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强大的战争机器,以无数伊拉克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代价,将萨达姆政权推翻。
2011年2月17日,美国联合西方盟友杭然对利比亚发起袭击,短短半年时间将其赶下台。
两位没有屈服于美国淫威、危及到美国利益的国家元首,最终双双死于非命,美国人的霸权行径在这一刻展露无疑。
萨达姆、卡扎菲罹难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的同时也在纷纷联想,下一个被美国攻击下台的领导人将是谁......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从“御用棋子”到弃子萨达姆,美国人手中曾经的“御用棋子”。
美国对萨达姆的掌控、对中东影响力的施加,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彼时,美苏两大超级势力在中东掀起瓜分势力的狂潮,石油资源丰富、地缘位置特殊的伊拉克,自然成为两大阵营博弈的焦点。
苏联打着支持阿富汗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号,通过军事援助打开了一众中东国家的大门。
美国则是借助中央情报局,通过各种公开和秘密手段,在阿拉伯世界制造暗杀政变活动,推翻亲苏政权,培植亲美反共势力。
伊拉克当时被视作亲苏亲共的卡塞姆政权,就是美国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时年23岁的萨达姆参与到了刺杀卡塞姆的阴谋中。
刺杀当天,萨达姆在枪战中受伤逃走,在简陋肮脏的躲藏处自己取出了腿部的子弹,并发誓要与卡塞姆斗争到底。
强烈的反苏立场和冒险精神,让萨达姆引起了CIA的注意,认为此人是打掉卡塞姆政权的一个理想打手。
因此后续二十年间,萨达姆屡屡受到美国人的暗中帮助。
从监狱出逃、与政府斗争,种种反政府斗争的背后,都是美国人在出力。
1976年,萨达姆在美国的扶持下,一步步成为伊拉克掌握实权的第二号人物。
3年后他又凭借高明的手腕发动政变,坐上总统之位,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争霸的一枚重要棋子。
然而令美国人意料不到的是,登顶政治巅峰的萨达姆,竟慢慢走到了美国的对立面。
或者说,为了伊拉克自身的利益,萨达姆不愿再向美国妥协。
两伊战争后,坐拥百万大军的萨达姆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盖世英雄”,急剧膨胀的野心让他愈发不把美国放在眼里,这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不顾美国反对悍然发动对科威特的战争。
数十架战机、350辆坦克、7个摩步师共计1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入科威特,短短几个小时便占领了这个临近小国。
萨达姆的战争行为不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公愤,同时也触犯了美国在中东的地缘利益。
越南战争惨败后,美国的侵略霸权行径一度有所收敛。
而萨达姆对科威特的入侵之举,恰恰给了美国人一个重新树立世界霸主地位的绝好良机。
于是,美国联合一众西方盟友组成76万人的多国大军,给伊拉克来了一场降维打击。
此战过后,伊拉克国内9成基础设施被炸毁,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
可身处逆境中的萨达姆却丝毫没有服软的意思,屡屡与美国人叫板。
眼看这枚棋子失去利用价值,美国人最终做出了除掉萨达姆的决定。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凭借绝对的军事优势,美国轻而易举攻占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尽管萨达姆在战争初期躲掉了美国的“斩首”,并带领政府一众高官“人间蒸发”。
但美国人凭借发达的情报机构和重金诱惑,最终还是在2003年7月22日将萨达姆的两个儿子击毙,包括萨达姆在内的一众前政府高官也尽数落网。
2006年11月5日,萨达姆被美国人判处死刑。
这位美国人曾经的“御用棋子”,终究还是在失去价值后,被美国人送上黄泉路。
而另一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也即将迎来与萨达姆类似的命运。
坚决反美的卡扎菲从历史来看,美国与利比亚有着漫长的友谊关系。
早在1796年,美国就与当时的卡拉曼丽王朝建立外交关系。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度向利比亚提供了1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后者成为世界人均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作为回报,美国也从利比亚手中获得了有着“不沉航母”之称的惠勒斯军事基地。
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控制利比亚,实现了遏制苏联、维护欧洲和地中海安全的目的。
利比亚成为美国在中东、欧洲、非洲的重要棋子,可这一切随着卡扎菲的上台,瞬间土崩瓦解。
1969年,利比亚爆发“九月革命”,卡扎菲上台建立民族主义国家,这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帝国主义色彩的政权。
卡扎菲主张阿拉伯国家独立和统一,反对美国干预非洲和中东事务,在这一执政理念下引导下,利比亚迅速通过收回惠勒斯军事基地、石油国有化、支持巴解组织、改善与苏联关系,彻底与美国撕破脸皮。
卡扎菲上台之初就提出:“外国军事基地前景暗淡,利比亚人民不接受外国基地、外国人、帝国主义和侵略者。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将收回军事基地。”
美国人想讨价还价,推迟撤离,结果卡扎菲强硬宣称:“如果美国不满足利比亚的要求,利比亚将成为下一个越南。”
1970年6月11日,愤怒的美国人被迫离开利比亚。
惠勒斯军事基地的解决,并没能为美利关系的改善扫清道路。
70年代初期,利比亚和美国的关系愈发恶化。
在卡扎菲的支持下,巴基斯坦武装组织在苏丹暗杀了美国驻苏丹的两位外交官。
更令美国人想不到的是,利比亚宣布将包括四家美国石油公司在内的所有外国石油巨头国有化,收回所有公司51%的股份。
此举直接动摇了美国的石油利益,引得白宫方面严重不满。
可卡扎菲政府毫不在乎,称:“美国人自以为能统治世界,而阿拉伯人民在其傲慢的脸上,狠狠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然,最令美国人接受不了的是,卡扎菲还主动改善了与苏联的关系。
上台后,卡扎菲逐渐放弃中立外交政策,出于利比亚现实利益需求,开始有意疏远西方世界,向苏联靠拢。
利比亚与苏联签署大笔军售订单,苏联答应为卡扎菲政府提供先进军事武器,包括研制核武的核反应堆。
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外交政策转向,彻底惹恼了美国人。
1977年4月,美国将利比亚列为恐怖主义国家。
80年代之后,随着苏联在全球扩张态势的形成,美国加强了对苏联的遏制。
而作为苏联中东代理人的利比亚,无疑成为美国的重点打击目标。
此后双方关系持续恶化。
2011年,美国更是趁着利比亚国内反政府斗争如火如荼之际,悍然发动对利比亚的突袭。
毫无还手之力的卡扎菲政府迅速覆灭,卡扎菲本人也在家乡苏尔特落网,并被直接枪杀。
又一位坚定的反美元首,惨遭美国人的迫害而亡。
从个人遭遇来看,萨达姆与卡扎菲无疑有着相同的命运,因此在两人相继出事后,国际社会纷纷猜测,下一个会步两人后尘的元首会是谁。
在众多猜测中,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无疑“呼声最高”。
险些步后尘的内贾德内贾德,伊朗第9、第10届总统。
在伊朗、中东、乃至全世界,内贾德都是整治作风最强硬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这种强硬,主要体现在针对美国、以色列等敌对国家的不屈服和不妥协上。
内贾德强硬外交的一大表现,莫过于坚决维护伊朗利用核能的基本权利。
核武器在世界政治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容置疑,对于弱国尤其如此。
正如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所说:“强大就意味着拥有先进技术,而核技术则是所有技术中最先进的。”
伊朗政府虽然一直强调其没有发展核武器的动机和必要性,但是在利用核能和发展民用核工业问题上,内贾德的立场却异常强硬。
2005年8月,内贾德就任总统职位,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
他不仅在言辞中据理力争,坚决维护进行浓缩铀活动的合法权利,并且不断推进核能开发进程,以实际行动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抗衡。
2006年1月10日,内贾德撕掉伊朗核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了核燃料研究活动。
4月,内贾德表示伊朗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成就非常重要。
次月,伊朗宣布研制出3.5%浓度的浓缩铀,标志着伊朗成为核工业国家。
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了对伊朗的制裁,可内贾德政府却坚称,这些决议是非法的,不会丝毫影响伊朗的核研究进程。
2011年11月8日,美国和以色列频频抛出狠话,称哪怕出动军队也要坚决阻止伊朗掌握核武器。
面对两大军事强国的威胁,内贾德丝毫不惧怕,称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伊朗都会维持核计划不变。
同时警告美国,一旦发生战争,美国的死亡人数一定是伊朗的十倍以上。
内贾德之所以频频与美国作对,在核问题上不做丝毫妥协,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自大,而是立足于伊朗中东首屈一指军事大国的地位。
内贾德表示:“我们拥有这一地区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军事实力,伊朗不会允许任何人的军事干预。”
随着美伊冲突频频升级,内贾德更是以周期性的频繁军演表明姿态,实打实的进行着扩军备战的军事部署和准备。
作为对美西方的制裁回应,这已经成为内贾德表达其强硬姿态的重要方式。
2006年8月19日,内贾德举行了三军大规模军事演习。
而8月22日,就是美西方解决伊朗核问题方案的最后期限,此时军演的目的不言而喻。
2011年12月24日,伊朗海军在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一带举行大规模海上军演。
此次军演的目的,是伊朗在公海军事实力和防御能力的展示,也是伊朗最新军事装备的一次测试,更是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一次预演。
内贾德执政期间,伊朗没见的军演数量超过40次。
每当国际社会出现任何对伊朗不利的言辞,或是收到来自美西方的制裁,内贾德就会以军演回击。
尤其是在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一带的军演,俨然成了伊朗每年必须展开的军事行动惯例。
除坚持研发核武、频频通过军事手段亮肌肉外,内贾德对美强硬措施还体现在,通过能源外交形成利益捆绑,挑战美国的石油利益;抨击美国的双标核政策,团结反美国家、增强反美力量。
8年执政生涯,与美斗争贯穿内贾德政治生活的始终。
放眼全世界,内贾德都称得上是立场最鲜明、态度最强硬的反美元首,相较于萨达姆和卡扎菲也不遑多让。
按照这种趋势,内贾德在屡屡与美国对着干、威胁其利益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招致美国人的战争威胁,甚至被推翻下台,命丧黄泉。
但也许是慑于伊朗强大的军事实力,又或许是内贾德连任两届总统后,选择了退出政坛回到大学教书。
最终,美国没有对内贾德动手。
结语萨达姆和卡扎菲的遭遇,揭露了美国霸权主义者的丑陋面目。
凡是挡在美国利益前方的国家和领导人,无不会成为美国铲除的对象。
继卡扎菲之后,内贾德毫无疑问是美国最想铲除的国家元首。
但好在因为种种原因,美国人并未对内贾德动手。
从政坛急流勇退保住一命,这是内贾德的幸运。
不过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或许也是美国的幸运。
毕竟一旦战争打响,以伊朗的军事实力和伊斯兰教众狂热的做派,美国人所付出的代价必然惨重到无法承受。
参考资料
[1]王作化,李传峰,李会文.萨达姆:曾是美国的御用棋子[J].环球军事,2007,(10):17-19.
[2]李苏宁.卡扎菲时代的终结:苏尔特之围[J].坦克装甲车辆,2017,(02):54-57.
[3]冯远.内贾德执政以来伊朗强硬外交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3.