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儿理想“成长”记

攒月 2024-02-28 20:08:50

今天特别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儿子开好了“万一免五”账户,并成功地买入了第一只股票。正式开始步入价值投资阵营,从此儿子将是我投资路上最好的战友和盟军。

这一高兴,也不想散步了,也不想看书了,也不想写点什么了。坐在办公室,在手机上翻阅自己的随笔。

关于儿子的成长,我写了不少文字,直到他高中毕业,去了他“肯定不去的北京”,我才明白与儿子是渐行渐远了。尽管思念,还总是装着潇洒快乐且无所谓的样子,重复着天下父母报喜不报忧的话题。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有一个学渣儿子的父母是多么幸福啊,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知道他们的幸福,他们未必知道身在福中吧。

说这句话可能会遭受那些正在被“学渣”儿女疯狂攻击,可是,请原谅我的真人真语,当你走到我这个年纪,或许对幸福的感受就和我一样了。

我做了多年的初三班主任,二十多年吧,面对那些焦虑的家长,我在家长会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都希望儿子成龙女儿成凤,儿女品学兼优,可是当二者不可兼得时,你是选择一个健康快乐品行好的孩子,还是选择一个只是读书好而能力差的孩子呢?

其实家长的焦虑主要来自不从实际出发的一味与人攀比,苦了孩子也累了父母。洋儿从小就比较让人省心,但长到初中就变得特立独行了,十分的有个人的见识。到了高中他也为成绩而焦虑,我经常说“你尽力就好了,高考要考得不好,留在父母身边上大学,才是妈妈的福气呢!”

洋儿在高中三年都是坚持写日记的,而且写得非常详细,记录每天的点点滴滴,他的欢乐,他的喜爱,包括他正在暗恋着谁,他都写在日记里。直到他去读大学的那天,把几本厚厚的日记本递给我,说“妈妈,这是专门为你写的日记,我不在身边的时候,你要想我就看看我的日记吧”

原来,高中三年他一直在策划着要离开我,他一直在做着离开我的打算。

但因为这几本日记,我尊重理解儿子今后一切选择。有一种爱就是放手吧。

因为这几本日记,这一辈子我觉得做他的妈妈值了。

写了这么长,我依然一边写一边浏览原来的文字记录。

当我浏览到记录儿子成长的这一段,又仿佛回到儿子小的时候,往事遥远而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今天就把这篇洋儿理想长大记呈现给每一个做了父母的朋友吧: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想,伴随着儿子不断地成长。

五岁时,不知什么是理想。问他长大想做什么? 答曰“做农民。”理由是“农民有土地。”

那时候家的附近是一片花地,种着各种花和蔬菜。垄与垄之间有水沟,从河里抽上来用于灌溉的水,水里面有小鱼小虾,他每天醉心于此,捞鱼捉虾,十足农民的孩子,满身的泥。

那时的他就特别羡慕别人家有土地,他常说我们怎么没有土地呢。 一直很惊诧于他对土地的认识,如果我们对士地的认知水平能赶上儿子,趁早买下几块土地(那时一方地也就两百元),如今即可过过“士”财主的瘾了。

六岁时,儿子成了一年级的“老板”(老爸语)。一段时间以来,在家读的总是那么一句:“小学生,真用功,读书写字不放松。”听得我和他老爸耳生老茧,理想飘渺无踪。

而此时结识了邻居----四年级的涂涣雨哥哥,一个周末的下午,我见他一手拿着雪糕,一手拿着个塑料袋,在校园内走着,得意使他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他哪来的钱呢,得“审问”一下:

妈:洋,谁请你吃东西啊?

洋:自己买的。

妈:哪来的钱呢?

洋:自己挣的(满脸的得意)

妈:怎么挣啊,小小年纪这么有本事啊?

洋:和哥哥(涣雨)去捡废铁卖

妈: 哦,那么挣了多少钱啊?

洋:五块多。

妈:又怎么分配啊?

洋:哥哥得四块,我得一块多。

妈: 为什么哥哥那么多,你那么少?

洋:哥哥说我小,出力少

看看,儿子六岁能挣钱了,还建立了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不过从此不再是“小学生,真用功,读书写字不放松”了,尤其是当老妈苦口婆心的对他念“读书经”时,他就会说“妈妈,不用读书了,我已会赚钱了。”满脸的自豪。呵,这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破烂王“啊。

理想仍如天边的云烟,氤氲而虚幻。

八岁时,已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回来谈及理想,思考良久,答曰“做老师。”

妈:为什么?

洋:做老师容易一些,我只要学好一科。

晕!

原来他以为做老师只需要学好一科啊。也难怪他,家里只有两个教书匠,目光只有这么远啊。

爸:儿子,做医生更好啊。(老爸开始启发式教学)

洋:不行!(儿子的回答斩钉截铁)

爸:为什么?

洋:我怕开错药,吃死人(儿子的回答掷地有声)

特晕!

时间不经意间,让儿子长成了十岁的小少年 ,开心走到五年级了。有一天儿子放学来到盐步妈妈的工作单位。妈妈正领着同学们在军训,他就独自在操场玩。

军训休息时,教官见这孩子好像很可爱、很机灵、很有抱负的样子,想以他为榜样,对初三的学生进行一次现场教育。在过问了姓名、年龄以后:

教官: 小朋友,告诉大家,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洋:有饭吃(思考良久的结果)

教官:(解释了一番什么是理想后,再问)

洋:不做坏事。

晕菜啊!

儿子,你的理想在哪里呢? 你这样一说,别人可会怀疑你老娘是不是后娘,没给你吃饱啊。不过后来经他老爸“粉饰”了一番,这在今后的笑谈中,居然成了儿子最伟大的抱负。

老爸的解释是:“咱儿子多伟大啊,他的意思是要让全世界都不挨饿,多么不简单的志向!而不做坏事,这更需要终生修身关性才行,试问谁敢说他从来不做坏事,除了儿子外,还没有人敢说,这还不够伟大吗?”

在十岁到十二岁之间,类似的理想询问也有很多次,没有定论,都是让你觉得胸无大志那种。

十二岁初一了,突然觉得“要考上一个重点大学才行”而去哪里仍不知道,但明确表示“反正不去太远,北京是不去的啦”。

那一年,暑假动员他去旅游,怎么都不愿去。但开学两天就有点后悔了。“妈妈,我想在两年内确定我的方向”他说。

妈:怎么确定?

洋:我想到外面走走,看看找不找得到。

妈:那么假期为什么不同意去旅游呢?

洋:那时还没有想到这一点。

从此以后,似乎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个假期都在旅游了中渡过一段时间,开始是同学三五结伴行,后来是他带小朋友去,然后是愿意独行。

初三了,青春的荷尔蒙让洋激情澎湃,理想的风帆渐渐地扬起了,虽说远航的目标依然不清晰,但近期目标很坚定:“一定要考上石中再说”、“省实一定不去啦”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坚定。

15岁,如愿进入了石门中学。丰富的校园活动让他很快成为了学校一颗耀眼的小星星,这小星星的星光至少把老妈的眼睛擦亮了: 校团委礼仪部部长、心理协会会员,文学社社员、合唱团团员,羽毛球协会会员国旗下的讲话负责人、校园十大歌手,成人宣誓主持人、禁毒活动主持人,以及担任英国七十名学生来校活动的夏令营中方学生负责人。

高一春节时,他的叔公 问洋打算考什么大学,在众目联联下脱口而出“浙大以上。”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儿子的远大志向。儿子啊,你可知道浙江大学在中国著名大学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你张口就来,还“以上”,别把老妈吓晕啊。

也就是那年春节回来,与姑丈梁大律师吃饭(广东XX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学硕士,在不少国家工作过,属于事业成功者)。姑丈鼓励余洋出国,余洋说“肯定不出了”,为什么?没有理由,就是不想。(回头想想,很庆幸他的不想出国,北京总比车外近广东 一些的。)

我没有急。

我知道,洋的理想还会长大。

写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想着补一笔,洋儿有时也会欺骗父母的,比如 在高中阶段他同时参与了十几个社团活动,直到高三告诉我们,说所有的社团全部退出了,专心致志学习文化知识,这让我们特别放心。

直到高考结束的时候,在学校散步,遇见他的音乐老师刘耿明老师,刘老师告诉我,他特别喜欢我家的洋儿。原来,洋并没有全部退出所有社团,合唱团一周两次的活动他从来没有落下过。刘老师一直配合着他瞒着我们,老师说他是不想让我们操心,才瞒着父母的呢。

0 阅读:7

攒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