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的新疆北部,有一个面积达到38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是我国内陆第二大盆地,它就是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这个名字,许多人很熟悉,它就是清朝时期的准噶尔汗国,而准噶尔盆地则是准噶尔汗国的腹地。
几百年过去了,曾经强大的准噶尔汗国,早已不复存在,只以准噶尔盆地这个名字,继续被人们所熟知。
准噶尔曾一度给清朝造成巨大威胁,康熙和雍正时期,它十分活跃,与清朝爆发了持久战争,却在乾隆时期突然灭亡。
很多人可能会问,准噶尔是怎么灭亡的,清朝与准噶尔最后一战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清朝与准噶尔的持续战争准噶尔是卫拉特四部之一,而卫拉特的前身则是瓦剌,瓦剌曾让明朝十分头疼,而准噶尔继承了瓦剌的战斗属性,同样让清朝感到头疼。
康熙时期,噶尔丹统一了松散的准噶尔部,建立了准噶尔汗国,之后他四处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叶尔羌汗国和哈萨克汗国,称雄西域。
噶尔丹仍对此感到不满足,竟然发兵攻打归降清朝的喀尔喀蒙古诸部,威胁到清朝的安全,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
康熙帝在解决了三藩之乱后,发起了对准噶尔部的三次进攻,最终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噶尔丹,噶尔丹在悲愤交加中病死。
清军之所以能击败准噶尔,还在于先进火器的使用,这对蒙古铁骑来说几乎是降维打击。
不过,准噶尔并未就此趴下,噶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控制了准噶尔汗国。
策妄阿拉布坦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噶尔丹与清军交战之时,他却趁机控制准噶尔部,然后外通清朝孤立噶尔丹,致使噶尔丹惨败。
在清朝的扶持下,策妄阿拉布坦成为新的准噶尔大汗,尽管噶尔丹损失了不少兵力,但并未伤及元气。
再加上,策妄阿拉布坦选择臣服清朝,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此后几十年,他选择休养生息,实力因此得以恢复。
到了康熙帝晚年,策妄阿拉布坦就开始搞事情了,他竟然出兵西藏,洗劫了宗教圣地拉萨,杀死拉萨汗,软禁了达赖和班禅。
为了夺回拉萨,康熙帝发兵十数万征讨,策妄阿拉布坦最终退出西藏,返回准噶尔本土。
康熙帝本打算乘胜追击的,但还没来得及部署,他就撒手人寰了,而雍正帝继位后,政局又不是很稳定,这就又给了准噶尔以喘息之机。
1723年,策妄阿拉布坦公开支持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雍正帝派遣年羹尧与岳钟琪出征,最终平定叛乱。
之后,清朝与准噶尔达成议和,准噶尔开始发展自身,策妄阿拉布坦在新疆进行残暴统治,以人质制来胁迫新疆和哈萨克人民,从而收取沉重的赋税。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这个人比他父亲还厉害,给清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大力发展军事,尤其引进了先进的火器,然后对外扩张。
巅峰时期,准噶尔的属地包括乌兹别克斯坦、新疆、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广大地区,国土面积一度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00万,军队则有30余万。
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噶尔丹策零的野心却不断膨胀,对清朝控制的北方地区产生了觊觎之心。
雍正帝深知准噶尔是清朝的最大威胁,于是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派遣岳钟琪和傅尔丹率领近20万大军征讨。
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清军两路夹击准噶尔,但准噶尔军队在狡猾的噶尔丹策零的带领下,不但让傅尔丹数万八旗精锐全军覆没,而且击败了岳钟琪率领的十几万绿营精兵,岳钟琪所部损失惨重。
这是清朝与准噶尔持续了几十年战争中,败得最惨的一次,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
此战过后,清朝与准噶尔又爆发了几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也都很疲惫。
最终,在雍正帝的推动下,两国再次议和,规定以杭爱山为国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两国再次进入短暂的和平期。
正所谓物极必反,准噶尔侵略成性,洗劫拉萨触犯“天条”,必将受到严厉打击。
二、阿睦尔撒纳之乱在准噶尔历史上,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的地位很高,他们虽然对外征战不断,但其本土却一直保持和平,畜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商业也十分繁荣,准噶尔在这对父子手上走向全盛时期。
乾隆帝继位后,噶尔丹策零维持了与清朝的友好关系,双方进行互市,商旅往来不绝。
有人可能要问,强大而又好战的准噶尔,为何突然对清朝这么温顺?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准噶尔遭受了沙俄的入侵,而同样有此苦恼的还有清朝,两国都与沙俄进行了长期抗争,有时候甚至携手对抗沙俄,最终收复了被沙俄侵占的土地,挫败了沙俄借清朝与准噶尔交战之际扩充领土的野心。
原本,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准噶尔在乾隆十年(1745年)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许多准噶尔人病死,噶尔丹策零也在伊犁去世。
噶尔丹策零去世后,准噶尔内部围绕汗位进行了激烈地争夺。
噶噶尔丹策零有三子一女,按照他的遗嘱,由嫡出的二儿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继位,一般称作阿占汗。
但是,阿占汗不是个合格的君主,他年少不谙事务,继位后不理政务,沉迷酒色,而且猜忌心极强,为人又十分残暴,竟然软禁了帮助他处理政务的姐姐鄂兰巴雅尔,引起了准噶尔贵族和大臣们的不满。
当时,许多人希望阿占汗的哥哥喇嘛达尔扎当大汗,鄂兰巴雅尔的丈夫便密谋发动政变,最终杀死阿占汗,扶持喇嘛达尔扎登上汗位。
但是,喇嘛达尔扎是庶出的儿子,和硕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台吉达瓦齐便拥立噶尔丹策零嫡出的幼子蒙古什为台吉,从而与喇嘛达尔扎对抗。
喇嘛达尔扎当然不干了,便设计杀死了蒙古什,这一做法导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准噶尔随即进入到内乱当中,进行了数年内战,不少准噶尔部贵族投降清朝,其实力因此被削弱。
乾隆十七年(1752年),在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准噶尔贵族达瓦齐杀死喇嘛达尔扎,继位当了大汗。
不过,达瓦齐也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继位后很快就与野心勃勃的阿睦尔撒纳爆发矛盾,阿睦尔撒纳准备割据伊犁,他便率军征讨,击败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则带着两万将士投降清朝。
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的投降,对准噶尔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对清朝来说却是大好事,乾隆帝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册封他为双俸亲王,他则将准噶尔的情况全部告诉乾隆帝。
乾隆帝认为,准噶尔内部逐渐瓦解,是解决准噶尔问题的大好时机,于是发兵二万五千人,分两路大军进攻准噶尔,阿睦尔撒纳被任命为北路军的副将军。
在进攻准噶尔途中,阿睦尔撒纳一路招降各部,由于达瓦齐不得人心,所以各部都投降清军,清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击败了准噶尔军队,还活捉了达瓦齐。
不过,在此过程中,阿睦尔撒纳暗藏野心,他暗中扩充实力,收纳了不少准噶尔将士,打算在战争结束后夺取准噶尔大汗之位,乾隆帝也被他蒙在鼓里。
战争结束后,达瓦齐被押送到北京,乾隆帝只留下五百清军镇守在伊犁。
对于准噶尔部,乾隆帝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他将车凌封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封为辉特汗,班珠尔封为和硕特汗,噶勒藏多尔济封为绰罗斯汗,准噶尔汗国就此解体,卫拉特也再次分裂成为四部。
乾隆帝的这个做法,引起了阿睦尔撒纳的极大不满,阿睦尔撒纳便武力威胁其他三部,自立为卫拉特四部总汗。
为了得到清朝的承认,阿睦尔撒纳还四处鼓吹“威胁论”,试图胁迫乾隆帝封他为准噶尔大汗:
四卫拉特与喀尔喀不同,若无总统之人,恐人心不一,不能外御诸敌,又生变乱。
毫无疑问,阿睦尔撒纳的要求遭到了乾隆帝的严词拒绝,他却不肯罢休,四处拉拢准噶尔贵族,还扩充了军队规模,以防范哈萨克为由,新招募了9000余人入伍。
阿睦尔撒纳
这还没完,阿睦尔撒纳还与哈萨克实际上的大汗阿布赉汗达成了联盟。
种种迹象表明,阿睦尔撒纳准备恢复准噶尔汗国,乾隆帝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下诏让阿睦尔撒纳回京述职,试图借机处置阿睦尔撒纳。
但是,阿睦尔撒纳看穿了乾隆帝的心思,他假装前往北京,一路上走得极慢,这当然是为了争取时间。
当阿睦尔撒纳走到热河的时候,他的在准噶尔的亲信也做好了准备,于是抢掠了清朝的粮台之后返回准噶尔,并发兵攻打伊犁,杀掉了驻守在此的五百清军,清将班第、鄂容安等战死,萨喇尔被俘。
当时,清朝清军定西将军永常驻扎在扎木垒,他手上有六千精锐,反对参与叛乱的准噶尔贵族扎木带着部众投靠他,请去他出兵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但他误以为是计谋,于是逮捕扎木,并率军撤退到巴里坤,这就是使得阿睦尔撒纳叛乱没有及时得到遏制。
三、清军再征准噶尔很快,乾隆帝就得知了准噶尔的情况,为此他重新册封四汗,取消了阿睦尔撒纳的汗位,由巴雅尔取而代之,这一措施是为了拉拢准噶尔贵族。
同时,乾隆帝决定派遣大军征讨准噶尔,他任命策楞为定西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分西、北两路大军攻打伊犁。
当时,新疆正值寒冷时节,气温极低,不利于大军作战,策楞曾建议乾隆帝,可以等到第二年开春再出兵。
但乾隆帝认为,越拖对阿睦尔撒纳越有利,清军应该尽早进攻,为此他下令大军马上出发。
得知清军大举进攻,一些被迫协从阿睦尔撒纳,以及一些本就摇摆不定的准噶尔贵族,选择临阵倒戈,投降了清军,使得阿睦尔撒纳无力对抗清军。
但是,阿睦尔撒纳十分狡猾,竟然两次假装投降清军,都骗过了策楞。
原来,策楞本来就不同意冬季进攻,得知阿睦尔撒纳投降,大喜过望,以为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问题,于是停止追剿,这就给了阿睦尔撒纳以喘息之机,而清军则错过了最佳进攻时机。
趁着这个间隙,在阿布赉汗的帮助下,阿睦尔撒纳以武力威胁准噶尔各部贵族继续参与叛乱,他的声势因此再次大涨。
乾隆帝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以延误战机为由将策楞等人治罪,同时派遣达尔党阿、哈达哈和兆惠奔赴前线继续征讨,并从各地调集了援军。
这一次,那些摇摆不定的准噶尔贵族再次倒戈投降清军,加之准噶尔刚好爆发大规模瘟疫,人畜大量死亡,阿睦尔撒纳无力作战,便率部逃入哈萨克,投奔了阿布赉汗,而清军则毫不费力就占领伊犁。
这一次,乾隆帝下令清军必须消灭阿睦尔撒纳,达尔党阿便率部一千余人进入哈萨克。
达尔党阿刚进入哈萨克,就与阿睦尔撒纳以哈萨克头人霍集伯尔根率领的二千余人遭遇。
不过,刚一交战,哈萨克军就迅速溃败,清军先是斩杀570人,一路追击后又斩杀340人,阿睦尔撒纳趁乱逃走。
阿布赉汗
此战过后,达尔党阿并没有趁胜进攻哈萨克,而是放回俘虏,要求阿布赉汗捉拿阿睦尔撒纳,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阿布赉汗不想成为清朝附庸,于是心生一计,他派人到清军大营假装投降,说十五日内必定捉拿阿睦尔撒纳,但转头就调集一千余人支援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反攻清军,却再次达尔党阿被击败。
尽管达尔党阿取得了胜利,却延误了战机,迟迟没有抓住阿睦尔撒纳,导致清军遭到了一些准噶尔贵族的轻视,于是纷纷降而复叛。
随着局势的恶化,准噶尔的叛乱的范围开始扩大化,这是清军始料不及的,便连忙出兵平乱,阿睦尔撒纳则被晾在一边。
为了更好地平叛,清军开始在喀尔喀地区征集战马和士兵,导致了蒙古人民的强烈反对,唐努乌梁海一带的喀尔喀部郡王青滚杂卜趁机脱离清朝,举兵反起叛乱。
更糟糕的是,青滚杂卜不但自己叛乱,还派人与阿睦尔撒纳联合,并在喀尔喀地区鼓动其他部落参与叛乱,他声称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反抗清朝,各部群起响应。
就这样,准噶尔的叛乱再次升级,除了哈萨克之外,喀尔喀也跟着一起叛乱,这是乾隆帝打死都想不到的。
更让乾隆帝想不到的是,正当清军在准噶尔平乱之时,原本归降清朝的土谢图汗,也因为对清朝不满而发起叛乱,他与青滚杂卜一起发起“撤驿之变”,撤回了帮助清军镇守在漠北各驿站的喀尔喀士兵,致使清军运输系统陷入瘫痪,西北两路大军也失去联系。
并且,青滚杂卜还派军袭击乌苏雅台等清军营地,这预示着喀尔喀与清朝正式决裂,准噶尔引起的叛乱扩大到漠北地区。
四、叛乱的彻底平定由于叛乱的范围实在太大,乾隆帝便决定先解决青滚杂卜和土谢图汗,再征讨阿睦尔撒纳,进而征服哈萨克。
乾隆帝利用赛音诺颜部与土谢图汗的矛盾,让该部贵族成衮扎布出兵9000征讨尔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衮扎布不但击败了青滚杂卜,瓦解了青滚杂卜与土谢图汗的联盟,而且恢复了清军在漠北的运输系统。
平定青滚杂卜叛乱之后,乾隆帝认为加强对喀尔喀的控制十分重要,于是设置了库伦大臣。
平定喀尔喀之后,土谢图汗也再次臣服,乾隆帝便开始重新布置西征,在此之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他将远在准噶尔和哈萨克的清军全部召回。
兆惠也放弃伊犁,在六千援军的支援下,回撤到巴里坤驻扎,一路上他与准噶尔叛军追兵血战,杀敌数千。
清军从准噶尔撤退后,其内部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竟然又陷入到无休止的战争当中。
乾隆帝审时度势后认为,准噶尔群龙无首,不足为惧,阿睦尔撒纳是各方式势力的居中人物,才是心腹大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任命衮扎布为定边将军,作为北路军主将,兆惠则作为西路大军主将,两路大军直接杀向准噶尔,马不停蹄,目标直指哈萨克。
兆惠
很快,大军就出征了,正如乾隆帝所料,准噶尔是一盘散沙,加之当时准噶尔的瘟疫还没有完全结束,人员损失太大,根本经不起清军主力围剿,所以很快被平定。
五月,清军进入哈萨克境内,阿布赉汗的军队一触即溃,于是派遣使者投降,表示归顺清朝,同时许诺交出阿睦尔撒纳。
不过,阿睦尔撒纳实在太狡猾,他察觉了阿布赉汗的异样,于是连夜带着8名亲属逃离哈萨克,渡过额尔齐斯河,逃到沙俄境内,得到了沙俄的庇护。
事实上,在此之前,沙俄一直在密切关注准噶尔的局势,多次表示愿意接纳阿睦尔撒纳,因此阿睦尔撒纳叛逃沙俄并非偶然。
在沙俄的操控下,阿睦尔撒纳加入了沙俄过继,他还积极策划反攻准噶尔,沙俄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支持。
乾隆帝对沙俄的做法相当不满,多次提出抗议,甚至以武力相威胁,但沙俄不为所动。
就在乾隆帝头疼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阿睦尔撒纳染上了天花,没过多久,阿睦尔撒纳死亡的消息也传来。
在清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沙俄最终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交还,乾隆帝命人查验无误后,宣布“准噶尔全局自可以告厥成功”。
至此,准噶尔被彻底平定,但故事还未结束。
鉴于历史上准噶尔统治者反复无常,多次降而复叛,准噶尔各部也都是墙头草、见风倒,留着迟早是祸害,于是对其进行了大屠杀:
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若干户,缩设佐领昂吉,此外数干里间,无瓦刺一毡帐。
说准噶尔人死于瘟疫的有十分之四,逃入哈萨克和沙俄的有十分之一二,被清军杀掉的大约有十分之三,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经过清军的屠杀,准噶尔部几乎消失,自此之后成为一个地名。
准噶尔平定之后,乾隆帝命兆惠率大军镇守伊犁,后来又对南疆的大小和卓发起征讨,大小和卓曾参与阿睦尔撒纳叛乱,阿睦尔撒纳死后依然与清朝对抗,最后也被兆惠平定,新疆自此归于清朝的绝对统治之下。
而受到准噶尔叛乱的影响,哈萨克也在清军征讨下,被迫臣服于清朝,1757年阿布赉汗曾派遣使团出使清朝,在国术中有这样一段话:
哈萨克小汗臣阿布赉谨奏中国大皇帝御前……臣阿布赉愿率哈萨克全部,归于鸿化,永为中国臣仆。
阿布赉汗归降清朝,在中亚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当时他虽然是哈萨克的总汗,却只是中玉兹的大汗,不过大小玉兹自他归降清朝后,也纷纷派使者到清朝归降。
平定阿睦尔撒纳后之乱
随着哈萨克的归降,清朝作为东亚霸主的地位得到加强,清朝西北局势也进入相对平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