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独家编制的2025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指数报告(GCCI)正式发布。
这是一份全面展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最新成果的榜单,并不是简单按照城市GDP或者人口规模排序,而是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质量建设、居住生活、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
其中太原排名第40位,位列二线城市,而山西省内无三线城市。
上图来自GYBrand 全球品牌研究院
01-
中国百强城市排名由 GYBrand 全球品牌研究院独家编制,评判标准并非依据单一指标,太原在几个重要方面的表现如下:
1)经济实力: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作为全省的经济核心,汇聚了大量的产业资源 。在能源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太原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半导体产业领域,引进相关企业和项目,逐渐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为众多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和分析服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太重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不断突破,研发的大型起重机、挖掘机等产品,技术先进且应用广泛,提升了太原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带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实力维度为城市赢得一定分数。2)基础设施: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不断拓展航线,加强了与国内外的联系,方便商务出行和旅游;市内的地铁线路逐渐成网,像2号线的开通,极大缓解了城市南北向的交通压力,方便市民日常通勤。水、电、气供应稳定,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坚实基础,在基础设施方面符合二线城市标准。3)营商环境:政府为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土地政策上,为重点项目提供土地优惠和保障。同时,不断优化政务服务,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办事,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4)质量建设:太原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在制造业领域,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活动,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积极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汾河的治理,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质量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5)居住生活: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教育资源方面,有山西大学等高校,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三甲医院数量增加,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文化娱乐设施日益丰富,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场所增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6)国际声誉:虽然与一线城市相比,太原的国际知名度较低,但近年来,通过举办一些国际会议、文化交流活动,如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众多国际选手参与,提升了城市在国际上的曝光度;与国外一些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步提升国际声誉。7)发展潜力:太原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活动,建立科技创新园区,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入驻。人才储备上,高校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政策支持下,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点城市,获得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扶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上图来自GYBrand 全球品牌研究院
02-
山西西无三线城市的原因:
1)区域发展不均衡:山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产业,且主要集中在太原等少数城市。其他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初加工,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乏力。以大同为例,虽煤炭资源丰富,但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速度较慢,难以达到三线城市的综合标准。2)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省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机会有限,特别是缺乏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导致大量人才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人才的短缺使得城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缺乏动力,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提升,难以满足三线城市在经济活力、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评估要求。3)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除太原外,省内其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铁路、公路网络覆盖不足、等级不高,限制了城市之间以及与外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如吕梁等地,交通不便导致物流成本高,企业发展受限,影响了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使其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难以达到三线城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