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松骨峰血战背后:团长范天恩私自率部赶入战场,却载入史册

浩舞默画历史 2025-01-15 10:44:51
引言

松骨峰战役是场惨到极致的硬仗,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背后,还有个让人拍案叫绝的故事。

335团团长范天恩,竟然“私自”率领部队赶到松骨峰,这是战场上的大忌。

按理说这得受处分,可结果他不但没被处罚反而被永载史册,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范天恩为什么要这么做?

逆境中的抉择

1950年末的朝鲜,第二次战役打响了,38军第一次战役他们损失惨重。

这口气他们咽不下,作为“万岁军”的38军,怎么能败给美国军队?

335团团长范天恩一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攻打德川,他就想要酣畅淋漓地打一场。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团里的电台又坏了,这就意味着和上级联系不上了。

这在战场上可是个大麻烦,但对范天恩来说却似乎是个“天赐良机”。因为这下没法请示了,那就有机会直接去嘎日岭。

这个地方是美军可能撤退的路线,范天恩把团里的干部召集起来,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

干部们一听都很兴奋,于是335团的战士在他的率领下,掉头就往嘎日岭方向急行军。

但是和这个举动属于擅自更改计划,没有和上级说,这是严重的违反纪律,要是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那后果真的都不敢想。

但范天恩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知道38军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他自己也渴望一场硬仗来证明自己。

凛冽的寒风中,335团的战士们冒着风雪,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

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脚上穿着冻得硬邦邦的胶鞋,许多战士的耳朵和脸都被冻伤了。

营地上休息的志愿军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要狠狠地和敌人打一仗。

这场“抗命”的急行军,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范天恩和335团的命运走向何方?

艰苦的行军路

朝鲜的山路崎岖难行,尤其是在冬天积雪覆盖更是寸步难行。

他们没有向导,只有一张比例尺不大、信息也不太准确的军用地图,大部分时间只能摸黑前进。

战士们又累又饿又冷,朝鲜的冬天动辄零下二三十度,寒风刮在脸上生疼,战士们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志愿军只能以冰冷的土豆为身体补充热量

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咬紧牙关,默默地前进,对他们来说找到美军主力,打一场胜仗比什么都重要。

在行军途中他们意外遇到了一支友军,从这里他们得知了一个战争的新进展,德川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这个消息让范天恩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原本“抗命”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既然德川的战斗已经结束,那么335团前往其他地方支援也算是合理调动,不用担心受到上级的责罚了。

更幸运的是,他们在一处山沟里发现了一辆被摧毁的美军车,这辆车虽然已经报废,但上面的电台却奇迹般地完好无损。

通讯员立刻把电台拆了下来,经过一番调试,竟然还能用。

恢复通信后,范天恩立刻联系上了38军军部,他这才得知38军的主力正在嘎日岭方向,准备围歼美军。

范天恩听到这个消息他欣喜若狂,这不正合了他的心意吗?

疲惫、饥饿、寒冷,这些曾经困扰他们的难题,此刻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他们知道,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离那场梦寐以求的与美军主力的决战,也越来越近。

解了112师之急

112师师长杨大易那几天愁得头发都快白了,第二次战役打响后,38军一路高歌猛进,把南朝鲜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美军也开始慌了,准备从北朝鲜撤退。

而松骨峰这个位于嘎日岭东南侧的小山头,恰好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拿下松骨峰就等于掐住了美军的咽喉,可以有效迟滞他们的撤退,为38军主力围歼美军创造有利条件。

可是112师的主力部队都被其他战斗任务牵制,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人手能去守着松骨峰。

杨大易急得在地图前转来转去,松骨峰的防御任务迫在眉睫,可他手上却连一个可以调动的连队都没有,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就在这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杨大易抓起电话听到话筒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对方说自己是范天恩,已经到达嘎日岭附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杨大易顿时又惊又喜,他原本以为335团还在德川执行攻坚任务,没想到他们竟然“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范天恩简要地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包括电台损坏等情况,他当然不会主动提及“抗命”的事,只是说他们根据战场形势,判断嘎日岭方向可能需要增援。

杨大易一听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不过在战场上随机应变、敢于承担责任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更何况范天恩的到来,正好解决了112师的燃眉之急。

于是他果断把松骨峰的防御任务交给了范天恩的队伍,放下电话,杨大易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有了335团的加入松骨峰的防御就有了保障,范天恩的主动请缨,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宝贵的信任和机会。

松骨峰的铁血阻击

1950年11月末的松骨峰寒风呼啸,335团的战士们就潜伏在这片冰天雪地里,等待着和美军的殊死搏斗。

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阻击美军南逃,保障38军主力围歼敌人的重任。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美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战斗打得异常惨烈,3连曾经拥有近200人,几乎拼光了所有人,最后只剩下不到十个人。

范天恩站在指挥所里,看着眼前惨烈的景象,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知道这场战斗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期间因为弹药已经没剩多少了,范天恩下令让大家端起刺刀和敌人近距离搏斗。

战士们就是这样,先后打退了美军的5次进攻,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一道防线,并且成功反击。

经过几天的浴血奋战,335团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为38军主力全歼美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后著名作家魏巍来到了松骨峰,他被335团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

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把这个队伍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多年以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位英雄的故事,作品《天生无畏》横空出世。

书里详细讲述了范天恩的戎马一生,以及335团在松骨峰的浴血奋战,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

范天恩“抗命”奔赴松骨峰,与其说是“擅自行动”,不如说是基于战场形势做出的一个大胆而正确的判断。

他急于和美军主力交战,更重要的是他准确地预判了松骨峰的战略意义,在关键时刻,为112师送去了最急需的支援。

范天恩全家福(除妻子外,范家全是军人)

战场上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更重要的是赢得胜利,范天恩的“抗命”,恰恰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指挥员的担当和魄力。

他把自己的名字和335团全体战士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松骨峰的纪念碑上。

参考资料:

1.《天生无畏》出版 记录抗美援朝英雄范天恩的一生人民网2024-09-24 17:51

2.《志愿军:雄兵出击》:团长范天恩是泰安人,“神兵天降”松骨峰——齐鲁壹点2023-10-08

0 阅读:11
浩舞默画历史

浩舞默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