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国“不好惹”的一个省,它不单单是“中国蔬菜之都”

南斋孤风中 2024-10-27 18:57:32

齐鲁大地,这片孕育了孔孟之道的沃土,正以惊人的速度拥抱现代化。

山东工业实力,如泰山般巍峨。

四十一类工业门类齐备,技术创新如泉涌。

每当国家需要,总能从这里挖掘出令人惊叹的“黑科技”。

曾几何时,人们谈及山东。

想到的是孔庙学宫,而今却是高耸入云的烟囱和繁忙的码头。

然而,工业化的浪潮,并未冲刷掉山东的农业根基。

这里,依旧是果实累累的“水果之乡”。

沿着绵长的海岸线。

渔船点点,网网满载,带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山东,这个曾经以质朴著称的省份,如今却像个“扫地僧”,藏龙卧虎。

如今的山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就以冶铁技术闻名天下。

齐国“三窟”,冶铁法领先全国,为后世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山东,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宏大。

“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就有10项落户山东。

这些项目,为山东后来的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3年,山东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工业门类之全。

在全国首屈一指。

2022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山东的能源工业,尤为突出。

2022年,山东原煤产量1.36亿吨,原油产量2700万吨,天然气产量23.5亿立方米。

这些丰富的能源资源为山东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制造业领域,山东的成就更是令人瞩目。

以汽车制造为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2022年销售重卡19.3万辆。

占全国重卡市场份额的24.5%,稳居行业第一。

在船舶制造方面,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

山东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在快速崛起。

2022年,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

其中,济南二机床集团生产的大型数控机床,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的化工业很了不起。

齐鲁石化建于1966年,万华化学成立于1978年。

它生产的MDI产品在全球都有名气,让人看到了中国化工的本事。

2022年,万华化学营收突破1450亿元。

其MDI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说到纺织,山东也是一把好手。

魏桥纺织的机器日夜不停,织出的布料远销海外。

如意集团的高档面料,更是把中国的手艺带到了世界各地。

魏桥纺织营收达到181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的农产品加工也很出色。

青岛啤酒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喝起来香醇可口,是多少人聚会必备的饮品。

张裕葡萄酒,更是老字号。

从1892年酿到现在,一直是中国葡萄酒的骄傲。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山东同样硕果累累。

创立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

2022年,青岛啤酒销量达到883万千升,继续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始于1892年的张裕葡萄酒,则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开拓者。

2022年,张裕实现营收33亿元,在国产葡萄酒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但山东工业最让人惊讶的是。

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工厂,居然还有不为人知的本领。

平常生产日用品,一旦国家需要,马上就能转产军用设备。

织布的机器,说不定哪天就能造出军用零件。

酿酒的设备,没准儿就能用来做火箭燃料。

山东的军工能力

临沂的巨力索具公司,乍一看是做普通绳索的。

他们悄悄摸索出了航母拦阻索的制造技术。

是能让几十吨重的战机,在航母甲板上急停的“神器”。

原本以为只有美国能造,没想到咱山东人也琢磨出来了。

这让人想起了当年齐国的冶铁能手,巧夺天工的本事代代相传。

山东的军工能力,可不止于此。

从老式步枪到现代化武器,样样都不含糊。

有家做民用无人机的公司,技术好得很。

他们造的无人机,本来是用来给庄稼打农药的。

可一转眼,就能变成能投弹的军用无人机。

在新材料领域,山东企业也是一鸣惊人。

拿碳纤维来说,原本是做鱼竿的料子。

可山东的科研人员琢磨来琢磨去,硬是把它用在了新式武器上。

古代墨子,当年就发明了不少奇妙的机关,用于守城。

如今的山东人,仿佛继承了墨子的智慧,把普通材料变成了国防利器。

如今的山东工业,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那些貌不惊人的工厂里,藏着保卫国家的“大秘密”。

新时代的“愚公”

齐鲁大地上,烟囱林立,机器轰鸣。

这里的每一个工人,都是新时代的“愚公”,用双手移山填海。

每一个企业,都是中国制造的“排头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

1989年,三元朱村的第一座冬暖大棚,在荒芜的盐碱地上拔地而起。

这座简陋的塑料棚,成为了改变中国北方蔬菜种植格局的起点。

那时的寿光,与其他北方农村一样,一年之中能种菜的时节极其有限。

漫长的冬季,人们只能靠着腌菜度日。

但冬暖大棚,打破了季节的桎梏。

农民们在严寒中,依然能够种出鲜嫩的青菜,实现了“冬种春收”。

寿光的蔬菜种植技术,不断革新。

从最初的单体大棚,到现代化的智能温室。

从单一的叶菜种植,到菌类、根茎类等品类齐全的多元化种植体系。

如今的寿光,已建成60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

年产蔬菜450万吨,产值突破11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都”。

在寿光的带动下,山东各地的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苍山的大蒜、安丘的韭菜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

每天,数以千计的货车从这片沃土上出发,将新鲜蔬菜送往全国各地的餐桌。

山东也由此赢得了“全国大菜篮子”的美誉。

山东,这片被大海环抱的古老土地,自古就以物产丰富著称。

北临渤海,东濒黄海,绵延数千里的海岸线,给了山东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

从先秦时期的“赤山海珠”,到今天的“胶东海参”。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沿海渔村便会热闹起来。

渔民们驾驶着渔船,傍晚时分满载而归。

各式各样的海鲜,从近海到码头,从产地到餐桌,构建起了一条繁荣的产业链。

如今的山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

陆地上的山东同样物产丰饶。

在沾化,冬枣产业已有百年历史。

当地农民以独特的栽培技术,培育出了皮薄如纸、色泽赤红的“沾化冬枣”。

而在博山的山坡上,猕猴桃园层层叠叠,果农们精心侍弄着这些来自深山的珍果。

从最初的野生品种,到今天的优质果品,是几代果农的心血。

山东一省,仅以全国6%的耕地面积,却供应了全国8%的粮食和11%的蔬菜。

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种植到立体农业。

山东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断革新,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当然,每一个省,都是不可或缺的。

东北的黑土地,以其广袤无垠的良田,筑起国家“粮仓”;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孕出精致的江南文化;

西北高原的风沙中,有着丝绸之路的千年记忆;

南海渔港码头,架起了海上丝路。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时感叹:

“天下何其大也!”

今日立于泰山之巅远眺,这份震撼仍在心头激荡。

0 阅读:14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