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是一个见识老道的人,在他明哲保身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忠心而智慧的李卫,也不会选择狂妄而有野心的年羹尧。先来了解邬思道这个人。
邬思道何许人也邬思道是无锡才子,本来以他的才华轻而易举就能考取科举,开启仕途生涯的,可谁承想,南京春闱的主考官是以举子送礼多少取士,导致邬思道名落孙山。
邬思道是一个有骨气又高傲的人,不愿走门子,也不愿受这种屈辱,于是,纠集四百余名落榜举人大闹贡院,这两个考官虽受到了惩罚,但邬思道成了朝廷重点通缉的人。
于是,邬思道开启了逃亡之路,这一逃就是十年,在逃亡期间,还不幸被水匪打折了两条腿。
后来,孝庄太后病逝,朝廷大赦,邬思道才得以回到家乡,家已经物是人非,于是,他投奔早已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姑父,但这姑姑已经不在,姑父对他也不真心,还险些被害。
逼着这位饱学之士为四处藏身的阶下囚,世道如此不公平,邬思道可谓是“路修远以多艰”。邬思道十年遁逃归来,按理应大彻大悟,远离是非之地了。
但返家之后,他还与之前的仇人车铭较真,仍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地桀骜不驯的样子。后来,四阿哥胤禛欣赏他的才华,在他返乡不久,就邀请他进府邸当世子的老师,并为胤禛朝夕赞襄,殚精竭虑。
那么邬思道忘却十年苦难了?还是一时的荣华富贵吸引他了呢?
当然都不是,他再度入世之际,正是康熙末年,正如《雍正王朝》中的胤禛所言,“国家日下情势,江河日下,徒具鼎盛之名,隐忧也甚可怖”。
尤其是追比户部,掀起轩然大波。邬思道虽然足不出户,但他分析时局。他指点胤禛,实际上是实现他作为读书人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可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
在邬思道的眼中,康熙的诸儿子当中,胤禛算得上有王相气宇的人物:他才学扎实,办事认真,治理有方。所以他义无反顾,全副身心指点胤禛。说“天命”,激发了胤禛夺嫡之心。
对于众兄弟,邬思道让胤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都显示了他的才智和韬略。但胤禛即位之后,却对对府邸办秘密差事的心腹,包括邬思道,都要斩尽杀绝,担心之前所知道的秘密泄露。
这种结局,邬思道博古通今,洞彻世事,并非没有预料到。用他的话说:“与天子交,共患难很容易,共享乐很难。”
所以最后大功告成的时,自请隐退,克保全身,选择到李卫那里“半隐”,等待时机,远离雍正的视线和控制,做白云野鹤去浪游四方。
那么,问题来了,邬思道为何不选年羹尧西北,而选李卫处呢?
宁愿选择忠心智慧李卫,也不会选择狂妄有野心的年羹尧在《雍正王朝》中,要说,邬思道最先认识四阿哥府邸的人就是年羹尧。当时四阿哥胤禛很早之前就欣赏邬思道的才华,得知大赦后他返乡。于是,派年羹尧寻找他,年羹尧除了妥善安顿,邬思道的生活起居还让自己妹妹亲力亲为,而且邬思道刚到胤禛府邸不久,年羹尧就送了一坛百年老酒给邬思道,增进友情,按理说,邬思道对年羹尧的印象还不错。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邬思道就知道年羹尧不是个省油的灯,邬思道曾话里话外提醒年羹尧:“亮工,你杀气太重,要学会收敛,不可玩火。”
就说年羹尧洗了江夏镇这事来说,年羹尧杀伐果断,是个厉害人物。
所以四阿哥胤禛听取邬思道的建议,派年羹尧去江夏镇将任伯安和刘八女缉拿归案,顺带拿到《百官行述》,谁料,年羹尧将江夏镇洗得一干二净。
此事,在邬思道看来,年羹尧不是善人,而且邬思道遍观史书,略懂五行星命,你年羹尧嘴角这条“断杀纹”,杀气太重,心狠手辣,让人不寒而战。邬思道选择他那里归隐,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而且邬思道有谋,年羹尧有勇,雍正最忌惮的就是强强联手,而且年羹尧又是一个不安分的主,野心勃勃,雍正早就忌惮他了,若选择年羹尧,必然遭遇池鱼之祸的牵连。
在雍正还没上位之前,年羹尧至少两次触碰他的内心中极为忌惮的“高压线”了。
第一次是前面所说的洗江夏镇,而且将江夏镇的小金库独吞,一个字都没跟主子透露。
胤禛看在十三爷胤祥的求情的份上,忍了下来,听取邬思道的建议“未雨绸缪”,派李卫监视他,李卫比年羹尧靠谱多了,年羹尧人刚到京城,李卫的信就传到的主子手里。
第二次是瞒主子偷偷回京,反而在八爷党等权贵府门上蹿下跳,全然一副另找靠山的样子。
年羹尧差点打乱了主子胤禛的计划,气得胤禛当即就扣下了他的出任陕甘总督的任命。而且即便是年羹尧跪一整天,胤禛还是无法消气,胤禛就是想告诫年羹尧:你离开了我,你年羹尧什么都不是。
对于这两件事前因后果,以及四爷对年羹尧的防范,邬思道全然看在眼里,如若年羹尧不是个人才,杀伐果断,年羹尧要不是胤禛夺嫡的厉害的角色,恐怕年羹尧早就步入高福(坎儿)的后尘被赐死了。年羹尧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年羹尧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邬思道明知道年羹尧的下场,怎么可能选择年羹尧呢?
李卫就不同,他在朝中除了四爷和十三爷是他的靠山,他只有忠心主子,才能立足。就如他所说:四爷是树,他是树枝,如果没有树的支撑,树枝早就枯死了。
所有李卫来监督邬思道归隐的任务,雍正最为放心。而且李卫是邬思道看着成长的,邬思道在李卫那里,相对来说还安心些。
以邬思道对胤禛的了解,胤禛对身边的人极度猜忌,自打胤禛赐死高福之后,邬思道不得不谋划起将来大功告成的退路。
还有一件事,让邬思道不选年羹尧的原因是,当初他与年秋月这对苦命鸳鸯没能在一起。他和年秋月可谓是“郎有情妾有意”,而且四阿哥胤禛还撞见他们亲昵的举动,却没有成全他们,反而纳了年秋月为侧福晋,胤禛就是担心邬思道与年羹尧拉近距离,合流一起。
而多智近妖的邬思道当然明白这一层利害关系了,因此,在胤禛替年秋月抬旗后,他就开始避开年秋月,甚至主动保媒撮合了胤禛和年秋月,将不安分的年羹尧绑在胤禛这条线上。
正因为如此,邬思道才选择到李卫那里“半隐”,他除了为李卫出出主意,写写稿,还能自由自在的赏花作诗。
如果换成年羹尧,知道邬思道在雍正那里失势,说不一定还当犯人来监视呢。
所以邬思道选择李卫那里是明智的,李卫在雍正面前也是光挑邬思道的好话说。
后来,李卫还替邬思道打配合,以一年8000两的幕筹转让给田文镜,这才实现了邬思道全隐,做白云野鹤去浪游四方。
写到最后《雍正王朝》剧中,邬思道不选年羹尧是明智的,雍正得位当晚,迫不及待赶回府邸,当时就已经要“卸磨杀驴”了,当时,邬思道能说服雍正放他走,已经艰难,如果说去两面三刀的年羹尧那里,当时十七阿哥的到来,邬思道不可能一句“天子无私事”就打发的。就是因为邬思道说:我想去您特别信任的李卫那里养老,您再给我发点钱,这样,我既不会没饭吃,还仍然在您的监控、控制之下,您对我放心,我也安心。雍正听后,眼里的杀机立马就收回去了,这就是邬思道保全之道。
…算得上是好谋士,但不适合做官,起码在雍正当皇帝时,就很难做官
和年羹尧在一起死得更快,西北军政大权在握,上百万兵马,再和邬搅一块江山还能稳?
他去田文镜时看来也是雍正授意的,不然李卫哪里敢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