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问,马要钉马掌,为啥牛不用钉牛掌?
马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凯尔特人就开始使用简单的铁制马掌来保护马蹄。我国的马掌最早出现在游牧民族,到了元代的时候,中原地区才开始广泛使用。

在很多国家,马掌代表着好运,因为马掌和“马、铁、月牙形状”三件与幸运有关的事物密切联系在了一起:马被视为一种神奇的动物被人们膜拜,铁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而月牙形状则象征着生命的缔造者。最早的马掌一般由生铁制造而成,而如今制作马蹄的材料以铝合金为主,更加轻便、耐磨。马蹄的脚底是一层三公分厚的角质层,就像我们的指甲一样,没有任何痛觉,因此给马钉马掌并不会让它们感到疼痛。

不过钉马掌是个技术活儿,钉得太深的话,可能会伤及马的神经和真皮,让马疼痛不已;但如果钉得太浅,马掌又容易脱落。因此钉马掌十分讲究,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那么马为什么要钉马掌呢?答案很简单,为了保护马蹄免受伤害,同时提高役用价值。马掌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马蹄免受磨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以及纠正马蹄的生长形态。马蹄相当于人类的指甲,由坚硬的角质组成,但长期在坚硬路面上行走的话,会快速磨损。而马掌则能有效减缓这种磨损,延长马匹的工作寿命。此外,马掌可以增加马蹄在各种地形上的摩擦力,提高马匹的运动性能。特殊设计的马掌还能帮助矫正马蹄的不良生长形态,预防或治疗一些蹄部疾病。现代马掌根据用途不同有多种设计,比如赛马用的轻质铝制马掌、工作马用的厚重铁制马掌等等。

野马不需要钉马掌,是因为野马长期生活在野外,它们的蹄子生长速度与磨损速度达到了平衡,野马的马掌不会因为奔跑或者活动而过度磨损,也不会因为活动量少而马蹄过度生长。但被人类驯化后的家马就不同了,家马常常在硬质的路面上行走和工作,而且家马的行走量远大于野马的活动量,再加上家马要时常托物或者拉车,这些都会导致家马的马蹄过度磨损。

如果没有马掌的保护,家马的马蹄很快就会被磨穿,进而无法再继续工作,甚至无法正常行走。所以家马一定要有马掌保护,才能在劳作时免受伤害。有人可能又问了,牛也是役畜,需要行走、托物或者拉车,为什么不用钉牛掌呢?这其实是因为牛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以及活动状态与马完全不同。牛通常行走缓慢,很少快速奔跑,而且牛的饲养环境也多为松软的草地或者泥地,这对牛蹄的磨损都不大。另外,牛蹄分为两半,这种分趾结构能更好地分散体重压力,减少牛蹄单一部分的磨损。过去牛耕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行走在农村的土质路面,耕地也是在水田或者泥地里。况且,牛不用像马那样拉着车跑长途,也不用像马那样飞奔,这对牛蹄的磨损比较小,能与生长速度达到平衡。事实上,无论是家马、野马还是牛,是否需要钉马掌、牛掌,完全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运动方式有关。如果长期行走在坚硬的路面上,对脚掌的磨损较大,那么就需要钉马掌;而如果能达到平衡,则不需要。野外生活的马或者牛,它们已经与环境相适应,需要专门对蹄子进行保护。但家马或者家牛,要根据它们具体生活或者工作的环境,来决定是否要保护好蹄子。

绝大多数牛不需要钉牛掌,但如果需要长期在坚硬的地面上工作,也会对牛蹄进行保护,给牛蹄安装一个类似“牛掌”一样的装置。当然了,这并非普遍做法,总体上来说,牛是不用钉牛掌的。关于钉马掌,你还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