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年,准噶尔犯下大忌,洗劫了宗教圣地拉萨,四十年后惨遭灭族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2025-01-08 17:39:38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从康熙时期开始,前后持续了近七十年,准噶尔之所以败得很惨,落得个全族尽灭的下场,是诸多因素导致的。

这些因素当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准噶尔的战略定力实在太差,竟然疯狂到把自己信仰的宗教圣地拉萨给洗劫了,还杀死拉萨汗,囚禁了达赖和班禅,并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抢掠。

历史上,准噶尔的崛起,离不开噶尔丹,而噶尔丹的崛起,则离不开达赖的支持。

因此,准噶尔洗劫拉萨,不仅仅是触犯“天条”,同时是一次恩将仇报的行为,为世人所唾弃。

那么,准噶尔究竟为何要洗劫拉萨,带来了哪些影响,它又是怎么灭族的呢?

一、准噶尔为何要出兵西藏

和硕特汗国是清朝时期西藏的实际统治者,它是成吉思汗弟弟萨哈尔后裔固始汗建立的国家。

大约在清朝成立前后,固始汗先后征服青海、西康和西藏,确定了军事统治地位,但他并没有把持西藏的行政管理权,而是交给达赖负责管理。

因此,西藏属于二元政权,即汗王系统与达赖系统,只不过达赖系统的权力则来自于拉萨汗的赐予。

从固始汗开始,和硕特汗国臣服于清朝,固始汗这个称谓,其实也是清朝册封的。

五世达赖在世的时候,将管理西藏的大权交给弟子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也是西藏第五任第巴(相当于总管的意思)。

桑结嘉措很有本事,对西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对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进行了完善,使得达赖协系统的权力得以稳固和加强,和硕特汗国对西藏的控制则减弱。

当时,五世达赖有个徒弟,是准噶尔部首领的儿子噶尔丹,两人关系密切,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因为这一缘故,桑结嘉措与准噶尔的关系也很紧密。

准噶尔部出现动乱的时候,在五世达赖的支持下,噶尔丹被赐予“博硕克图汗”称号,紧急返回部落平叛。

噶尔丹打着达赖的名义,收复了不少部众,逐渐统一了准噶尔部,继而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噶尔丹

因此,准噶尔汗国与达赖的关系,不仅限于师徒或者朋友,而是政治上的盟友。

事情在五世达赖去世后出现转折,由于桑结嘉措与和硕特汗国拉萨汗关系不睦,他便延续与噶尔丹的盟友关系,与噶尔丹一起议定了隐瞒达赖死亡的消息,并制定了秘不发丧的计划。

后来,桑结嘉措派人寻找转世灵童,找到了一个叫做仓央嘉措的人,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无论是拉萨汗也好,还是康熙帝也好,竟都被瞒在鼓里,直至仓央嘉措成为达赖。

拉萨汗是和硕特汗国第四任大汗,他继位之后,一直想从达赖手里收回西藏的管理权,而桑结嘉措又是个权利欲极大之人,怎么都不肯交权,矛盾因此产生。

对于桑结嘉措隐瞒达赖之死之事,无论是拉萨汗也好,还是康熙帝也罢,都感到异常愤怒。

不过,拉萨汗同时认为这是个夺权的好机会,于是上书康熙帝说,仓央嘉措不是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且其行为不端、放荡不羁,不守清规戒律,根本就不是一位合格的达赖。

并且,拉萨汗还与桑结嘉措进行了持久的战争,最终的结果是,桑结嘉措兵败被杀,仓央嘉措则被逮捕入京,后死在半路上。

自此,拉萨汗取得了西藏的控制权,但也得罪了黄教教廷,不过康熙帝为了西藏安定考虑,认可了他的行为,而他则在第二年寻找到一个转世灵童,并将其扶上达赖宝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将仓央嘉措拉下马,其实是拉萨汗的一个阴谋,为的就是夺取西藏控制权。

实际上,仓央嘉措在西藏和蒙古贵族和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他作为达赖的身份,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并且,桑结嘉措虽然隐瞒了六世达赖之死,但在寻找转世灵童的时候是符合规定的,而且请了班禅给仓央嘉措当老师,所以仓央嘉措是合法的,并不是拉萨汗所说的假转世灵童。

在《康熙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说康熙帝深知西藏和蒙古人们都很信服仓央嘉措,所以在处理仓央嘉措的时候很谨慎,只可惜仓央嘉措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此虽系假达赖喇嘛,而有达赖喇嘛之名,众蒙古服之。

至于拉萨汗新扶持的达赖,并不被西藏和蒙古王公所认可,一度造成了西藏、蒙古、青海和康区的动乱。

就拿青海来说,以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为首的部落首领,就宣布不承认新任达赖的身份,并拒绝听从拉萨汗的调遣。

仓央嘉措

更绝的是,萝卜臧丹津等人还以仓央嘉措生前写下的“天空洁白的仙鹤,请他借给我双翅,不会远走高飞,到理塘转转就回”这句诗作为预言,派人到理塘找到转世灵童格桑嘉措,与拉萨汗拥立的达赖分庭抗礼。

对于和硕特汗国的分裂,康熙帝其实是很高兴的,因为和硕特部不过是外藩,如果能借机将其变成内藩,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康熙帝便进行了一番操作,他一方面正式册封拉萨汗拥立的达赖,兵派遣军队进驻青海西宁,对萝卜臧丹津等进行威慑。

同时,康熙帝又将格桑嘉措接到青海湟中塔尔寺中居住,因为他知道,格桑嘉措才是更多人认可的转世灵童,这是他留的一个后手。

说到这里,那拉萨汗与准噶尔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呢?

前文提到,桑结嘉措与准噶尔的关系很好,桑结嘉措与拉萨汗争权的时候,准噶尔就有不少人在背后支持。

等到桑结嘉措去世了,他的许多部下都跑到准噶尔,投靠了时任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并劝说策妄阿拉布坦进攻西藏,杀掉拉萨汗,为桑结嘉措报仇,策妄阿拉布坦虽然不喜欢桑结嘉措,但对拉萨汗的做法也很不满。

在此之前,清朝已经与准噶尔开战,噶尔丹率军与清朝进行了几场战争,但遭遇了失败,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夺权,成为准噶尔大汗。

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勃勃,他继位之后就开始厉兵秣马,扩充实力,表面上与清朝和解,其实暗藏祸心。

为了对抗清朝,策妄阿拉布坦认为,如果能夺取青藏高原,尤其是控制西藏,进而掌控拉萨的黄教教廷,就能获得号召蒙古诸部的旗帜,因为无论是漠南蒙古,还是漠北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蒙古,几乎是全民信仰黄教的。

其实,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原本是一家人,都是卫拉特四部之一,相互之间联姻频繁,已经维持了好几代人了,策妄阿拉布就娶了拉萨汗的姐妹。

但是,联姻关系并不能使策妄阿拉布坦对和硕特部心存仁慈,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他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消灭和硕特部,并吞并其部众。

当策妄阿拉布坦得知青海和硕特各部宗王已经与拉萨汗决裂,各地黄教教徒都对拉萨汗不满,拉萨汗几乎得罪光了整个黄教这个消息之后,出兵西藏的决心这才定下,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出兵即可。

在策妄阿拉布坦心里,他可不管噶尔丹与达赖是什么关系,达赖又是如何帮助准噶尔统一的,他只关心眼前利益,毕竟他是一个连亲叔叔都能出卖的人,根本不会谈什么仁义道德,对他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拉萨汗

当然,这也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因为清朝实在太强大,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通过占领西藏使自己变得强大。

二、准噶尔洗劫圣地拉萨

策妄阿拉布坦是个颇具谋略之人,噶尔丹去世后,他文治武略,迅速使准噶尔恢复元气,而且比噶尔丹时期更加强大。

但是,出兵西藏可不是小事,策妄阿拉布坦知道自己必须提前做好规划。

当时,策妄阿拉布坦的女儿博洛托克与拉萨汗的长子噶登丹衷情投意合,是一对神仙眷侣,只不过还没成婚,但他却打算牺牲女儿的幸福,从而策划一场对和硕特部的天大阴谋。

当时,拉萨汗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噶登丹衷,次子是索尔扎,而和硕特汗国的继承人是大儿子噶登丹衷,这是很早就定下的事情。

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给拉萨汗写信,要求噶登丹衷到伊犁与博洛托克成婚,婚礼举行完后再派军队护送二人回藏。

拉萨汗作为一个走过无数政治斗争的人(他本人就是杀兄自立的),总觉得策妄阿拉布坦好像有什么阴谋,但又说不上来,本着安全原则考虑,他拒绝了策妄阿拉布坦的要求,还说要博洛托克到拉萨成婚。

但是,噶登丹衷就是个大情种,他担心父亲的举动会惹怒策妄阿拉布坦,自己将无法顺利赢取心爱的女人,便以此要挟,要求父亲让自己去伊犁成婚。

拉萨汗心疼儿子,也为儿子的专情而感动,便同意其前往伊犁,还派遣一队人马保护其安全。

当然了,准噶尔当时与清朝为敌,而拉萨汗又臣服清朝,为了不使康熙帝起疑心,他又将次子索尔扎送到青海,与青海一位王公的女儿成婚。

噶登丹衷来到伊犁后,顺利与博洛托克成婚,一切都很正常,没什么异样,婚礼完毕后策妄阿拉布坦还派遣堂兄大策凌敦多布率军六千士兵护送他返回西藏,他一度为此十分感动,但他不知道这其实是策妄阿拉布坦的阴谋。

大策凌敦多布率领的六千士兵,可不是普通的士兵、侍卫和随从,而是准噶尔的精锐骑兵,个个能征惯战。

而大策凌敦多布本人也不简单,他是准噶尔的优秀统帅,能力超群,曾多次击败沙俄和哈萨克汗国军队,许多年之后,他又在和通淖尔让清将傅尔丹所部数万人全军覆没。

准噶尔派遣大策凌敦多布护送女儿女婿回藏其实只是掩护,其真实目的是趁机进攻西藏,夺取黄教教廷拉萨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策妄阿拉布坦还派遣了一支由300人组成的秘密部队,准备偷偷前往青海塔尔寺,将清军控制的达赖格桑嘉措抢过来,以便夺取拉萨后利用格桑嘉措来控制黄教教廷。

大策凌敦多布出发后,带着六千全副武装的勇士,从塔里木盆地翻越昆仑山进入西藏阿里,和硕特汗国驻守阿里的将领康济鼐觉得不对劲,认为到这支准噶尔军队来者不善,于是连忙派人到拉萨报告消息,然后坐等拉萨汗的命令。

但可惜的是,拉萨汗当时人不在拉萨,而是在纳木错湖东面的当雄草原,与回来看望他的次子及儿媳游玩,正在愉快地享受天伦之乐。

而留守西藏的官员在接到康济鼐的紧急书信后,根本就没当回事,因为噶登丹衷到伊犁成婚是拉萨汗同意的,且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历来都有联姻,准噶尔派人护送噶登丹衷回藏,似乎并没什么不妥。

于是,留守官员就给康济鼐去了一封信,让他不要草木皆兵,以免让准噶尔人误会,然而聪明的大策凌敦多布早就察觉到了康济鼐的异样,已经率军火速通过阿里无人区,向拉萨快速前进。

就这样,和硕特汗国失去了将敌人拒之门外的唯一机会。

1717年6月,大策凌敦多布率军抵达纳木错湖,此前大军一直快速行军,将士们十分疲惫,他便下令在湖边休整,同时派人潜入拉萨散布消息,说准噶尔人要护送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格桑嘉措到布达拉宫举行坐床仪式。

这个消息就像炸弹一样,立马在拉萨炸开了锅,无论是西藏贵族也好,还是民众也罢,都对格桑嘉措的到来表示欢迎。

还没开战,和硕特汗国内部就出现了动乱,拉萨汗这才意识到准噶尔人确实包藏祸心,但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召集精锐部队,情急之下他就近召集部队对准噶尔军发起进攻,毫无疑问被大策凌敦多布率领的准噶尔精锐击败,大将阿戎巴、索朗扎巴、莆唐巴战死,颇罗鼐受伤。

眼看准噶尔军就要进攻拉萨了,颇罗鼐就对拉萨汗说,赶紧让索尔扎返回拉萨主持防御,拉萨汗本人则在当雄地区招募士兵,拖住准噶尔军进军的步伐。

但是,仓促之间又能召集多少士兵呢?而青海各宗王早就靠不住了,现在能帮拉萨汗的,只有清朝在青海的驻军了。

于是,拉萨汗率军回到拉萨,同时派人向清军救援,他希望清军能早点出发。

但是,大策凌敦多布根本就不会给清军救援拉萨的机会,他打着拥护格桑嘉措的口号,得到了藏人的支持,一路上势如破竹,杀得和硕特守军节节败退,很快就就抵达拉萨城下,并将拉萨围得水泄不通。

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三大寺的僧人听说准噶尔人是为了拥立格桑嘉措而来,纷纷带着粮食和武器出城送给大策凌敦多布,许多年轻人甚至加入准噶尔军队,一起对抗拉萨汗。

拉萨汗的一些手下也预感到拉萨将不保,于是纷纷逃离,就连大将颇罗鼐都离他而去,但他认为自己是固始汗的子孙,发誓要与拉萨共存亡。

1717年11月,准噶尔军开始攻城,拉萨变得更加混乱,尽管拉萨汗率军积极抵抗,但和硕特汗国早就人心涣散,一些不满拉萨汗的官员趁机打开城门放准噶尔军进城,拉萨就此沦陷。

经过一番巷战之后,拉萨汗最终被杀死,次子索尔扎被俘,统治了西藏七十多年,经历了五代汗王的和硕特汗国就此灭亡。

此后,准噶尔人又杀掉了噶登丹衷,博洛托克则被送回准噶尔,嫁给辉特部首领韦征,生下一个儿子阿睦尔撒纳,后来给准噶尔带来灭顶之灾的就是他。

三、准噶尔的报应

原本,西藏人民带着满心欢喜,认为准噶尔人会带来格桑嘉措,但其实策妄阿拉布坦派去青海的秘密部队,压根就没得到格桑嘉措,因此大策凌敦多布是空着手去拉萨的。

更让西藏人民感到愤怒的是,准噶尔人占领拉萨之后,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对象人民实施残暴统治,同时派遣军队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洗劫!

当时,准噶尔士兵看到布达拉宫放着千余年来积攒的各种奇珍异宝,于是心生觊觎之心,便冲入布达拉宫,将大量黄金、玛瑙、珍珠、翡翠、珍贵艺术品全部抢走。

我们已经无法统计准噶尔人从布达拉宫抢走了多少东西了,只知道布达拉宫经此劫难,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要知道,拉萨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俗称黄教的宗教圣地,而布达拉宫则是黄教教主达赖喇嘛的驻地,准噶尔作为信仰黄教的蒙古部落,尽然洗劫了自己的宗教圣地,这件事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的。

准噶尔人的这一举动,不但得罪了藏区人民,也得罪了几乎所有蒙古人,再加上准噶尔早就侵略成性,毫无诚信可言,因此在经历了洗劫布达拉宫之事后,它几乎成为全民公敌。

从战略上而言,准噶尔人吞并和硕特部、占领拉萨是行得通的,但他们太没有战略定力了,竟然用谎言欺骗藏区人民,还在藏区实施残暴统治,并对宗教圣地进行洗劫,这无疑是触犯众怒的,也为日后准噶尔的灭族埋下了伏笔。

准噶尔占领西藏后,清朝很快就得知了消息,于是派遣大军对其进行征讨,醒悟过来的藏区人民纷纷配合清军进攻准噶尔,导致准噶尔几乎全军覆没,被迫退出西藏。

鉴于准噶尔人的危害太大,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连续三代帝王,都将准噶尔视为大敌,并动用了大规模军队对其进行打击。

在清朝的连续打击以及西藏和蒙古人民的配合下,准噶尔不断被削弱,直至其分裂。

后来,阿睦尔撒纳成长为准噶尔实权人物,在投降清朝后,帮助清朝征服准噶尔,但此人野心勃勃,竟然降而复叛,还与哈萨克和沙俄相勾结,导致了乾隆帝的震怒。

1757年,乾隆帝再次对准噶尔进行征讨,一举荡平准噶尔,同时追击到哈萨克境内,击败了负隅顽抗的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逃入沙俄后病死。

清朝夺取准噶尔后,鉴于准噶尔这个部族太过反复无常,也干过太多年怒人怨之事,于是对实施了大屠杀,准噶尔人几乎被残杀殆尽,自此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准噶尔盆地这个名字,继续被我们所熟知。

准噶尔的灭亡,与其说是清朝造成的,不如说是它自己作死的,已经跟清朝为敌了,怎么还要洗劫拉萨,与藏区和蒙古人民为敌,从而让自己失去潜在的盟友呢?

而准噶尔给拉萨和藏传佛教造成的影响,也永远无法抹去,一个叫做格鲁塞的法国历史学家,曾在他的著作《草原帝国》中这样评价准噶尔:

准噶尔人,这些虔诚的喇嘛教徒,洗劫了他们自己的宗教圣城,而以掠夺来的宝物去装饰固尔扎的喇嘛寺庙。

这段话听起来多么讽刺,我们不禁要问,准噶尔人真的信仰黄教吗?

0 阅读:3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历史要细品,读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