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天价口罩、“发国难财”是符合经济学理论的行为吗?

商学中人 2020-01-29 11:26:17

这几天,“天价口罩”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一部分网友痛骂那些高价卖口罩的药店是“发国难财”,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要允许发这种国难财,要尊重经济学常识,否则供应只会更加缺乏。

第一种意见我们很容易理解,任何一个消费者在心理上都很难接受短短几天时间价格跳涨的变化。比如1月26日天津某药房销售KN95口罩,进价是12元/袋,销售价是128元/袋,销售价是进价的10倍。对此,消费者愤而投诉,当地市监局拟给予该药店300万元的行政处罚。

我觉得,称这种行为是发国难财,定性并没有错。

第二种意见则显得专业高深,经济学理论讲的是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如今口罩需求猛增,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如果允许发国难财,则会有更多人想方设法去增加口罩供应,供应量大了就会拉低价格。否则,如果不许卖高价,药店没有动力供货,那只会形成消费者买不到口罩的结果。

这种意见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道理,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经济学就是这么讲的。哪怕没读过经济学教科书,这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识,每个人都不难理解。

但我觉得,要用这一理论为涨价的药店辩解,我们至少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目前的口罩市场是正常的消费市场吗?显然不是,仅仅在10天前,口罩供需可以说处于正常的市场平衡状态。据业内人士介绍,正常普通口罩成本大概1毛钱一个,外科口罩成本大概一块钱,平时的销售价格其实毛利已经不低。但几乎一夜之间,口罩在全国范围内、在14亿人群中成了必需品。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需求价格弹性,说的是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情况下,一个商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会下降,下降幅度越大则说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影响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包括这种产品的重要性、可替代性、普及性、用途单一性等等。

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威胁下,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不戴口罩不能坐公交地铁、不能进商店超市的状态,口罩瞬间变成了无可替代的必需品、全民普及、用途高度单一,使得该产品原本的需求价格弹性完全失效。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瞬时激增需求”,在短时间内需求成百倍千倍的增长。

经济学上还有个概念叫供给价格弹性,说的是商品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其供给量会增加,增加幅度越大则说明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越大。现在,众多口罩厂商几乎都已提前开工,加班加点生产各类口罩,现有的生产供给能力将实现最大化。但我们不能期望口罩厂商会大幅扩建厂房生产线,因为一旦疫情解除恢复正常状态,这些投资成本将难以回收。

综上,在疫情威胁全国的当前状态下,口罩的供需已经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特殊状态,影响亿万人心。此时如果只是引经据典地说“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政府控制价格只会如何如何”,我觉得未免太过轻飘飘了。

第二,既然价格上涨难以避免,那么涨多少才合适?有人在为药房涨价辩解时就说要不政府出一个指导价格?不过如果真出了政府指导价,只怕很多人又会批评这是在走计划价格的老路。

陕西凤翔县有这么一个案例:1月23日,某药店以25元每只的价格销售3M口罩,称自己从西安的进货价是每只19元。消费者投诉后,当地市监局吊销了该药店的营业执照。很多网友觉得药店只加价6元并不算太过分。我也觉得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未免过重了,但对进价19元这一说法存疑,如果是真的,这家药店的拿货能力议价能力未免太弱了。

1月28日,西安鄠邑的一家口罩生产厂紧急召回放假员工,目前已经复工。该厂N95口罩每天能生产5000个左右,普通医用外科口罩日产20000个,现在生产的口罩全部交由政府统一调配,很多外地单位打款订货都不接单了。

坦白说,我不知道口罩价格该涨多少才合适,恐怕政府也不知道,也没其他高人真正知道。最终口罩价格的平衡点,只会是在需求、供给、政府这三个因素的互相作用下逐渐达成。

我只能说,我们不必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把政府因素排除在外,非要按照经济学教科书上的说法任由某些药店肆意加价。

期盼早日战胜疫情。

4 阅读:620

商学中人

简介:商学中人,商中学人,书香可人,书可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