年过节大家最发怵的是熊孩子上门。

以往因熊孩子闯祸导致宾主双方反目为仇的新闻屡见不鲜。我曾经听说过朋友抱怨自己亲戚家上门带来一个熊孩子,先是在新买不久的真皮沙发上跳上跳下地折腾,捅破了一个小洞不说,还把他家放在陈列柜里的昂贵摆饰品打翻在地上好几个,把雪白的墙壁涂抹得乱七八糟……

你以为就这些吗?更让人跌破眼镜的还在后头呢,熊孩子趁主人还在厨房忙着准备饭菜的时候,闯进了表哥的房间,真的就和鬼子进村一模一样,把他表哥珍藏多年的手办和仿真汽车模型拆解得七零八落的。

等到主人发现之后,此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碍于情面又不好发作,指望亲戚出面收拾这个烂摊子,却发现亲戚毫无意识,心情不由得当场崩溃。可毕竟那些手办和仿真车模价格价值不菲,不是一笔小数目,希望亲戚按照最低价进行赔偿,可换来的却是亲戚的抱怨,还责怪主人是不是狮子大开口,根本就没有任何赔偿的意识。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真是有理说不清,最后也只能撕破脸面报警,付诸法律。

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别人家才有熊孩子,其实自己生的娃,如果熊起来也是让人头疼。当爸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经常把玩的玉器放到高处,当妈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所有的进口化妆品都封存起来,否则这些昂贵的玉器和化妆品的下场大都很惨。

在解决熊孩子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那些曾经天真无邪、天使般的孩子是怎么变成熊孩子的?

实际上,大部分熊孩子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熊家长。在熊家长的观念中,他们总觉得孩子这么小,没有什么恶意,你要是合理捍卫自己的权益,他们又会说,你一个大人什么能跟孩子计较!就是因为有这群熊家长,才会有这样的熊孩子。熊孩子们之所以在闯大祸之后仍然有恃无恐,无非就是熊家长无原则地宠溺。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有理也说不清,建议敬而远之就好了,虽惹不起,总还躲得起。

当然了,对熊孩子我们只要用对方法,也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的。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想要试探规则和边界,这是人在幼儿阶段的第一个叛逆期。想要搞定这一阶段的熊孩子,让熊孩子也变得安分守己,不妨记住以下四点:

一是明确规则

熊孩子在自己家里怎么折腾我们不管,也管不着,但只要熊孩子进了我们的“地盘”,就要入乡随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我们要把“安民告示”放在之前,比如规定孩子进来以后哪些东西可以碰,哪些东西不能碰,如果违反规则碰坏了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个后果可能就是照价赔偿,或者可能是离开,成为不受主人欢迎的人,孩子只要有所忌惮,就会有所收敛。

这些规则似乎是有点不近人情,但其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孩子,更是防范后面一地鸡毛的出现,如果把道理提前给对方家长讲清楚,相信能取得对方的支持和理解。要知道,大多数熊孩子再熊,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在别人家也是不敢随便胡作非为的。

二是及时纠错

参天巨树不容易砍倒,但小小幼苗容易被扼杀。同样道理,坏行为在第一次的时候容易被纠正。因此,在熊孩子第一次“冒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制止,家长在制止的时候,态度必须要严肃,该坚定的时候要坚定,不让碰就是不让碰,孩子才有边界感。

三是解释规则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你不说清楚为什么,他就会一直好奇,一直想要去尝试。我们告诉孩子不能做,还得给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道理,让孩子听懂道理,内化成自己的道德因素。

四是积极关注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工作记忆不够,自然听不全、记不住,通常只能听见或听懂指令的最后一个词,比如,你说“不要跑”,他可能就听到了最后的“跑”字,反而跑得更厉害了;你说“不要碰”,他可能就听到了最后的“摸”字,反而摸得更起劲了。

我们可以换种说话方式,从正面的角度来说,比如想让孩子“不要跑”,就直接告诉他“回来”;想让孩子“不要摸”,就让他“停”。家长的指令简单明了,并在孩子按要求做到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表扬,他就能做得越来越好,从此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远离“熊”基因,在公共场合变得更加安分守己!

0 阅读:11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